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目的:本文就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3例。均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吲达帕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刘福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腺癌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58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S1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与子宫内膜增生组的S100蛋白表达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不同病理分级的S100蛋白表达,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癌不同临床分期的S100蛋白表达,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可见子宫内膜腺癌的S100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临床分期相关,不受病理分级影响。因此临床诊断子宫内膜腺癌时,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蛋白表达。
作者:吕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NT-proBNP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脉搏波、臂踝指数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尿酸、血糖、年龄、血肌酐、目前糖尿病治疗情况、心胸比例、左室肥厚、吸烟状态以及心血管疾病情况等)的关系。方法入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log(NT-proBNP)与脉搏波呈正相关,与臂踝指数呈负相关。微量蛋白尿组患者[97(40~176) pg/mL]的log(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患者[59(34~95)pg/mL,P<0.001],大量蛋白尿组[164(81~287) pg/mL]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01)或微量蛋白尿组(P<0.01)。log(NT-proBNP)水平在PDR组[109(58~217)pg/mL]明显高于NDR组61(35~124)pg/mL,P=0.0003]及SDR组[58(33~116)pg/mL, P=0.0131]。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视网膜病变的标志。
作者:金慧;李猛;王文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西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中医学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在乏力、肝区不适、消化道症状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HBsAb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养阴柔肝、化湿解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高,药效缓和持久,药物不良反应较低,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从而使得更多的患者受益。
作者:王北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老年性脑梗死患者140例,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常规护理,观察组72例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6个月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可促使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恢复,可大幅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留芝;杨秋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与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硝酸甘油治疗)和B组(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A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6 h心电图改变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12、36 h心肌耗氧指数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事件主要有恶心、出汗、头疼、虚弱。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0%,A组为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优于硝酸甘油,并且不良事件发生少,值得临床采纳使用。
作者:怀文娟;潘曙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ICU收治的210例患者,根据患者病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以常规的ICU护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在ICU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舒适护理,以15 d为一个周期,对两组患者做问卷调查,进行生活质量与焦虑自评的填写。结果经过15 d的干预护理,观察组的焦虑、抑郁与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明显减轻ICU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恐惧等心理,还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汤婵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病例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拜糖平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水平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值较对照组在用药后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结果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更优于单用二甲双胍,安全性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评估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前Hcy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cy水平降低至(16.23±6.92)μmol/L,对照组则为(18.75±7.12)μmol/L,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遐伶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胃镜下异物取出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在我科行胃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异物取出率为93.94%,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6.52+3.48)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2.35+3.11)分;对照组异物取出率为66.67%,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9.08+4.7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8.79+4.05)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异物取出率,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亓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指标恢复率为80%,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指标恢复率为50%,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苦碟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振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病情轻重配对,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COPD指南”接受常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金水宝胶囊口服,3粒/次,3次/天,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EV1、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安全有效,能够延缓肺功能下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佳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84名,分为两组各42名。观察组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在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方面认为有所提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实施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临床技能。
作者:李正兴;蒋国强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低钾血症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178例低钾血症患者有15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经纠正低钾血症及抗心律失常治疗后,13例室性心律失常消失,2例死亡。结论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疾病及心力衰竭患者更易发生,应及时防止和纠正低钾血症。
作者:王方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药饮片的使用是中医上采用的主要治疗形式,同时也能体现中医特色。中药能否确切地发挥它应有疗效,除了中药汤剂本身作用,药物是否被正确的服用也是药物发挥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现在患者在使用中药汤剂时由于药物药性气味,医嘱不明确,对药效存在疑虑等多方面原因不能按时按量的使用,使中药使用的依从性降低,同时也降低了中药的疗效。因此,在药物,医师药师和患者认识三个环节适当地作出一些调整来改善这种现状。已达到提高依从性,保证药物疗效的目的。本文从患者服用中药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高依从性的方法和措施展开论述,增加大家对依从性的了解和认识,提高门诊患者中药使用的依从性。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高龄白内障患者56例,分别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A组,26例)和超声乳化吸出术(B组,30例),同时一期植入同型号硬性人工晶体。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散光及术后角膜水肿。结果术后1周B组视力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散光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内恢复(P>0.05);术后不同时期两组间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操作及设备简便,不受晶状体核硬度限制,费用低,疗效与超声乳化等同,适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琳琳;秦洁;何中壹;刘杰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产妇8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率、感染率及休克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发病率、感染率及休克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功能制护理,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叶灿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超前静脉辅助滴注镇痛药物酮咯酸氨丁三醇,观察老年受术者镇痛效果是否优于阿片类单独用药。方法选择我院2011至2013年60例70~79岁的股骨颈骨折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采取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A、B、C、D4个组,在手术开始后1 h四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0.15、0.2、0.25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给药大剂量不超过15 mg。手术结束缝皮时从硬膜外注射1 mg吗啡+3 mL 1%利多卡因术后镇痛,观察入手术室时及给药(酮咯酸氨丁三醇)后2、4、8、12、24 h患者VAS评分,BCS评分。结果从VAS和BCS评分可以看出,C、D组在4、8、12、24 h时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P<0.05),而C组、D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对老年受术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吗啡;酮咯酸氨丁三醇与吗啡联合使用存在量效关系,实验观察以0.2 mg/kg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硬膜外1 mg吗啡为适宜剂量;多模式镇痛联合超前镇痛在老年受术者中具有优势。
作者:王丽晶;苑红;刘文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右美托咪啶在全麻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在我院行全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麻醉诱导前给予观察组患者2μg/kg右美托咪啶,给予对照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以及RS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前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对应参数下降,两组对比,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同时点的RSS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较强的镇静作用,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稳定,因此在全麻中应注重推广应用。
作者:马志兵;曹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探讨,从而为相关部门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34例儿科患儿进行追踪调查,从而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的追踪调查,可以发现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大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护士和家属沟通不顺畅。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为儿科安全护理的实现的奠定基础。
作者:李美荣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