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石;席永昌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从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含厚朴、麻黄、杏仁、半夏、甘草、细辛等组分的自制中药煎剂额中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以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以中医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可以在临床应用中收到满意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肯定。
作者:刘克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根据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包括内治、外治和混合疗法三种方法,中医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具有简便、高效、便宜、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对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意义很重要。
作者:丁庆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首次剖宫产后二次怀孕的孕妇为研究的对象,每位孕妇根据意愿和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娩方式,65例孕妇采用剖宫产,作为对照组,35例孕妇采用阴道分娩,作为观察组,对二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35例孕妇进行阴道分娩后,住院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发生产褥感染、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等情况的概率比对照组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应该保证第二次妊娠和首次剖宫产的时间间隔在2年以上,首次剖宫产的切口在子宫下段横切口,生产过程中切口没有撕裂,愈合良好,没有发生感染的情况;还要保证无全身并发症并且瘢痕愈合良好,孕晚期B超提示子宫下段厚度不小于3mm,这些严格的适应证会提高再次阴道分娩的效果并减少分娩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红青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当下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对于各种类似精神类药品、麻醉类药品以及毒性药品等各种特殊性、高危性药品的管理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严格按照我国各项规章条例执行,但是对高危药品的了解和管理以及部分医疗单位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不够清晰,不能在高危药品的使用过程中对其潜在的各项风险有充分性认识,因此我国药房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显得十分薄弱。
作者:褚夫芹;付秀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急诊收治的老年胃溃疡出血再出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实验、对照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外,使用大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外,使用正常剂量的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1周及第4周发生再次出血的情况。结果经过规范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规律治疗1周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规律治疗4周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亦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采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因其临床疗效肯定,复发率明显较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护理人员是临床工作中的主力军,经常接触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由于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损伤的危害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到位,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为减少损伤的发生,树立防护意识,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李珍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耐受性、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血管畸形4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经手术证实为空肠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空肠胃黏膜异位1例),小肠钩虫病1例,检查阴性2例,出血影响观察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病灶检出率较高,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范洪波;杨燕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针对家兔实验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家兔病死率和感染率,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通过对三年大专班临床医学专业的两组学生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实践教学,第一组带教老师仅仅进行普通实践教学,对于第二组学生带教老师不仅进行实践教学,而且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在带教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出前瞻性的预告和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两组对比,观察通过干预,能否降低家兔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针对1520例家兔手术中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减少了动物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论在家兔手术中,提前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能力,减少对动物的伤害,提高实验成功率。
作者:李文艳;霍瑾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强化并发症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手术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医院里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奥美拉唑不良反应的的临床资料,对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41~60岁年龄段中,男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奥美拉唑ADR主要为全身过敏反应(26.7%)、血液系统(20.8%)及消化系统反应(23.3%), ADR也可累及神口腔、肝肾系统、神经系统。口服给药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静脉及肌注给药,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奥美拉唑应充分考虑到其不良反应,由于该药物可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所以在配伍其他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免影响疗效。
作者:冯茜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甲状腺癌患者组与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组,每组40例。后测定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含量。结果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患者水平对比,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含量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比,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含量明显更高(P<0.05)。结论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可靠指标,有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敖红梅;罗文平;刘凤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下颌末端游离缺失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的应用特点。方法针对下颌末端游离缺失修复体,应用模块法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含精密附着体义齿模型和RPI卡环组修复体模型,分析不同固位类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黏膜在双基牙精密附着体义齿垂直载荷下产生小应力,且较均匀分布,在修复单基牙精密附着体中,有明显的应力集中出现在4/4基牙的远中颈部,且在三种修复设计模型中,应力值大。斜向载荷下,基牙应力在基牙精密附着体义齿有所降低,其他均有程度不等增大。结论附着体义齿修复在针对下颌末端游离体缺失进行设计时,双基牙附着体修复需优先选择。
作者:陈文诺;付赟;李红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LC全麻患者,ASA分级为Ⅰ~Ⅱ,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切皮前10min静滴地佐辛5mg,B组缝合皮肤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缝合皮肤时静注芬太尼0.1mg,三组均在手术结束时接静脉镇痛泵(PCA)。记录三组患者2、6、12、24、48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48h内追加氟比洛芬酯50mg的例数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以及术后48h镇痛需求例数A组患者明显低于或少于B、C组(P<0.05);Ramsay评分A、B组镇静满意多于C组(P<0.05),除躁动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全麻LC患者的超前镇痛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降低患者术后氟比洛芬酯的需求量。
作者:王翠宝;魏南服;冯宇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类型,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临床上,甲状腺癌主要表现为甲状腺部位出现无痛性结节,严重时伴随声嘶等症状。近几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使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甲状腺癌治疗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其次介绍了内镜切除手术与传统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后阐述了甲状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作者:纪玉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0例(无创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不良反应较小,具有临床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石玉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调查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层流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推进持续质量改进在层流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优化层流手术室的管理,增强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方法在医院组织相应的调查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前的层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寻找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再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层流手术室的管理,调查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层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层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手术间环境状况,物品五常管理,医护人员的出勤率,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层流手术室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持续质量改进后,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效果明显提高,手术室的环境有明显的改善(P<0.05),物品五常管理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护士的出勤率也明显的提高(P<0.05),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也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及时的解决了层流手术室的一些问题,使层流手术室管理有很大的完善和提高,管理制度也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进一步推动完善了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
作者:夏燕平;王晓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特点进行探讨,针对不同特点的患者找到其适合的护理方式,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度1月份至2013年度1月份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者的护理状况进行分析。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心理、生理特点,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使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在整个住院康复过程中享受到温暖的护理和细心的照顾。然后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88例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对其进行的护理观察情况。结果在所观察记录的88例患者中,有89.6%的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合作表现良好,其愿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的患者人数由原来的36.6%上升到了85.5%,爱闹情绪或者表现不合作的患者人数也由原来的20.6%下降到了6.8%,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结论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手术方和手术类型的不同,详细分析后,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闹情绪或者表现不合作的患者人数大大下降,也使得护士和医生的护理、治疗等工作能够顺顺利利完成。
作者:杨红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颅内外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脑脊膜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脑脊膜的转移途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颅内外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包括血行播散、脑脊液播散、直接侵犯和混合型4种。血行播散多发生于原发颅外肿瘤患者,MRI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异常强化,以结节状强化为主;脑脊液播散多发生于原发颅内肿瘤患者,MRI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直接侵犯多发生于原发颅外肿瘤患者,特别是鼻咽癌患者,MRI呈现为连续线状室管膜或脑脊膜增厚;混合型多发生于原发颅外肿瘤患者,MRI呈现为结节状、线状和片状异常强化。MRI平扫发现的病灶有限,但MRI增强扫描可以发现更多的病灶。结论根据颅内外肿瘤类型不同,其肿瘤脑脊膜的转移途径与MRI表现各异, MRI的增强扫描评估的准确性更高,临床诊断价值高,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武鹏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的1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为67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单纯的卡托普利药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统计学分析,研究组有效率(88.0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20.97%)。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海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存活34例,存活率68%,死亡11例,病死率22%。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损害多系统组织器官,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杨艳霞;宋琼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