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杨磊;梁晨;牟静

关键词:健康教育, 慢性胃炎疾病,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 对健康教育应用与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健康教育方案,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慢性胃炎疾病了解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低于观察组的97.5%;对照组对慢性胃炎的了解度为80%,低于观察组的95%.两组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及治疗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五大措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及降低应采取的措施.分别从医疗护理因素、社会因素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并说明剖宫产的利弊,提出相应的降低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大意义,提倡在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自然分娩.

    作者:李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强化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结果 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相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系统的健康教育使乙型肝炎患者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阚荣;施爱辉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探析突发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中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急诊内科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急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观察患者在经过急救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在这74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4例患者在经过急救治疗后痊愈,痊愈率达到45.95%,病情获得好转的有36例,瘫痪3例,死亡1例.患者好转率为48.65%,瘫痪率为4.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患者相应的急救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瘫痪或者死亡的风险,应加强在急诊内科的尝试.

    作者:赵振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某区民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民营医院要想赢得优势和主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本文通过2015年3月对房山区16家民营医院的继续医学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客观分析民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以逐步规范民营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促进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升.

    作者:李洁清;李玉祥;马媛;谢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抽芯法输卵管切除术在子宫大部切除成形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卵巢癌的深入研究,卵巢癌的二元论模型与卵巢外起源学说已被多数学者接受,研究提示输卵管不仅是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的主要起源,还极有可能是其他卵巢癌包括低级别卵巢浆液性癌、部分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的间接起源[1],孔北华2011年提出,直接而有效的预防卵巢癌措施则是在因良性疾病需做子宫附件手术时预防性切除输卵管而保留卵剿[2].基于此理论,笔者对手术方式进行创新,自2012年7月开始对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保留子宫动脉的子宫大部切除成形术的患者同时采用抽芯法切除双侧输卵管,此手术方式特点为能完整保留输卵管系膜内的血管网,既达到了预防卵巢癌的目的,又保护了卵巢功能,报道如下.

    作者:满玮平;宋萌颖;李丽娜;宋德星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多食、多饮、多尿、体质量减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近年来,传统医学在治疗糖尿病的领域里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原则,论述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洪基;石岩;杨宇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CIN患者100例,其中Ⅰ级50例、Ⅱ1级20例、Ⅲ级30例;检测并观察各级患者住院期间HR-HPV DNA载量的变化,对比各级患者住院期间HR-HPV阳性率.结果 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住院期间HR-HPV阳性率分别为78.00%、85.00%、9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阳性率与CIN病变级别呈正相关(r=0.783,P<0.P5);CIN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住院期间HR-HPVDNA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CIN ⅢJ级患者的HR-HPV DNA载量明显高于11级、Ⅰ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级别CIN患者住院期间HR-HPV DNA载量明显高于出院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患者住院期间HR-HPV感染情况与CIN病变级别密切相关.

    作者:张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其脑氧代谢的影响分析

    目的 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其脑氧代谢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采用3μg/mL和6 μ g/mL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靶控输注,对比控制性降压下血压、心率和脑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比两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观察组比对照组平稳,观察组提高和降低脑氧代谢指标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都能降低脑氧代谢,采用6 μ g/mL剂量的心率和血压相对3 μg/mL剂量更加平稳,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淑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胸外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而后分析两组护理规范和护理满意度、患者各功能状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专业技术、沟通能力和书写规范评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83.75%,P<0.05;在患者身体、情绪、社会、角色等功能评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运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操作质量,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各项功能状态.

    作者:石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应对细菌耐药——研发新药与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浪费医药资源,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更会导致细菌耐药.从开始利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到第五代头孢菌素的成功研发,人类一直在应对细菌耐药这一问题.当前,研究者致力于研究新型杀菌药物,监管部门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努力寻找遏制细菌耐药的措施.

    作者:李敬;张兰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体会

    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择取于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9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常规血栓防治措施(参照组,共有46例)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的防治措施(观察组,共有46例).结果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深静脉血栓防治的效果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低分子肝素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同刚;欧阳安祥;张峰;李永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11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 将我科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等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一组常规护理,另一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两组手术均无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部感染发生.观察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饮食、心理状态、以及出现并发症等要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疗效临床满意,在护理过程中做好围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指导是预防复发及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

    作者:任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以提高ICU护理质量.方法 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管理中,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责任心、应急能力等6个方面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陈红菊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训练对学龄期脑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学龄期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运动平板训练.治疗期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步态与平衡功能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平板训练应用于学龄期脑瘫患儿治疗过程之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吐鲁娜依·万力;不艾吉尔·艾力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本文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8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予以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综合护理干预,与此同时,将两组患儿术后的身体状况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观察统计.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观察组40例患儿的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40例患儿,此外,观察组患儿的家属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满意程度,且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明显,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不仅使患儿的身体康复更加迅速,同时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谢静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利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进行临床治疗所得到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曾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随机分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利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选择阿立哌唑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所取得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3.5%,观察组中患者所得到临床有效率为95.2%,两组无显著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发生不良反应者有10例,观察组中患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结论 利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均能够得到比较理想效果,所取得临床有效率均比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使其生活质量提高,但阿立哌唑所产生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作者:侯钦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胃肠肿瘤患者化疗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胃肠肿瘤患者化疗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深入分析胃肠肿瘤患者化疗环节的合理用药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89例胃肠肿瘤患者,在查阅其病历资料的基础上,观察患者其辅助治疗、化疗等情况,同时客观评价其用药情况.结果 上述入选患者中,188例患者的化疗案达到合理标准;189例患者的化疗用药达到合理标准;144例患者的化疗用药剂量达到合理标准;171例患者的化疗用药的溶媒浓度达到合理标准;162例患者的给药时间以及给药顺序达到合理标准;149例患者的辅助用药达到合理标准.结论 对胃肠肿瘤患者,其化疗用药的合理性还有待提升,为了优化胃肠肿瘤患者化疗用药程序,建议对抗肿瘤用药专业评价系统合理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胃肠肿瘤患者化疗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乐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全面质量控制的应用体会

    临床微生物室是医院检验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前“以关注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诊断治疗”的医疗环境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全面质量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检验前、中、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结合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实际,阐述如何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及我院全面质量控质取得的效果及体会.

    作者:熊紫薇;王新华;易凯;张衡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不同全身麻醉途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

    目的 分析不同全身麻醉途径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120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比组患者使用全程吸入麻醉,研究组患者使用全凭静脉麻醉,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回忆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等数据显著优于对比组,二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组麻醉的方法比全程吸入麻醉的方法效果更好,安全性高,稳定性强,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燕 刊期: 2016年第15期

  • 电针“百会”、“印堂”增强针刺对慢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目的 实验观察抗抑郁电针组穴对“慢性疼痛”的针刺镇痛的增强效应及机制.方法 6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处理组,针刺1组(针刺“膝眼”+“足三里”穴组),针刺2组:(针刺1组+“膝眼”、“足三里”穴组),弗氏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实验第54天检测Openfield实验,改良冷水缩足测痛实验,同时进行脑内NMDAR免疫组化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两组针刺组大鼠的openfield实验和改良冷水缩足测痛实验结果都有一定差异(均P< 0.05),针刺2组有更好的改善情绪和减轻疼痛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各组间脑内NMDAR免疫组化表达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常规针刺配合抗抑郁组穴可能通过降低脑内NMDAR表达来起到加强镇痛效果.

    作者:张敏;徐立光;赵立杰;陈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