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时建
目的:回顾性研究干燥综合征(SS)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MSI)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8例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燥综合征易造成牙源性感染,且感染症状不易控制。结论根据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应加强干燥综合征患者口腔宣教,积极预防感染发生。
作者:亓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260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探讨病因学诊断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260例小儿腹泻,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视脱水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补液治疗方法,据粪检、大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62%,痊愈率42.69%、显效率34.23%、有效率11.15%、无效率10.39%,急性、慢性无效率高于迁延性,急性、迁延性腹泻痊愈率高于慢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性、非感染性痊愈率高于病毒感染性,非感染性无效率高于细菌感染性、病毒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致病因素较复杂,概括而言可分为感染、肠道应激、抗生素等原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不同病因所致腹泻转归难度不尽相同,针对病毒感染所致腹泻,有必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曲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老年躁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利培酮口崩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振梅;谭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肺癌脑转移瘤6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放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81.81%大于对照组60.60%,且研究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较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良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安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不同临床分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分布及肠道症状特点,对比不同分型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31~40岁年龄段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多发年龄段,便秘型和腹泻型是两种主要的临床分型,三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胀、便后腹部症状缓解、大便不尽感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便秘型、腹泻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的治疗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不同的临床分型之间特点不同,应当注意区分每种分型的特点,加强疾病的初步诊断。
作者:司立洲;崔佳宾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维生素A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小儿麻疹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小儿麻疹,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均采取维生素A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使用维生素A联合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麻疹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
作者:薛萍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1]。传统教学多采用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其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科教学效果。
作者:张建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100例住院患者,均于治疗药物检测室接受地高辛血清浓度检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地高辛用药剂量、血清肌酐清除率不同的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以及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中毒情况。结果患者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平均为(1.84±1.02)ng/mL,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肌酐清除率越高,患者的血药浓度越低;服用大剂量地高辛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服药者;共10例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大剂量组中毒发生率为33.3%,大于小剂量组(6.6%),P<0.05;血清浓度<0.8 ng/mL、0.8~2.0 ng/mL、>2.0 ng/mL者的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3.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患者中毒,威胁其生命安危,而地高辛血药浓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浓度监测,提高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王曦林;余海清;舒红利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前,人才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内容。对于人才的管理,合理的运用、组织、协调,成为刻不容缓的需求。由于事业单位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无法科学合理的运用人才资源管理理论,使得一些事业单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本文就自身从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经历出发,结合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调整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牛蔚霞;骆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研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做好基础护理服务同时,进行各类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刘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B型尿钠肽检验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抽取同期来医院进行体检结果正常的120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B型尿钠肽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型尿钠肽水平较对照组受检对象明显要高,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B型尿钠肽水平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更高,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尿钠肽检验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评价病情、预后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
作者:孟晓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100例,将入组研究对象在签署入组同意书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环境设施、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护理质量结果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35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26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可显著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在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对产妇分娩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10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104例产妇平均分成温馨组和一般组,给予一般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温馨组产妇温馨助产护理干预。结果温馨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78.8%,护理满意度为90.4%,明显高于一般组产妇的50.0%和73.1%(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8%和9.6%,明显低于一般组产妇的17.3%和25.0%(P<0.05)。结论给予产妇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改善产妇妊娠结局,降低产后出血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作者:刘平;潘冬青;卢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循证药学对于抗生素在临床上合理运用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56例需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后,根据循证药学原则在数据库中进行资料检索,并结合检索结果为观察组患者制定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肝功能损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86%(26/2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的7 d复发率及肝损伤发生率依次为7.14%(2/28)、3.57%(1/28),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各项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在应用抗生素时,需始终严格遵从循证药学指导,以便更好确保抗生素的应用合理性,取得更好疗效,大限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耀荣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开始应用到临床当中,尤以抗菌药物的使用为突出。因为在医学治疗中,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抗菌药物。因此本文将对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研究,分析出抗菌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郭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强化降脂治疗过程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门诊部就诊的老年高血脂症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而实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L-C、HDL-C、TG、TC指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高血脂症强化降脂治疗应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降脂的首选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锋;靳雪松;杨柳青;王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脑供血不足应用丹参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7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7d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7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脑供血不足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在短时间内起效,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光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CT和MRI对中晚期胆囊癌周围脏器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分别对其行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胆囊癌患者MRI与CT的诊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胆囊癌周围器官侵袭及转移的诊断率显著CT(P<0.05);其中MRI对肝脏转移的诊断率为96.67%,显著高于CT的73.33%(P<0.05)。结论 CT与MRI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MRI对周围脏器侵袭与转移的诊断效果优于CT,适于推广。
作者:龚志高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前救治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52例行PCI术前救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PCI术前护理措施。结果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并发症减少,PCI术前急救与护理是初和重要的急救措施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前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玉洁;汤若琪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2例分娩的孕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产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科学的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子宫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瑶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