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红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否荷包包埋阑尾残端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94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在处理阑尾上两组方式有所区别,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9%,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阑尾炎疾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将阑尾残端进行包埋的方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大力推广。
作者:王兆雄;武星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使用医用几丁糖来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人流手术的2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做比对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闭经、宫腔粘连、月经量减少的发生率以及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术后感染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流术后使用医用几丁糖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减少术后闭经、月经量少的情况,在预防宫腔粘连方面疗效确切,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晶晶;刘志华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方法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8月18日至2014年9月18日期间收治的88例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骨折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以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将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蔡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总结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实施相应对策,对比前后静脉输液外渗率,讨论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静脉输液外渗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科室静脉输液患者为个体,2014年1月至6月患者为统计对象,7月至12月患者为活动对象,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统计现状、分析原因及实施对策,并对比活动前后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率情况和圈员的综合能力。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期间,我科室的静脉输液外渗率从10.36%降低至3.09%,差异显著(P<0.05),圈员综合能力评分由(1.85±0.28)分提高至(4.37±0.09)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外渗情况,提高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
作者:朴日红;白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奔豚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10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奔豚汤加减,在治疗期间排除3例,终符合研究患者106例,每组患者治疗1个月。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84.62%),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36例(6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3.8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11.1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奔豚汤对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馨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妇科门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认知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妇科门诊手术患者140例为本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和心理的增强,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与疼痛状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而术后1 h与6 h的VAS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妇科门诊手术患者增强认知和心理干预,可起到明显的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同时提高患者的心理防御,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李彩影;徐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对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统计其临床应用影响,提供可供参照的护理方案。方法将102例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紫杉醇脂质体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包括针对性护理、心理护理、给药护理、心血管毒性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感染护理、骨髓抑制护理、神经毒性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10项护理干预,观察102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并发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102例患者均坚持完成化疗,共有13例产生并发反应,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100%。结论在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宫颈癌患者化疗住院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增加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对疾病治愈起到积极作用,是一种新的临床护理参考方案。
作者:姜霞;许大雪;许丹;张丽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CA199、CA125、CA242和CEA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不同分期胰腺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胰腺癌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实验者血清中CA199、CA125、CA242、CEA的含量。结果观察组的不同胰腺癌分期患者血清CA199、CA125、CA242、CEA含量均比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显著升高(P<0.05)。同时,随着胰腺癌病理分期的进行,上述四个肿瘤标志物在在胰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中提高更为显著。结论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42和CEA对于不同分期的胰腺癌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以作为病理分期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依据。
作者:汤铁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具体情况以及预防贫血的措施。方法选择50例贫血患者及50例身体健康的人群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贫血组患者的RDW为(18.97±1.24)fL,MCV为(70.89±5.64)%, MCH为(20.69±4.59)pg;对照组分别为RDW为(12.26±1.07)fL,MCV为(89.70±4.33)%,MCH为(28.35±3.69)pg;贫血组患者的RDW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MCV、M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检验中,贫血患者可通过MCV、MCH及RDW水平来进行诊断,同时具备操作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范宏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Barthel、ESS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脑出血、再次脑梗死、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以优化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普外科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84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有患者4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体温以及手术时间、术中血压、心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运用可以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情况的出现,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及满意度。方法统计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住院的458例儿童静脉输液患者。结果儿童在静脉输液时紧张、恐惧、焦虑反应降低,合作性增强,提高了护士一针见血率,心理护理使患儿和家属满意率提高。结论儿童静脉输液常导致患儿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心理护理干预不但缓解了儿童的生理反应,增加患儿合作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而且心理护理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朱少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药物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药品检验是药物生产过程中保证和控制药品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国家实现药品监督的重要手段,药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与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在药品检验中得出正确的结果非常重要,但是往往因为某些误差使得结果出现偏差,如何正确的控制并减少药品检验的偏差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总结了药品检验的偏差及结果的控制,以期能为药品质量检验以及检验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钟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术后睁眼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麻醉恢复期发生寒颤概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抗焦虑,起到镇静和镇痛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使患者血液动力得到稳定。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减少了麻醉剂的用量,降低了寒颤的发生率和心肌缺血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晓聪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测定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邻苯二醛(OPA)为衍生化试剂进行柱前衍生化,色谱柱为Kromasil5-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醇胺(48∶52);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1.0 mL/min;柱温:20℃。结果盐酸赖氨酸在78.6~1100.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γ=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59%,n=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作为赖氨酸磷酸氢钙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林大专;惠春;孙全乐;殷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根据就诊号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沙坦治疗,每次50 mg,每天一次。两组的总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显效24例(38.71%),总有效率为91.93%;对照组:显效22例(35.48%),总有效率为87.09%。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可以看出,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高血压疾病,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用于静脉药物调配管理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静脉药物调配管理于2013年10月开始实施优化流程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两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和送药准时率。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5%(24/250)、0.02%(7/250);试验组配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送药准时率分别为94.40%(236/250)、99.20%(248/250);试验组送药准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流程用于静脉药物调配管理可有效降低配药差错率,提高送药准时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雅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37例行皮瓣移植患者进行专科护理,采取患区和供皮区实施重点护理,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结果37例患者手术后皮瓣成活35例,2例足部植皮区皮瓣边缘坏死小部分,二次处理后成活。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良好,满意率97%,护患关系和谐。结论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术区准备,而且在手术后对患者术区病情观察以及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护理都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任雪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观察患有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效果,以及在患者放疗前后采用相应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患者痊愈。方法对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患有头颈部肿瘤的164例患者进行精确性放疗,观察其放疗后效果,并对其进行指导,采用高质合理的临床护理,以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6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了治疗过程,并得到因人而异的优质的护理方案。头颈部肿瘤患者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1.10%的。结论对患有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并采用优质合理的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矫美玲;冯亚杰;熊晓艳;邹鸿雁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间43例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患者,对其抢救、护理措施进行调查,并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3例患者在经过抢救、护理后均存活,存活率100%。患者抢救后2 h,出血情况陆续改善,产后并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产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7.6±2.1)d,母乳喂养情况良好。结论护理人员要了解子宫收缩乏力患者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要做好相关检测、抢救措施。
作者:赵慧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