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尔宁联用小剂量氨茶碱、舒利迭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罗进

关键词:顺尔宁, 氨茶碱, 舒利迭, 咳嗽变异性哮喘
摘要:目的:观察顺尔宁联合小剂量氨茶碱和舒利迭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68例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患者给予顺尔宁联合小剂量氨茶碱和舒利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顺尔宁安慰剂空白片加小剂量氨茶碱和舒利迭,治疗6周后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6周后两组病情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肺功能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顺尔宁联用小剂量氨茶碱及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氨茶碱和舒利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脉动圈”品管圈,通过现况调查,制定目标,提出整改措施,按品管圈程序开展实施和分析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动脉采血成功率由原来的74.3%提高到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品管圈活动实施及应用、品管圈成员团结协作精神、各成员专业知识学习及护患关系均有明显改善,这是本次品管圈活动所获得的无形成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心外科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而且还促进了品管圈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冯旭琴;崔婵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现状分析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临床中采用中医治疗具有显着的效果,笔者对中医辨证治疗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总结。笔者参阅、整理了大量关于股骨头坏死的资料,总结了中医辨证治疗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比较西吡氯铵与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与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聚维酮碘含漱液,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治疗,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国忠;付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临床价值。方法我们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将两组患者近期与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监测值、尿蛋白定量检测值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延长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含量,对延长患者孕期及改善新生儿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朱丽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

    目的:分析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盐亭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4项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FBG、2hPG、HbA1c、TG依次为(5.6±0.3)mmol/L、(9.8±1.2)mmol/L、(8.5±0.6)%、(1.1±0.2)mmol/L;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TG依次为(10.6±0.9)mmol/L、(16.9±2.3)mmol/L、(10.7±0.3)%、(2.1±0.3)m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2hPG、TG、HbA1c,疗效良好。

    作者:李德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足病合并脑梗死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足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足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过程,建议医师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的药学服务,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结论开展个体化的药学监护,有利于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张文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老年普外科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舒适护理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率和手术率显著增加,这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阻肺等慢性疾病,各脏器的生理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逐渐减退,患者机体抵抗力相对来说比较低下,对疾病的反应和敏感性下降。患病有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手术的危险性高,手术后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多。做好老年患者围术期临床护理,是护士的基本职责。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和避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积极开展临床舒适护理,加强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

    作者:程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1例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回缩体内的处理及教训

    对1例三向瓣膜式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回缩体内进行处理及教训总结,讨论分析事件发生相关原因,探讨居家护理健教模式、PICC外露适宜长度、发现导管异位时处理程序等,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提高带管患者PICC护理质量。

    作者:蒋瑾秀;胡健;韦素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探讨教育生态学在卫生事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核心是发挥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优化和教育生态功效。该文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的生态平衡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创新。通过对卫生事业管理学实施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探索出提高大学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质量的全新途径。

    作者:许菲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扩髓交锁髓钉治疗老年股骨干萎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扩髓交锁髓钉治疗老年股骨干萎缩性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进行治疗股骨干萎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扩髓交锁髓钉治疗。结果术后随访所有老年患者骨折均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愈合时间为4~6个月,未发生主钉锁定断裂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扩髓交锁髓钉内固定可提高老年股骨干萎缩性骨折的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骨愈合率高。

    作者:郭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品管圈促进合理用药初实践

    目的:采用品管圈活动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品管圈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技巧分析解决我院临床使用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溶媒的现存问题。结果不合理使用红霉素溶媒件数由2013年6月的27例降至2013年9月的3例,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计算为109%,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计算得88.9%,药师干预成功率由14.8%提高至100%。结论借助品管圈活动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系统的分析改善,不仅能达到非常明显的干预效果,而且坚定了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的信心,从而促进了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品管圈解决品质问题,目标明确、原因剖析清晰、对策措施得力,能有效解决问题。

    作者:周璐;陈海燕;李建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剂型黄芩牙周袋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病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不同剂型黄芩局部牙周袋内应用对牙周病治疗效果。方法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浸膏组,药液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牙周袋局部不同的药物。结果经10周复诊后,观察疗效,浸膏组及药液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芩浸膏牙周袋局部应用治疗牙周病效果为确切。

    作者:李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征及其终止妊娠时间对母儿预后产生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征及其终止妊娠时间对母儿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诊断及分娩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为确诊后1 d以内终止妊娠,共计40例,B组为确诊后1~2 d终止妊娠,共计30例,C组为确诊后2 d超过2 d终止妊娠组,共计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B、C两组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24 h尿蛋白超过3 g的比率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孕产妇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急性脂肪肝孕产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分娩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旦确诊应及时的处理,在确诊后48 h内终止妊娠可减少母婴预后的影响。

    作者:姜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为医院选择合适的流产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药物流产史的108例健康妇女和手术流产史的108例健康妇女,分别设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观察两组妊娠期的先兆流产、早产、胎盘前置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流产组再次妊娠的先兆流产、胎盘粘连、胎盘前置及产后出血率较药物流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药物流产组较手术流产组产后出血率低(P<0.05)。结论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的不良影响较手术流产低得多,因此意外妊娠可首选药物流产。

    作者:李素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社区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社区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奥美拉唑组51例,单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51例,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治疗后联合组症状评分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妇产科超声检查及诊断的新进展研究

    本研究从检查途径、三维超声对妇产科疾病诊断的影响、介入性超声、超声造影技术四个方面对妇产科超声检查及诊断的新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董雪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药外敷联合针灸、理疗与按摩治疗膝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应用按摩、理疗、针灸、中药外敷四种方式联合对患有膝关节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膝关节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按摩、理疗、针灸、中药外敷四种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按摩、理疗、针灸、中药外敷四种方式联合对患有膝关节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曹瑞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的整体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的整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手术主要分为一般甲状腺手术与甲亢甲状腺手术两大类。结果通过术前护理与准备,172例均安全通过手术关,但手术后仍有6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其转归各不相同。结论甲状腺手术,尤其是甲亢手术的术前准备与护理极为重要,术后早期护理要特别注意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发音与呕吐情况。

    作者:房丹;单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干预肿瘤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肿瘤内科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患者80例肿瘤内科患者,并且将这些肿瘤内科患者可以依据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即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不采取护理干预方案,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观察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其患者临床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肿瘤内科患者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手段,可以促进患者预后,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治病疗效。

    作者:李应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