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

程付芳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围手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患者制定合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引流管护理措施,以及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等护理管理方法,并认真地组织其实施。结果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本组32例患者术后24 h意识恢复正常者22例;24~72 h内恢复正常者6例;72 h后呈植物状态者3例;死亡者1例;存活患者出院后随访按ADL分级,其中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90例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分析并探究整体护理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壁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则给予整体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2~3个月的护理服务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数据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围术期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费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栅栏”定位CT引导在经皮肺穿刺活检和粒子植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栅栏”定位器定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125I粒子植入治疗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们对69例肺内病灶的患者,其中56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3例明确恶性占位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活检组患者54例明确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4%,粒子植入治疗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布源满意率84.6%,穿刺后并发少量气胸6例,局部少量出血7例,无明显血气胸、痰中带血、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栅栏”定位CT引导在经皮肺穿刺活检和粒子植入治疗中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布源满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文艺;王学权;王建明;王潇苓;张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肾结石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肾结石的高发性、复发性,决定肾结石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肾结石的健康教育包括一般知识宣教、心理宣教、饮食饮水指导、运动指导等多个方面。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特点,从而坚持长期预防和治疗,可减少或延缓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作者:茆冬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对临床中采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7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的89例患者,设为比对组;在比对组的基础上,给予培菲康治疗,设为观察组。1个疗程7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了明显改善,两组临床效果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比对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采用培菲康、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司会强;刘址忠;杜亚平;宋思宇;范红伟;邓丽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21%)明显高于组(69.74%);NIHSS评分(7.37±1.30)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76.54±7.2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作者:孟凡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创伤性细微骨折的MRI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创伤性细微骨折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创伤性细微骨折患者的MRI影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统计骨折的部位、形态以及MRI信号等。结果本次研究的46例外伤患者通过MRI检查均显示有细微骨折或骨挫伤,其病灶总计67个。病灶在TlWI、T2WI及STIR不同的序列上清晰显示率分别为95.66%、63.04%、100%,T1WI及STIR与T2WI相比(χ2=11.5907、14.6667,P<0.05),STIR与T1WI相比(χ2=1.0154,P>0.05)。且MRI主要表现为线条形、地图样或者不规则的斑片状SE(T1WI)低信号,FSE(T2WI)序列表现为等或者稍高的信号区域,其中心高;STIR表现为明显的较高信号影,边界比较清楚。结论对于创伤性细微骨折来说,MRI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脂肪抑制序列的应用,有明显的价值;能较清晰得显示病变位置、数目和骨折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临床依据,有利于预后,能够有效减少或者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兆军;潘同春;扶明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不同融合术的治疗比较

    目的:了解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及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采用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1年后植骨融合率、腰腿VAS评分、滑脱程度。结果甲组手术时间较乙组短(P<0.05);甲组出血量较乙组少(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甲组1年后植骨融合率低于乙组(P<0.05);两组1年后腰腿VAS评分得分及滑脱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横突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退行性滑脱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术后植骨融合率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虽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但术后植骨融合率更高。

    作者:王永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替米沙坦片含量的专属性试验

    目的:验证替米沙坦片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方法建立了HPLC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05 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为溶剂;以2.0 g/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甲醇(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8 nm;柱温40℃;流速1.0 mL/min;理论板数按替米沙坦峰计算不低于4000。测定替米沙坦片及其降解产物含量。考察高温、高湿、光照、酸、碱破坏对替米沙坦片的影响,确定方法专属性情况。结果替米沙坦片在高温、高湿、光照、酸、碱破坏条件下稳定,在氧化破坏条件下部分降解。结论所建立的HPLC方法能够较好的考察替米沙坦片在高温、高湿、光照、酸、碱破坏下的降解情况,方法专属性良好。

    作者:孔凯丽;成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胫骨远端锁定钢板对Pilon骨折治疗的作用与探讨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患者实施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骨科近期接诊的5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25例(A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6例(B组)实施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胫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其疗效是较为理想的,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陆桂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加味黄芪建中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颗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4组,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加味黄芪建中颗粒组,每组12只,均行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模型组细胞因子(TNF-α、IL-1、ESR、RF、CRP)、关节炎指数、免疫球蛋白(IgM、IgG、IgA)高于正常组,细胞因子(IL-4、IL-10)低于正常组。雷公藤多苷片组与加味黄芪建中颗粒组细胞因子(TNF-α、IL-1、ESR、RF、CRP)、关节炎指数、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较模型组降低,细胞因子(IL-4、IL-10)较模型升高,加味黄芪建中颗粒组变异幅度大于雷公藤多苷片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颗粒可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状况。

    作者:高金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作用于糖尿病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50例2型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接受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B组患者创面外涂生理盐水。结果观察创面8周后,A组中只有2例患者有浆液脓性渗出,1例有浆液性分泌物;而在B组中,有9例浆液脓性分泌物,5例浆液性渗出,1例为无渗出溃疡创面。A组中2例肉芽组织覆盖的面积有增加,在B组有9例有增加。治疗结束时,A组中有1例,B组2例创面周缘红肿,提示有蜂窝组织炎。结论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组可显著缩短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的愈合率。

    作者:毛瑜芳;刘平均;朱彬;邹进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找出治疗疝气的佳方案。方法通过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197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观察应用补片治疗成年腹股沟疝效果。结果197例患者手术耗时短,恢复快、并发症少,平均术后7 h均能下床活动,手术随访无复发。结论治疗腹股沟疝手术采用无张力修补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以及手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有利于治疗恢复,住院时间相对缩短,并且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开展。

    作者:徐元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双通道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目的:针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双通道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的方法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单通道MPCNL,观察组实施双通道MPCNL,对比分析两组的一期结石取净率等术中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期结石取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大出血及脓毒血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良好,可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晓荣;蚌凌青;刘裔道;梁元;李吉;杨永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硬腰联合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硬腰联合麻醉,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比较二者用于剖宫产术的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对循环的影响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牵拉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且麻醉15 min后观察组心率略高于对照组,手术牵拉时心率小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腰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对母婴安全性均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月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间质性肺炎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将间质性肺炎患者7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分别为(44.92±4.12)和(44.89±3.9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分别是(13.20±4.00)和(23.87±5.33),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TNF与IL-8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TNF与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质性肺炎的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症状,其作用与缓解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沈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妇产科大出血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妇产科大出血应用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妇产科大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1例行子宫或髂内动脉结扎术,观察组51例行血管性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有效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选择5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儿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减轻患儿的病痛,加快其恢复,治愈率显著而且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春;高珠君;刘娇娇;王芬烂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四维彩超在胎儿产前畸形筛查中的价值

    胎儿畸形,主要是指胎儿存在出生缺陷,因为胚胎发育异常,造成器官或者是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出现了生态学缺陷。胎儿畸形的类型有很多种,身体缺陷可在胎儿的各个部位,轻度胎儿畸形会造成胎儿残疾,严重的胎儿残疾,将影响胎儿的生存,所以产前胎儿畸形检查非常的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四维彩超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四维彩超诊断,获取胎儿不同部位的动态三维图像,在胎儿产前畸形检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四维彩超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为此本文针对四维彩超在胎儿产前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董雪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方法对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可以证实巨淋巴结增生症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病变部位纵隔2例,腹部3例。CT平扫示病灶显示为等密度,1例伴随钙化,而增强扫描示病灶则均有明显的强化。结论 CT可以表现出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病理特征,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使用,为术前的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

    作者:刘金全;海忠;朱志嫦;郭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84例小儿哮喘的比较

    目的:对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哮喘治疗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均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