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麦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邹有硕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 硅沉着病, 肺源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800万单位的青霉素并加入250 mL的静脉滴注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及0.2 g的西地兰,入壶速尿为20 mg。观察组采用上述对照组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60 mL的参麦注射液。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病症出现显著改善的情况有38例,有病症改善现象的患者11例,治疗后病症无明显改善的有7例,而治疗后出现病情恶化的有4例。整体有效率为81.67%。采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病症出现显著改善的情况有45例,有病症改善现象的患者12例,治疗后病症无明显改善的有2例,而治疗后出现病情恶化的有1例。整体有效率为95.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率及心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管理流程用于静脉药物调配的管理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用于静脉药物调配管理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静脉药物调配管理于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化流程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和送药准时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5%(24/250)、0.02%(7/250);试验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送药准时率分别为94.40%(236/250)、99.20%(248/250);试验组送药准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流程用于静脉药物调配管理可有效降低配药差错率,提高送药准时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雅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SAS、SD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气管软化、肺部感染、声音嘶哑、皮下血肿、切口感染、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优化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淑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医用几丁糖来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人流手术的2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做比对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闭经、宫腔粘连、月经量减少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术后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使用医用几丁糖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减少术后闭经、月经量少的情况,在预防宫腔粘连方面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晶晶;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800万单位的青霉素并加入250 mL的静脉滴注和5%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及0.2 g的西地兰,入壶速尿为20 mg。观察组采用上述对照组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60 mL的参麦注射液。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病症出现显著改善的情况有38例,有病症改善现象的患者11例,治疗后病症无明显改善的有7例,而治疗后出现病情恶化的有4例。整体有效率为81.67%。采用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病症出现显著改善的情况有45例,有病症改善现象的患者12例,治疗后病症无明显改善的有2例,而治疗后出现病情恶化的有1例。整体有效率为95.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率及心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有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全身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术后睁眼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麻醉恢复期发生寒颤概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抗焦虑,起到镇静和镇痛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使患者血液动力得到稳定。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减少了麻醉剂的用量,降低了寒颤的发生率和心肌缺血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晓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妊娠晚期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孕妇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对全部孕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23例孕妇存在妊娠高血压,是引起胎盘早剥的主要因素,轻型胎盘早剥孕妇31例,重型胎盘早剥孕妇19例,全部孕妇经过科学合理的临床治疗,并没有孕妇死亡,分娩胎儿死亡6例(12.0%)。结论妊娠晚期胎盘早剥会对母婴健康和生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临床中要及时诊断,并给予科学的临床治疗,从而来对胎盘早剥孕妇的预后进行改善,让孕妇和围生儿病死率降低。

    作者:孔繁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37例行皮瓣移植患者进行专科护理,采取患区和供皮区实施重点护理,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37例患者手术后皮瓣成活35例,2例足部植皮区皮瓣边缘坏死小部分,二次处理后成活。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良好,满意率97%,护患关系和谐。结论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术区准备,而且在手术后对患者术区病情观察以及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都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任雪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关于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分析和对策

    阐述了精神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和对策。心理压力主要为:人员不足;工作的高强度和高风险性;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人际交往受限及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角色转换产生的冲突。针对以上心理压力采取相应的对策。阐明减轻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和维护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作者:崔颖;刘惠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42、CEA检测在不同分期胰腺癌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A199、CA125、CA242和CEA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不同分期胰腺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胰腺癌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实验者血清中CA199、CA125、CA242、CE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不同胰腺癌分期患者血清CA199、CA125、CA242、CEA含量均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显著升高(P<0.05)。同时,随着胰腺癌病理分期的进行,上述四个肿瘤标志物在在胰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中提高更为显著。结论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42和CEA对于不同分期的胰腺癌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病理分期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依据。

    作者:汤铁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分析

    目的: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间43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患者,对其抢救、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并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在经过抢救、护理后均存活,存活率100%。患者抢救后2 h,出血情况陆续改善,产后并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产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7.6±2.1)d,母乳喂养情况良好。结论护理人员要了解子宫收缩乏力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要做好相关检测、抢救措施。

    作者:赵慧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分析

    1例87岁男性脑出血患者,在输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和血塞通后出现红色点状斑丘疹,后换用红花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过敏反应加重,专家会诊后确诊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的地塞米松联合肌注大剂量的丙球蛋白的冲击疗法,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现将诊断治疗过程予以报道,旨在提醒临床医师,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乳腺CR技术规范化的研究

    目的:旨在研究乳腺CR技术规范化特质与细节,以至有效提升CR技术照片质量和其临床核心应用。方法对500例乳腺CR照片患者乳腺类型信息和投照体位信息以及CR图像处理方案信息等加以逐步分类研究,之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有效乳腺CE技术准则与规范。结果运用双侧同时对照方案,保持内外侧斜位状态,对头尾加压放大位进行适时改良与调试,加之图像后处理要素的同时可满足95%以上患者诊断需求。结论按照上述病例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改良头尾加压放大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基础性微钙化显示率,多类型窗口显示技术和打印技术二者为医师后续为患者治疗提供了有效照片诊断资料,对乳腺CR体位内容和影像处理内容以及相关影像显示内容等做出了规范划指导。

    作者:王继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84例,进行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休息、出院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8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恢复良好,显效62例,占73.81%;有效19例,占22.62%;无效3例,占3.57%;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临床上除了需及时治疗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有效的进行护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直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振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Barthel、ESS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脑出血、再次脑梗死、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以优化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分析针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我院7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方式,而对照组护士则进行常规管理。结果结果显示,分层级管理后,试验组护士知识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效绩、满意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级管理可有效树立良好健康工作的风气,增强日常个人技能操作的技术。

    作者:贾莉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普外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84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以及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运用可以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统计其临床应用影响,提供可供参照的护理方案。方法将102例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包括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给药护理、心血管毒性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感染护理、骨髓抑制护理、神经毒性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10项护理干预,观察102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并发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102例患者均坚持完成化疗,共有13例产生并发反应,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宫颈癌患者化疗住院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增加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对疾病治愈起到积极作用,是一种新的临床护理参考方案。

    作者:姜霞;许大雪;许丹;张丽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数学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在护理两个月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进行评分,根据HDS表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得分越高效果越好。再根据Barthel指数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结果行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分别为(27.55±3.35)分、(84.56±3.46)分、(96.12±1.22)分;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分别为(21.23±3.02)分、(70.45±6.46)分、(85.06±1.23)分,观察组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提升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优化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郑黎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认知和心理干预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及疼痛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在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认知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妇科门诊手术患者140例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和心理的增强,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与疼痛状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而术后1 h与6 h的VA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增强认知和心理干预,可起到明显的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同时提高患者的心理防御,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李彩影;徐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医务工作者怎样防范医疗纠纷

    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医务人员道德水平建设,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调查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案例,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医院完善工作制度,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加强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医院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投诉率下降,医疗纠纷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阮丽;刘娟;刘存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