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在基层哨点医院监测的现状与展望

吕梅;张雨琦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主动监测, 基层哨点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揭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在基层哨点医院监测的现状,以引起行政部门的重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使基层医疗单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直接、及时的信息。方法根据日常监测工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基层哨点医院参与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存在医院管理者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经费不到位,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报告意识较差,患者配合程度不同等问题。结论食源性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要建设一个良好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基层哨点医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对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对脑卒中家庭照顾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脑卒中家属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过渡期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将两组患者家属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出院3个月后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过渡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中,有效改善了患者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对提高家属应对能力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小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关系。结果联合用药占比45.00%,主要临床表现在皮肤及附件反应,占比56.25%,给药方式主要集中在静脉滴注,占比78.75%,不良反应程度主要为轻度,占比47.5%。结论小儿用药不良反应要做好药敏试验,做好合理规范性用药,深入了解药理知识和患儿药物过敏史,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曲晓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19株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尿培养分离的119株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19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有产ESBLs株52株,检出率为43.6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0%,其次为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ESBLs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越来越严重,临床治疗时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湛东进;李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体腔循环灌注热化疗治疗晚期肿瘤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体腔循环灌注热化疗治疗晚期肿瘤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样选取122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晚期肿瘤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体腔循环灌注热化疗及腹腔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时间。结果体腔循环灌注热化疗组与腹腔灌注化疗组的腹腔积液有效率分别为81.1%、55.6%,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9%、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6.6、5.4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OS分别为15、13个月,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照无差异(P>0.05)。结论体腔循环灌注热化疗能明显提高晚期肿瘤恶性腹腔积液的近期控制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作者:李伟;方黎;孙颖川;赵宏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臭氧灌洗在霉菌性阴道炎中的应用进展

    霉菌性阴道炎是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多发于妇女、孕妇和糖尿病患者,另外对于绝经后采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发病率较高。霉菌性阴道炎对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隐患,其治疗方法具有多样性,但治疗效果还有待研究和分析,因此,加强检查和研究,对霉菌性阴道炎的减少和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臭氧灌洗在霉菌性阴道炎方面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希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的住院患者共947例,护士根据我科患者的年龄、病种、心理问题、其他个性因素开展人性化护理。结果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心理紧张、恐惧心理减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平均住院恢复良好,满意度提高。结论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体现了社会对公民的尊重,护理中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尽快早日康复。人性化护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医者仁心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作者:刘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葡萄糖常规检验系统正确度的评价

    目的:评价葡萄糖(Glu)常规检测系统正确度。方法用参考方法以及7种常规系统(A~G)测量5种不同浓度的血清Glu标准物质以及冰冻人血清样本,按分析标准物质法、方法学比对法评价7种常规系统的正确度。结果按分析标准物质法评价,A常规系统Glu检验正确度能够接受,B~G常规系统正确度则不可接受;按方法学比对法评价,A~C常规系统正确度可接受,D~G则不可接受。结论评价Glu检查系统的正确度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导致同一常规系统的评价结论可能不一致,实验室应选择恰当的正确度评价方法,使用符合ISO 15189正确度要求的血清Glu进行常规检测系统。

    作者:许世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对其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健康护理,并观察所有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DS、SAS)评分,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复发率为6.45%(4/62)。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并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腹痛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增加对小儿腹痛的病因,提高对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以腹痛收入儿科的200例住院患儿进行病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2岁小儿腹痛以外科急腹症为主;2~5岁以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主;5~12岁以过敏性紫癜为主;>12岁患儿以胃炎为主。结论小儿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应根据年龄、重视其早期诊断。

    作者:袁丽萍;闫波;蔡杰;桂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玄参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玄参多糖抗食管癌Eca-109肿瘤、肉瘤S180肿瘤的作用。方法小鼠接种Eca-109实体瘤或S180腹水瘤24 h后随机分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玄参多糖[(200、400、800 mg/(kg?d)]。实验结束时,计算玄参多糖对小鼠Eca-109实体瘤生长的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以及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与环磷酰胺组比较,给予玄参多糖灌胃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增加;低、中、高剂量的玄参多糖对Eca-109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是18.59%、26.13%、36.17%。玄参多糖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延长S180腹水型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其中中、高剂量组尤为明显。结论玄参多糖表现出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和保护机体免疫器官。

    作者:邹霞;易萍;曹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常用降糖中药的药理分析

    糖尿病史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治疗。中药在降血糖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靶点作用,在降糖的同时,兼顾降脂、抗氧化等作用,黄连、黄精、黄芪、葛根、地黄、苦瓜、罗汉果、麦冬、人参等中药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其有效成分可以分为多糖、皂苷、黄酮、生物碱等。在单味药或处方中,多种成分协同作用,使得中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发挥了多因素、多机制联合起效的特点,降糖的同时,许多成分兼有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因此,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除了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外,还可以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辩证运用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以实现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作者:王民;陈玉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氟哌啶醇与喹硫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PBL、PANSS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0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BL值分别为(42.02±11.27)与(24.96±5.86),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41.79±11.04)与(13.58±4.24),两组治疗前后PBL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PBL水平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分别为(57.02±18.97)分与(49.93±8.96)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57.83±19.01)分与(43.09±10.2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显著高于观察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氟哌啶醇相比,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兴奋激越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相对较高,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薛庆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脑外科术后进行气管插管的8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隔4 h向气管插管内注入20 mL,0.9%的生理盐水,引发患者呛咳,预防咽喉内痰痂的形成,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的度过了复苏期,仅有1例患者出现痰痂,但并无生命危险。结论在对脑外科患者术后气管插管进行护理时,向气管插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能有效预防患者咽喉内痰痂的形成,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培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04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治疗1h后,研究组患者血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氯化钾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念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有20例患者接受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经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均较术前好转(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与传统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作者:叶茂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临床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为眼外伤手术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采用玻璃体手术的52例眼外伤患者的病情以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据受伤时间3个月以上患者占未愈例数的66.67%,占未愈患者半数以上,而2周以内见效患者占67.35%;术前视力≥0.05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术前视力<0.05者,在可数指患者中术前为课件眼前手动多;穿通伤的未愈率较高,在所有未愈中占5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眼外伤,眼外伤患者有效率为89.09%,其视力预后与初诊视力、手术时机、外伤类型及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修青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适应性支持通气脱机法,B组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脱机,比较疗效。结果 A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1次脱机成功率高于B组(P<0.05),脱机后无创通气率、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通气模式下对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脱机较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脱机时间更短、脱机成功率更高。

    作者:徐智;晏明君;高欢;梁俊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清热解毒水剂外用治疗糖尿病足3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解毒水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糖尿病专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患者6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溃疡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30 d一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予以清热解毒水剂外用治疗糖尿病足并感染疗效显著,能促进创面清洁,减轻局部肿胀及渗出,缩短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截肢的风险,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14-3-3 sigm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开篇通过向读者介绍乳腺癌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让读者对这种疾病有大致了解,进而详细介绍14-3-3 sigma基因的结构特点、抑制肿瘤作用、抑制乳腺癌肿瘤等作用,后对14-3-3 sigma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杨瑞玲;耿翠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心脏超声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以及我院同时期收治的27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E/A等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新房颤动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的检查结果不同,主要表现为左心房扩大形态,并且其他生理指标会改变,因而临床中可以据此判断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作者:陈敏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