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美
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病原因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诱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医源性因素、肾功能不全以及高蛋白饮食等.诱因的多少,患者的Child分级程度、肝性脑病的发生和预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肝硬化患者合并肝性脑病的诱因较多,与预后之间存在较大的联系,因此积极做好采取措施去除诱因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桂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内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统计其体内WT1基因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77%的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W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高表达,并且在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在AML中M3和菲M3型AML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WT1基因在AL患者内表达水平可代表微小残留病灶(MRD),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武双双;薛露;马翠;李春怀;王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因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而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本文将对脂联素主要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渊;房伟;王辉;马云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与妇科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100例,其中阴道炎患者43例、各种宫颈炎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6例、输卵管癌患者3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检查情况.结果 患者病变类型的不同使得其阴道分泌物的性质、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患者阴道分泌物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对妇科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妇科病变检查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罗凤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并总结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实施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前后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前后康复效果.结果 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膝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4%,经随访后,未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全面综合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而且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产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吕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尿毒清颗粒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糖尿病肾病后引发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7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为(260.7±27.5)mmol/L,尿素氮为(10.1+2.6) 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为(286.1 ±28.3) mmol/L,尿素氮为(13.2±2.2) mmol/L,对比发现治疗后血肌酐与尿素氮方面,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尿毒清颗粒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表竭的临床药物,该方案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深入研究.
作者:郑卓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重度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CD4+细胞、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25+T细胞百分比变化,分析CD4+细胞、CD4+CD25+T细胞与患者昏迷程度评分间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诊断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70例,依据入院24 h内格拉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将患者分为重症组30例(G-CS,7~9)与特重组40例(GCS,3~6).eLisa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及CD4+CD25+T细胞百分比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CD4+细胞、CD4+CD25+T细胞比例与GC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与特重症组比较,患者血清CRP水平[(22.85±4.81)mg/L比(32.80±5.26) mg/L,t=2.901],TNF-α水平[(26.84±5.10) ng/L比(44.18±4.39) ng/L,t=3.166]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31.65±6.17)%比(26.90±5.88)%,t=3.082],CD4+/CD8+T细胞比例[(1.89±0.31)比(1.23±0.43),t=3.048]升高,CD4+CD25+T细胞百分比[(25.12±3.28)%比(34.17±4.26)%,t=3.543]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百分比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5.651,P< 0.05),CD4+/CD8+T细胞比例与GCS呈直线正相关(r=4.872,P<0.05).结论 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起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病情程度越严重,机体免疫抑制以及炎性反应越明显.表现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以及CD4+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CD4+CD2s+T细胞百分比水平上升.
作者:郝继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开喉剑喷雾剂和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全部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理.观察组给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有效率、热退时间、食欲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5d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食欲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喉剑喷雾剂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更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思俊;郑春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的临床脑卒中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4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分析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5.56%,而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效果突出,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姜文文;边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神经内科的压疮预防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我院从2013年5月建立压疮护理小组,以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的神经内科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未建立压疮护理小组之前的50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压疮高危上报人数、难免压疮发生情况以及非难免压疮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疮高危上报人数、难免压疮发生率以及非难免压疮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成立压疮护理小组,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压疮预防护理,能够显著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邢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7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运动指导以及康复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结果 观察组临床效果为有效54例(61.4%),好转32例(36.3%),无效2例(2.3%);对照组效果为有效44例(50%),好转39例(44.3%),无效5例(5.7%),二者比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x2=25.302,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多样性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王丽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西尼地平和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共收集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入西尼地平组(n=25,10 mg/d)和拉西地平组(n=25,5 mg/d),治疗8周后,比较二组治疗前后握力试验结果,同时比较分析其静息血压和心率变化特点.结果 用药8周后,西尼地平组和拉西地平组分别与其相应组别用药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服药前两组握力试验血压和心率增加幅度基本一致,但在用药后握力试验西尼地平组心率增幅明显低于拉西地平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西尼地平不仅可降低静息时血压,同时还可以避免患者负荷状态下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魏则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变化与病情关系.方法 选取4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对比分析,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以及补呼气量(ERV),对比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变化.结果 对照组肺功能各项指标MVV、TLC、FVC、IC、ERV指数均比研究组各项指标高,P< 0.05;研究1组肺功能指标与研究2组比较,P< 0.05;研究2组肺功能指标与研究3组比较,P<0.05,病情越严重,肺功能损伤越严重.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会导致肺功能损伤,病情越严重损伤越严重.
作者:杜振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70,予以常规护理)和乙组(n=70,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对2组患儿血常规、双肺呼吸音、体温、胸片等观察指标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乙组患儿血常规、双肺呼吸音、体温、胸片等观察指标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病情,促进快速恢复,临床可广泛使用和积极推广.
作者:陈昌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躁狂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躁狂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38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采用BRMS评分,GAS评分以及CG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实验组的BRMS评分,G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躁狂症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其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凤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家庭医师移动信息平台主要基于社区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以iPad作为家庭医师的手持终端,为家庭医师的签约居民建立并管理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服务.在iPad上建立家庭医师服务终端,通过此终端和网络实时传输通讯,畅通社区医师与居民的联络通道,让全科医疗实现无纸化,移动化.便捷家庭医师进行诊疗和健康管理.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全科医师需求的基础上,对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签约居民信息共享,并在此基础上,社区医师通过移动终端对病史、医嘱、公共卫生进行管理的操作模式,吸引更多的签约人群,减轻家庭医师进行家庭病床管理的负担,建立数据模型的分析,提高家庭医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吴克明;陈艳;王影;黄逸敏;刘春燕;郑平;王卓耀;刘德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合用治疗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异常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采用口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第1组39例,给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对照组第2组39例,采用口服氨氯地平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以上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血压:经过治疗,3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比对照组1、2两组患者的血压均低(P<0.05),降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的1组和2组(P<0.05).血糖: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与2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也明显较低(P<0.05).结论 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用于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异常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荆彬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小儿300例,随机分为150例研究组和1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显效率分别为88.7%、76.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淑平;付秀扬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螺杆菌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组肝硬化患者320例,内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出血的原因,同时胃黏膜活检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 Hp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64.1%)明显高于阴性组(37.8%),P< 0.01.出血率在Hp阳性组(38.5%)也明显高于阴性组(22%),P<0.05.结论 Hp感染和肝源性溃疡发生有关,Hp感染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生率增高及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可能导致出血率升高,根除Hp有可能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胡冰;江波;荣根满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