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明
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务人员道德水平建设,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调查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案例,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医院完善工作制度,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投诉率下降,医疗纠纷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阮丽;刘娟;刘存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3H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锻炼遵从性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铁岭市中心医院诊治的5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26例患者按照常规的护理步骤依次护理干预,观察组的26例患者则按照3H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4周的锻炼依从性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1周及4周观察组的锻炼依从性显著改善,且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同时间的评估结果(P<0.05)。结论3H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锻炼遵从性的改善作用更好,因此为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晓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84例,进行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休息、出院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8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恢复良好,显效62例,占73.81%;有效19例,占22.62%;无效3例,占3.57%;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临床上除了需及时治疗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有效的进行护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直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振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清蛋白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感染性疾病患者,共计70例。根据临床病原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病毒组和细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住院一天,于次日清晨6:00空腹采集静脉血液3 mL,采集完毕后分离血清,立即送检。对参与者的PA和CRP含量检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细菌组血清PA含量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较低,血清CRP检测结细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细菌组中CRP阳性例数43例,阳性率为95.6%;PA阳性例数为44例,阳性率为97.8%。病毒组中CRP阳性例数为5例,阳性率为20.0%;PA阳性例数为3例,阳性率为12.0%。对照组中CRP阳性例数为7例,阳性率为23.3%;PA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6.7%。对比发现细菌组在CRP和PA阳性检测结果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比较CRP、PA检测结果发现,上述指标能有效地区分出细菌感染患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然而不能有效区分病毒诊断患者,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该指标的应用。
作者:卢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阐述了精神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和对策。心理压力主要为:人员不足;工作的高强度和高风险性;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人际交往受限及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角色转换产生的冲突。针对以上心理压力采取相应的对策。阐明减轻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和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崔颖;刘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受全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选我院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2h内采集静脉血液,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浓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8.03%,90.36%及84.62%;准确度88.46%,89.42%,及83.65%;特异性分别为78.84%,88.46%及82.69%。研究组三项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Myo,cTnI及CK-MB联合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准确度及灵敏度,其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尔康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间43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患者,对其抢救、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并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在经过抢救、护理后均存活,存活率100%。患者抢救后2 h,出血情况陆续改善,产后并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产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7.6±2.1)d,母乳喂养情况良好。结论护理人员要了解子宫收缩乏力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要做好相关检测、抢救措施。
作者:赵慧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总结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实施相应对策,对比前后静脉输液外渗率,讨论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静脉输液外渗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科室静脉输液患者为个体,2014年1月至6月患者为统计对象,7月至12月患者为活动对象,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统计现状、分析原因及实施对策,并对比活动前后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率情况和圈员的综合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我科室的静脉输液外渗率从10.36%降低至3.09%,差异显著(P<0.05),圈员综合能力评分由(1.85±0.28)分提高至(4.37±0.09)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外渗情况,提高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作者:朴日红;白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分析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百令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百令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姜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中医体质特点及应用中药膳食调理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患者180例,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筛选出两种优势体质各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膳食调理,随访12个月,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体质变化和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80例ACS介入患者体质类型经中医体质评估系统测定,以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经中药膳食调理治疗后症状评分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药膳治疗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质和气虚质为ACS术后1年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中药药膳调理较一般治疗能更好的干预ACS介入术后患者血瘀体质、气虚体质的症状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秋霞;赵广香;陈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Barthel、ESS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脑出血、再次脑梗死、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以优化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孕妇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对全部孕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23例孕妇存在妊娠高血压,是引起胎盘早剥的主要因素,轻型胎盘早剥孕妇31例,重型胎盘早剥孕妇19例,全部孕妇经过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并没有孕妇死亡,分娩胎儿死亡6例(12.0%)。结论妊娠晚期胎盘早剥会对母婴健康和生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临床中要及时诊断,并给予科学的临床治疗,从而来对胎盘早剥孕妇的预后进行改善,让孕妇和围生儿病死率降低。
作者:孔繁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解决艾滋病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问题,加强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的精心护理,探讨人文关怀对住院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作用,减少患者痛苦。方法选取3000例艾滋病患者,护士通过日常专业精心护理以及宣传教育等方式,了解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信息,引用非政府组织的帮助,提高对艾滋病患者的住院管理以及治疗护理质量,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人文关怀的应用,与住院护理一起组成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护理模式。结果通过与患者的良好沟通,3000例住院患者中80.9%患者治疗有效,放弃治疗患者比例为7.9%,死亡人数为11.2%。结论人文关怀与护理管理在住院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和护理效果。
作者:李荣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3H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的46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3H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护理,然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的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4个指标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护理后1周观察组的4个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本组护理前的评分,P均<0.05。结论3H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类护理模式。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及观察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在提升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外科治疗的17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70例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外科护理步骤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循环改进护理模式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对健康宣教、基础生活护理、治疗配合及对症护理、心理疏导方面的总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宣教、基础生活护理、治疗配合及对症护理、心理疏导方面的总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在提升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较好,因此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王崇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旨在研究乳腺CR技术规范化特质与细节,以至有效提升CR技术照片质量和其临床核心应用。方法对500例乳腺CR照片患者乳腺类型信息和投照体位信息以及CR图像处理方案信息等加以逐步分类研究,之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效乳腺CE技术准则与规范。结果运用双侧同时对照方案,保持内外侧斜位状态,对头尾加压放大位进行适时改良与调试,加之图像后处理要素的同时可满足95%以上患者诊断需求。结论按照上述病例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基础性微钙化显示率,多类型窗口显示技术和打印技术二者为医师后续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照片诊断资料,对乳腺CR体位内容和影像处理内容以及相关影像显示内容等做出了规范划指导。
作者:王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对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综合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临床症状观察、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疾病预防等。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后,根据满意度评价标准进行满意度评定,其中非常满意31例(43.66%),满意38例(53.52%),不满意2例(2.82%),总满意度为97.18%。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护患关系荣融洽,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吉晓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超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超声资料,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8例中有52例经直肠彩超为前列腺良性病变(其中急性前列腺炎12例;慢性前列腺炎8例;前列腺增生32例),6例超声诊断为前列腺癌(2例伴膀胱转移)。58病例经过手术后病理、临床表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直肠穿刺活检病理等证实,除1例误诊(前列腺癌误诊为前列腺增生),其余超声诊断都正确,其总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3%。其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彩超检查对前列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且该方法易操作,价廉、易于推广。
作者:戴秀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84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以及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运用可以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奔豚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0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奔豚汤加减,在治疗期间排除3例,终符合研究患者106例,每组患者治疗1个月。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84.62%),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36例(6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3.8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11.1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奔豚汤对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馨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