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冯志英;齐延伟;刘宝良;吴忠荣;刘玉香

关键词:血栓通, 参麦注射液, 老年, 非ST段抬高型, 急性心肌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6例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两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96.8%高于对照组77.8%,病死率1.6%、心肌梗死复发率1.6%均低于对照组9.5%、1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同期重建损伤前后交叉韧带的疗效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同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2014年收治并获随访超过两年的单纯前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共计35例,比较术前术后相关情况和数据。结果终末随访时,绝大多数患者的一系列数据较术前明显改善。误差值在相应角度范围内体现出手术侧与健侧差异极小。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单束同期重建损伤的前后交叉韧带,术后有着很好的效果。

    作者:管玉华;赵镭;郭良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患者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及查体等确诊。根据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偏瘫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促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针结合促通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用指数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优级32例,良级26例,差级1例,优良率为98.3%,对照组优级10例,良级25例,差级25例,优良率为58.3%,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其他不良反应,有利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建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18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见5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对比5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诊断结果及特异性。结果 pro-BNP对心肌损伤疾病的诊断灵敏度高达100.00%高于Mb、CK-MB、cTnI、Hcy(P<0.05);Mb出现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CK-MB、cTnI(P<0.05);cTnI恢复时间短于Mb、CK-MB(P<0.05)。结论5种临床常见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其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可同时检测互补,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万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临床实践是高校医学教育的后环节,是护理专业学生从医学理论阶段向临床实践阶段过渡的桥梁。实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了当前护理学生实习教育现状,探究相应的对策,以求不断提升临床实习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徐美霞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研究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方法6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均在全麻下完成。记录颈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脑卒中及术前、术后1、2、3d的肌钙蛋白T的浓度。结果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术后血压多偏高,需要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②所有患者肌钙蛋白T的浓度均未超过0.1μg/L。结论全身麻醉下术中控制性升压对于术前ASA分级Ⅱ~Ⅲ级,无心肌缺血表现的患者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围术期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安全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作者:韩志国;蔡秋萍;徐廷万;刘雁;毕聪杰;邹瑾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石国璧运用二陈平胃汤的临床经验

    二陈平胃汤由二陈汤合平胃散化裁而成,其方药组成出自明?秦景明撰《症因脉治》,适用于脾胃运化不食,湿痰内阻,胸膈痞闷,或有呕吐泄泻,症情较平胃散症为重的疾病。石老临床注重保护胃气,善于调节气的升降出入,本方为石老治疗脾胃病的常用之方,临证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凡属痰湿中阻,气机失调者。经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金平;孙丽;石国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以呼吸支持为主,机械通气策略对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但小潮气量会干扰塌陷肺泡复张,需要联合肺复张以及肺保护促使肺泡开放。由于肺复张的影响因素较多,为进一步促使有效肺复张策略的实施,本研究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肺复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肺复张的运用及实施提供依据。

    作者:覃冬;汪勇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6例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两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96.8%高于对照组77.8%,病死率1.6%、心肌梗死复发率1.6%均低于对照组9.5%、1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志英;齐延伟;刘宝良;吴忠荣;刘玉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急性器官-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显著性(P<0.05);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病毒性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时采用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迅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焕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的5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医院感染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然后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并比较其中不同文化程度、护龄及职称者的评估结果。结果5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文化程度较高、护龄较长及职称较高者的医院防控知识认知度较高者比例高于文化程度较低、护龄较短及职称较低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度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文化程度、护龄及职称者的差异较为明显,应给予针对性干预。

    作者:王艳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1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血栓患者在治疗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生活功能加以有效改善,让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芬;鲁娟娟;和振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肿瘤化疗患者静脉通路的选择原则及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肿瘤化疗患者静脉通路选择原则,并进行临床护理体会的总结。方法选取肿瘤化疗患者88例进行静脉通路选择和临床护理对策的实施。结果经过护理措施的实施,成功的改善了患者病情状况,经准确数据显示,显效53例(60.23%),总有效率90.91%。结论经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疾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实践证明,护理对策是有效可行的,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艳;刘琳琳;张丽嬴;陶雨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椎体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96例椎体骨折病例作为受分析病例,随机分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各48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脊柱Cobb角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Cobb角恢复幅度与对照组相仿,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能够改善脊柱Cobb角度,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是椎体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孙瑞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脑血栓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脑血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脑血栓患者96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规范化的心理疏导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个体化、规范化的心理疏导与早期康复,可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作者:卢春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激励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对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目的:研究激励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对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作用,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科室护士随机抽取24例,通过采用激励模式对护士进行管理,并选择国际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表对我科室参加护理管理护士进行心理情况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比较。结果干预前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82±0.03),干预后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71±0.05),通过比较前后护士强迫心理表现、护士心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敌对、恐惧等等方面明显改善。应用激励模式管理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这些手段,鼓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兴趣,护患沟通频次显著增加,病区红灯呼叫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95%以上。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通过进行激励模式护理管理,可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张春艳;黄大平;于蕾;徐蕾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128层螺旋CT诊断120例气管憩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气管憩室的多层螺旋CT、临床特点及明确诊断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搜集经多层螺旋CT诊断气管憩室120例患者,结合临床病史及诊疗经过,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89例患者均有呼吸系统基础病,经常规对症治疗,其中7例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未对气管憩室进行特殊治疗,好转出院;8例患者以咳血,3例以胸闷、咽部烧灼感为主要症状,CT显示双肺内未见异常,并排除消化及心血管等其他系统疾病,实验性对气管憩室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好转;20例患者,无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未做特殊治疗。结论 CT明确诊断气管憩室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庞旭曼;李要京;李强;于永波;周荣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究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48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476例患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其中有136例(27.98%)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实施抗凝治疗,有340例(69.96%)患者采用华法林实施抗凝治疗;经血栓栓塞危险评估显示,有383例(78.81%)患者为高危,有90例(18.52%)患者为中危,有13例(2.67%)患者为低危。结论抗凝药物应用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指南栓塞评分中推荐的药物完全吻合,值得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汤姝;李纳;朱振峰;张晓坚;温强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应用药物溶栓治疗的1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85例为瑞替普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溶栓组(简称联合组),81例为瑞替普酶单独溶栓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均常规应用肝素,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临床不良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血管再通率(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79.01%),临床不良终点事件(14.12%)明显低于对照组(24.69%),P<0.05,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是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安全、可靠的药物溶栓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宋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硫酸镁结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硫酸镁结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妊高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7),对照组单纯应用硫酸镁治疗,治疗组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尿酸以及血清胱抑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尿酸以及血清胱抑素水平比较(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6.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7%,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结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征,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安全可靠,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福洋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混悬液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9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加甲强龙40 mg静脉输入,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氧气驱动下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ECOPD患者,使用氧气驱动下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秋;牛鹿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