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青;翟娜
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虽是基础课程,却带着明显的临床学科特征。病理学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会学生病理学的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知识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神经系统病理学教学中应用临床病理讨论的形式进行,采用PBL教学模式,不局限于传统的组织形态学,重视分子生物学在病理学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改变,同时阅读相关文献,做到与时俱进。这样的病理学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丰富、新颖、先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及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提高,有助于病理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作者:段泽君;齐雪岭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既与致热源、药物、环境、温度等外在因素有关,也与本身的体质、免疫功能等内在因素密切相关。要预防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要做好输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评估并观察患者存在的各种发生输液反应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一旦发生输液反应,护士应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管理措施,将危害降低到低程度。护士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机会。
作者:胡艳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疗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催化剂,对学科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太过依赖一项新技术会阻碍学科的发展。该文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腔镜技术的实践为依据,通过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分析腔镜技术对学科的促进作用,同时总结了腔镜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阐明医院在开展一项新技术过程中带来的启示,以期为医院开展新技术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马福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特殊性,而对其管理是保证其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先决条件之一。所以,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的研发现状进行了解,并且发现其中存在处方工艺缺乏详细备案数据、忽略成本等问题,并结合当前的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是实现对药物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7期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MDR PU)在压疮发生中占相当比重,其不仅直接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转归,甚至引起纠纷。为了提高对其了解及重视程度,该文综述了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分类、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期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借鉴。
作者:朱美玉;李苗苗;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类工业废水、废气、废弃物等急剧增加。大气、海洋、河流污染日益严重,对于水污染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体情况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以及畜禽养殖等污染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作者:李秉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5月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200例,根据预防用药分为头孢唑林组和五水头孢唑林组各100例,预防给药时机均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一次,术后24 h内不再给药,比较两者预防感染的效果及经济性。结果两组患儿无1例发生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切口感染率均为0.00%(P>0.05),也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但人均预防用抗菌药物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头孢唑林经济性佳。
作者:曹松山;刘晓玲;裴保方;段彦彦;陶兴茹;李燕;陈海燕;侯广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提升了眼科护理的服务质量,减少了护理中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魏静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社区基地教学是培养“3+2”助理全科医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助理全科医师社区实践阶段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一对一”全程带教,从全科接诊能力、实践技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带教作用,有助于学员社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学员社区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助理全科医师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并具备了独立承担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马静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黄疸新生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4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5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方法随机,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黄疸护理,针对观察组患儿家属加强健康教育的实施。观察两组黄疸新生儿黄疸持续、消退的时间以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黄疸新生儿的黄疸持续和消退时间(4.21±0.87)d、(7.28±2.07)d,均要较对照组患儿更短(P<0.05);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得分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促使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促使黄疸新生儿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王春丹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措施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留置管道的3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肝胆外科留置管道的3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留置管道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细节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管道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0.53%,低于对照组的2.63%(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68%,高于对照组的94.74%(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肝胆外科管道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降低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金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临床中治疗慢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式是血液透析疗法,其主要是将炎性介质、细胞因子清除,以改善免疫性、排异性,及时终止炎症级联反应,纠正微循环,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然而,在透析过程中,受到护理人员及医院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血液透析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该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张桂娟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提出预防和避免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相比较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否急诊、胆囊是否破裂、手术时间是否超过90 min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时机、胆囊是否破裂、手术时间有密切关系,治疗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在手术过程中规范操作动作,将切口感染发生率降到低。
作者:何华;党胜春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调查分析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实施临床护士营养认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营养认知调查表对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91名内分泌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内分泌科护士营养认知总分为(172.03±16.34)分,认知水平较低;本科、工作时间≥21年的临床护士营养知识得分较高(P<0.05);本科、职称为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营养态度得分较高(P<0.05);工作时间≥21年的临床护士营养行为较好(P<0.05)。结论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营养认知较差,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士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以提高护士的营养认知水平。
作者:林逸焓;徐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与低碘量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AE)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行CTPA检查(n=30)。结果 A、B、C 3组在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测得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0 mL(碘浓度270 mgI/mL)、注射速率3 mL/s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既满足诊断,又降低辐射剂量和碘量。
作者:左开华;何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通过工会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照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特征“精、准、细、严”,提出工会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点是做到制度上的“精”和情感上的“细”。只有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才能真正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实现工会精细化管理的终目的,即增强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增强对医院中心工作的推动力,进一步增强工会的自身活力。
作者:荣凤亚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冠心病采用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选取该院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并在结束治疗后对患者的高危因素控制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体重的控制率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建英;李英涛;李娇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病房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40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4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荔枝 刊期: 2016年第27期
探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价值及发展状况,以提高骨肌系统影像学在临床骨科中的诊疗水平。医学影像技术中的X线、CT、MRI、超声、核素显像设备多年来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检查技术和方法也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医学影像学在各个医学专业里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发展日新月异,尤其能为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手术指导、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可应用到骨科微创治疗及介入治疗当中,互相协助,进一步促进骨骼肌肉系统影像学的发展。
作者:王智勇;钟秀;张云凤 刊期: 2016年第27期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中西医结合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该院中西医结合科室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职的护理人员12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62名(护士分层管理)和对照组62名(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被表扬次数和投诉率。结果干预组:被表扬次数38次(61.3%),投诉0次,投诉率为0%;对照组:被表扬次数为6次(9.7%),投诉次数9次,投诉率为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质量评分(98±6.8)分;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83±3.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3,P<0.05);干预组总满意度61(98.4%),对照组总满意度47(7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可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科管理效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度,所以护士分层管理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医学管理政策。
作者:孙丽;孙宝莉 刊期: 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