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体会

孙玉竹

关键词:高危儿, 早期干预, 体会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体会。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240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干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药物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检、神经运动检查以及智力水平测试,评估患儿的身体情况、运动状况以及智力水平。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适应行为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发育落后情况少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儿实施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高危儿健康成长发育,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钠5000抗Xa,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7 d,同时予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qd,盐酸氟桂嗪10 mg,qn;治疗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味,隔日1剂,连服6周,两组均于6个月后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6.7%;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3.3%和83.3%;两组对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之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成男;荣根满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观察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48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发现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引流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行推广应用。

    作者:彭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的抑菌效力研究

    目的:测定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的抑菌效力。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ⅪⅩN“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的方法。结果根据各间隔时间的菌数lg值相对于初始值减少程度进行评价,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对细菌、真菌均有抑菌效力。结论莫西沙星滴眼液的抑菌效力对细菌和真菌能够达到1类药品的要求,该药品抑菌效力符合规定。

    作者:杨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用于小儿腹泻治疗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整体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腹泻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止泻、退热以及住院等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加权秩和比法在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方法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某医院四个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反映整体护理质量的综合指数秩和比的排序及其数值分别为内一科(0.8336)>外一科(0.8313)>内三科(0.4484)>外二科(0.3862),其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的95%CI分别为53.96~77.88、53.79~77.71、30.08~54.00和26.46~50.38,两两比较表明内一科和外一科、内三科和外二科护理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科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认为内一科和外一科护理质量较高,其余两个科室较差。结论加权秩和比法原理简单,算理清晰,与综合指数法排序相同,但可进行多重比较,用于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赵丽娟;孙爱峰;孙齐蕊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多酶清洗液用于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后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保湿是否对使用不同时段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方法将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立即回收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0件。Ⅰ组用稀释后多酶清洗液保湿2 h,Ⅱ组用多酶稀释清洗液保湿12 h,Ⅲ组未保湿12 h,然后由同一台清洗机按日常使用程序清洗比较合格率。结果Ⅰ组和Ⅱ组用目测镜下和试纸法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清洗合格率高于Ⅱ组。Ⅰ组和Ⅲ组在目测镜下试纸检测合格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的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Ⅲ。Ⅱ组和Ⅲ组在目测镜下和试纸的检测合格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的清洗合格率高于Ⅲ组。结论对于保湿2 h的手术器械的清洗,能达到较高的洁净标准,保湿12 h的器械清洗达到的洁净标准次之。对于未保湿12 h的手术器械需要先保湿处理后,再按正常程序清洗才能达到洁净标准。

    作者:闫琰;李直;张翠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单椎体不完全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压缩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节段伤椎固定组12例,短节段跨伤椎固定组14例。测量手术前后侧位X片上的伤椎相对高度、伤椎复位率及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等。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5.0±1.2)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伤椎相对高度(P<0.05)均有显著性的改善,单节段固定组的伤椎复位率(100.8±20.4)%vs (64.8±30.7)%,P<0.05优于短节段固定组,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22例,P2,4例。结论对于合适的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可行。

    作者:于权;王业华;赵德勇;蒋建;董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艾滋病的检验技术现状及应用

    艾滋病(AIDS)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重要的防控其流行的手段,为重要的预防控制裁AIDS的组成部分。HIV检测,对特异度及灵敏度均有较高的要求,这对早期诊断艾滋病病,使检验准确性提高意义重大,另外,检验学技术的进步,对抗艾滋病药物疗效的评价有促进作用,可用于病程和病情变化的监测,故如何使检测灵敏性提高,对感染的情况及早发现,是主要的检验诊断HIV的方向,高特异性、敏感性检查,对促进艾滋病诊治有推动作用,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田立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药物与咨询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药物咨询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实际意义。方法对临床药学服务的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介绍,并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药学服务是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责之一,在如今的医疗环境中,进行一定的临床药学服务是很有必要的,开展这类服务可以对临床的患者或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指导,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保障,减少患者用药的风险。结论药物咨询在临床的药学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药物咨询的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服务水平的评价,因此,在实际中,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作者:陈素文;高建滨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钴铬合金烤瓷牙和二氧化锆烤瓷牙修复的比较观察

    目的:对比钴铬合金烤瓷牙和二氧化锆烤瓷牙修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烤瓷牙修复术的288例(516颗牙)的临床资料,采取二氧化锆烤瓷牙的患者有108例(210颗牙),纳入二氧化锆组;采取钴铬合金烤瓷牙的患者有180例(306颗牙),纳入钴铬合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二氧化锆的有效率95.4%)与钴铬合金组的有效率(90.5%)相比,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钴铬合金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二氧化锆组。结论二氧化锆烤瓷牙的疗效优于钴铬合金烤瓷牙,若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应该优先考虑二氧化锆烤瓷牙。

    作者:林应良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近些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给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是肿瘤,绝大多数病灶位于盆腔,其次是卵巢、盆腔腹膜、腹壁切口、宫颈、输卵管、阴道及其他。临床治疗中,西医多采用激素及手术治疗,中医则通过辨证分析,扶正祛邪加以治疗。

    作者:旋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策略

    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出现使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本文从肿瘤干细胞学说出发,对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策略的各种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蔡海斌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是由不同原因导致患者器官血流供应不足而出现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伴有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常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病情危险,如没有得到积极治疗,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1]。临床实践中,救治心力衰竭的同时,必须积极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作者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利尿、强心和扩血管等治疗的同时,加用胺碘酮和联合应用厄贝沙坦进行综合治疗,结果表明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用药的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红岩;齐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探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策略

    目的:探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未来的发展策略。方法阐述我国临床药学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新医改的相关政策为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结果新医改方案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疗保险制度、药事服务制度以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共建等政策为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提供了机遇。结论将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与新医改的政策紧密相连,完善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优化药学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深入探索临床药师深入基层开展医疗服务的方案是新医改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策略。

    作者:郑卓婷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外伤性脑积水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积水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固定阀门阈值的抗虹吸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6例,良好1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20例,良好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可调压式脑室腹腔分流管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付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1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腹腔镜可直接观察盆腔的情况,明确病变的部位,结合术后恢复快,粘连轻等优点,6 h可进食并下床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医护质量,也使得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大大降低。结论加强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罗飞跃;李玉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强刺激不留针针法对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肌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为两组,分别为强刺激不留针治疗组与口服弥可保(甲钴胺片)药物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每组患者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评分。结果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恢复情况,其肌电图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评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刺激不留针针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肯定。

    作者:王明礼;段晓英;徐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高等职业教育药学专业《GMP实务》课程职业道德渗透技巧初探

    本文通过论述高职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GMP实务》这门专业课为载体,探讨在理论课、软件操作课、实训课中进行职业道德渗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具备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的药学人才。

    作者: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目的:通过人文关怀理论体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提供较为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模式。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人文关怀理论和技能培训。培训前后进行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问卷调查、关怀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患者关怀感知测评,进行培训前后对比。结果临床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受很多因素影响,经过多途径培养,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需要临床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才能实现。

    作者:于薇;梁伍今;牛秀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探讨与研究

    目的:探讨与研究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探析预防措施,以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00例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措施,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服务不当、管理不当和患者因素等,各占43.0%、21.9%和19.3%。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服务不当、管理不当和患者因素等,风险管理护理可以预防危险因素,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于瑞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