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与低碘量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AE)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行CTPA检查(n=30)。结果 A、B、C 3组在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0 mL(碘浓度270 mgI/mL)、注射速率3 mL/s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既满足诊断,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量。
作者:左开华;何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该篇研究论文重点关注于当前全世界大规模禁烟环境下中国的禁烟形势,烟草给国人带来的多方面负面影响,对当前禁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对进一步提高禁烟效率提出一定的参考性建议。方法研究过程中,网络在线和实体纸质的调查问卷被发布在网络社交软件平台和东北地区一家省级三甲医院以收集数据。研究使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分析采用R Studio统计软件。结果调查显示,186名受访烟民中由于负面心理因素导致吸烟倾向达128人次,当前中国烟民中戒烟率达到64.286%,复吸率达到81.203%,戒烟原因中社会因素占比38%,复吸原因中缺乏医疗帮助难以戒除烟瘾占比38%。结论由于心理因素对形成吸烟行为影响较大,心理疏导对于提高戒烟成功率指导意义重大。除此之外,社会外界因素和亲朋好友的劝导对于指导更多人戒烟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吸烟对健康造成的是长期影响,这意味着来自执业医师的专业指导对于禁烟同样意义深远。整体上,虽然中国当前禁烟形势上有好转势头,但仍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李光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调查分析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实施临床护士营养认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营养认知调查表对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1名内分泌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内分泌科护士营养认知总分为(172.03±16.34)分,认知水平较低;本科、工作时间≥21年的临床护士营养知识得分较高(P<0.05);本科、职称为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营养态度得分较高(P<0.05);工作时间≥21年的临床护士营养行为较好(P<0.05)。结论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营养认知较差,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营养认知水平。
作者:林逸焓;徐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社区基地教学是培养“3+2”助理全科医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实践阶段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一对一”全程带教,从全科接诊能力、实践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带教作用,有助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学员社区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助理全科医师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具备了独立承担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马静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住院患者摄食管理中采取误吸标准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住院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摄食管理,观察组采取误吸标准预防措施进行摄食管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口腔食物残留阳性率为2.86%,对照组为22.86%;观察组没有误吸患者,对照组误吸发生率为14.29%;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误吸标准预防用于老年住院患者摄食管理中能够提高对患者误吸防控的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了解该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抽查该院2015年1月份骨科、心血管外科、心外监护室、乳腺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口腔外科、器官移植中心、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胸外科、妇科、心内科的围手术期患者231例,对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31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6.10%;其中术前0.5~2 h给药的181例(78.35%),术前﹥2 h给药的26例(11.25%),术中追加应用抗菌药物的42例(18.19%),术后预防用药的199例(86.15%);患者平均用药疗程为2.67 d,其中Ⅰ类切口患者平均用药疗程为1.81 d,Ⅱ类切口患者平均用药疗程为3.33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主要集中在用药起点高、单次剂量过大、术后预防用药时间长、术前未用术后用等几个方面;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219.32元,占药品费用的8.9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有1例二联用现象。结论医院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干预监管明显。
作者:管鸽;樊鹏利;陈晓萌;曹晶晶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为2013年10月—2015年10月精神科住院患者246例纳入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3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不良事件倾向掌握程度、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65%明显低于对照组74.80%(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量表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护士掌握患者的病情情况,增强意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张玉青;翟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9月实施干预前的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82例(干预前组),总结其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选取2015年1—9月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193例(干预后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用药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疗程、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情况,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干预效果。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66.48%升至93.26%(P<0.05),联合用药合理率由79.12%升至90.16%(P<0.05),给药疗程由平均10.28 d缩短至8.99 d(P<0.05),而干预前后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有效、可行的,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刘晓玲;曹松山;裴保方;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特殊性,而对其管理是保证其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发现其中存在处方工艺缺乏详细备案数据、忽略成本等问题,并结合当前的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对药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医疗机构的科研经费来源已逐步形成了以中央财政资助、地方资助和企业资助等多层次、多渠道投入的模式。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变革以及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均给机构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机遇。笔者认为目前医疗机构经费管理无论从制度、模式或是理念上都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要求。该文通过分析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朝欣;张雅丽;陈硕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疗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催化剂,对学科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太过依赖一项新技术会阻碍学科的发展。该文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腔镜技术的实践为依据,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分析腔镜技术对学科的促进作用,同时总结了腔镜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阐明医院在开展一项新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启示,以期为医院开展新技术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马福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为了能够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并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分析和探讨在管理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人员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试验组同时给予精细化管理,比较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能取得一定管理质量,但以试验组更具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管理,有助于增加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效果明细,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药学环节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作用。方法根据该医院的运作时间分为2014年和2015年两个阶段,2014年该院并未开展药学环节管理措施;2015年该院积极开展药学环节管理措施。对两个阶段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该院2015年门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2014年明显降低,两个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用药进行积极的药学环节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作者:王米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5月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200例,根据预防用药分为头孢唑林组和五水头孢唑林组各100例,预防给药时机均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一次,术后24 h内不再给药,比较两者预防感染的效果及经济性。结果两组患儿无1例发生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切口感染率均为0.00%(P>0.05),也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但人均预防用抗菌药物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头孢唑林经济性佳。
作者:曹松山;刘晓玲;裴保方;段彦彦;陶兴茹;李燕;陈海燕;侯广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该文从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的布局设置、监督内容、监督方法、报告方式、工作优势、存在问题等方面作研究和探讨。阐述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的建立的优势,明显拓宽了卫生监督覆盖面,主动、及时掌握了基层非法行医线索和现状;同时密切联系群众,在强化舆论监督、共同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应从充实人员、加强培训、严格考核、完善奖惩等方面入手,更好的建设基层医疗服务监督哨点,充分发挥主动监督、社会监督作用。
作者:莫微;凌云;赵艳;陈裕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了解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在药学持续干预前后的应用情况。分析药学干预前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药学干预前Ⅰ类切口病例2012年1月—12月与药学持续干预一年后2014年1月—12月病例,结果药学干预后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降低,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明显提高,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明显减少。结论持续的药学干预对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显著。
作者:孟菲;姚会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留置管道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留置管道的3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管道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管道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53%,低于对照组的2.63%(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68%,高于对照组的94.74%(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金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通过医院走访,群众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十堰市部分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水平,探究各大医院互联网医疗未来展望,主要落脚点为手机医疗APP及医疗微信等医患联系平台。通过掌握各种就医平台的群众认知度以及使用情况,结合平台工作人员自身的理解和期望,比较各大医院互联网医疗模式进展,综合得出十堰市互联网医疗整体发展水平。终对比一线城市发展形势与群众调研情况,针对十堰市互联网医疗水平分别提出建议与期望。
作者:梁晓芸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接受救治的120例神经内科病房入住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入住该院神经内科病房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住之前该院均实施常规病房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入住之后该院开始在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提升风险管理机制等多项措施。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0.08%)低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密密;杜志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中西医结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该院中西医结合科室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职的护理人员12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62名(护士分层管理)和对照组62名(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被表扬次数和投诉率。结果干预组:被表扬次数38次(61.3%),投诉0次,投诉率为0%;对照组:被表扬次数为6次(9.7%),投诉次数9次,投诉率为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98±6.8)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3±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3,P<0.05);干预组总满意度61(98.4%),对照组总满意度47(7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科管理效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度,所以护士分层管理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医学管理政策。
作者:孙丽;孙宝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