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尹亚东
目的:分析研究强化护生素质教育在防范护理纠纷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临床实习护生的45例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该院临床实习护生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带教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增强护生素质教育,对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护生的患者满意度和综合考核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护生的护理投诉以及护理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防范护理纠纷当中采取强化护生素质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春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病房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40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4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荔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该院行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传统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40例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分数为(93.52±1.58)分,较对照组的(86.33±2.05)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凌凌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剖宫产已经成为我国常见的妇科手术之一。剖宫产所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明显,在我国产妇对于剖宫产的理解并没有达到普及,只有极少数的产妇了解剖宫产的危害,所以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让孕妇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对于以后妇产科医生及孕妇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该文首先介绍剖宫产与产妇之间的健康关系,其次将介绍如何在选择剖宫产的产妇中进行健康教育,后介绍健康教育在择期剖宫产的产妇中应用在未来的发展。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真实工作情景导向的护理实习实训模式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级和2014级护理学专业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3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实训模式和“仿真模拟教学”模式,2014级为观察组,采用真实工作情景导向的护理实习实训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和学生认可程度。结果对照组护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为(78.64±10.57)分,观察组为(88.39±11.63)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5)。两组学生肯定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比例较高。结论真实工作情景导向的护理实习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较高,能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
作者:马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护理后,对比两组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护理人员对风险认识的程度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P<0.05;且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程度的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静脉输液的工作质量。
作者:马晓萍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提升了眼科护理的服务质量,减少了护理中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魏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品管圈降低胃管意外脱管率及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置入胃管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与观察组(2015年1—12月),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胃管护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胃管意外脱管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管意外脱管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评分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置入胃管患者中,不仅可减少患者发生胃管意外脱出的情况,同时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张竹筠;沈颖;尹世萍;季晓云;蒋健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9月实施干预前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82例(干预前组),总结其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选取2015年1—9月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93例(干预后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用药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疗程、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情况,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干预效果。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66.48%升至93.26%(P<0.05),联合用药合理率由79.12%升至90.16%(P<0.05),给药疗程由平均10.28 d缩短至8.99 d(P<0.05),而干预前后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有效、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刘晓玲;曹松山;裴保方;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分析导致呼吸道阻塞因素主要有4个原因:(1)痰痂、血痂形成;(2)呼吸道黏膜脱落、出血;(3)气管切开套管脱出或旋转;(4)套管气囊滑脱。确定4个真因:(1)湿化不足、排痰力度不够、炎症感染重等,会使痰痂形成。患者气管切开24 h后,会出现局部渗血;(2)坏死黏膜脱落后将阻塞呼吸道,诱发支气管痉挛;(3)气管切开套管移位,吸痰管吸痰困难;(4)套管留置时间较长,气囊破裂堵塞套管形成呼吸道阻塞。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掌握正确的湿化气道和吸痰方法;呼吸道灌洗;固定好气管套管;加强气囊管理。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该科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降低至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阻塞的发生率。
作者:蒋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药学环节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该医院的运作时间分为2014年和2015年两个阶段,2014年该院并未开展药学环节管理措施;2015年该院积极开展药学环节管理措施。对两个阶段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该院2015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2014年明显降低,两个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用药进行积极的药学环节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作者:王米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医疗机构的科研经费来源已逐步形成了以中央财政资助、地方资助和企业资助等多层次、多渠道投入的模式。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变革以及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均给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机遇。笔者认为目前医疗机构经费管理无论从制度、模式或是理念上都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该文通过分析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朝欣;张雅丽;陈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随着电子病历的逐渐普及,电子病历网络化展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它有着病历清楚、病历唯一、信息完整、方便管理、查询便捷等诸多优点。就目前国内的软硬件设施来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该文就此进行分析。
作者:金燕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留置管道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留置管道的3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管道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管道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53%,低于对照组的2.63%(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68%,高于对照组的94.74%(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金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作为信息领域一项新生事物,微信因操作的便捷性、消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内容推送的丰富性,是当下男女老幼主要交流工具之一。该文以移动医疗服务基础功能为需求背景,设计并实现了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医院概况介绍、医疗信息查询、移动预约挂号等功能,为移动医疗服务系统提供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
作者:叶晓景;陈文迪;应旭峰;黄智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中不同带教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到该院神经内科进行实习的护士100名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名,分别给予常规性带教方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带教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和考核,对两组护士的表现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带教方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P<0.05)。研究组在理论知识、沟通技巧、技术操作方面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神经内科护士采用优质护理的带教方法,带教效果明显,患者对其满意度高,值得推行运用。
作者:周丽娜;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对MEDICA Easylyte电解质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依据医药行业标准《YYT 0589-2005电解质分析仪》对电解质分析仪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线性、稳定性、携带污染率的评价。结果准确度:钾离子(K+)、钠离子(Na2+)、氯离子(Cl-)各项目的偏差B为0.42%、0.53%、0.53%,;精密度:K+、Na2+、Cl-各项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06%、1.17%、1.37%;线性:K+、Na2+、Cl-各项目的离散百分误差D%均<3%;稳定性:K+、Na2+、Cl-各项目波动百分比S%分别为0.89%、0.57%、1.25%;携带污染率:K+、Na2+、Cl-各项目携带污染率C%均<1.5%;以上各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结论MEDICA Easylyte电解质分析仪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能很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徐永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5〕8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降低“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和“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比重”的管控措施,该文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卫生材料收支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找出关键控制点,从提高卫生材料管理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医用材料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采购价格管理控制、物资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卫生材料收费管理、不可单独收费卫生材料支出定额管理、可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使用管理,卫生材料收支相关指标绩效考核管理等方面提出加强卫生材料收支管理、控制卫生材料成本的建议,为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实务操作参考。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5月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200例,根据预防用药分为头孢唑林组和五水头孢唑林组各100例,预防给药时机均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一次,术后24 h内不再给药,比较两者预防感染的效果及经济性。结果两组患儿无1例发生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切口感染率均为0.00%(P>0.05),也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但人均预防用抗菌药物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头孢唑林经济性佳。
作者:曹松山;刘晓玲;裴保方;段彦彦;陶兴茹;李燕;陈海燕;侯广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既与致热源、药物、环境、温度等外在因素有关,也与本身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要预防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要做好输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评估并观察患者存在的各种发生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护士应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管理措施,将危害降低到低程度。护士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机会。
作者:胡艳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