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陈元野;陈元穆;杨彦革

关键词:中医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规律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分析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规律。结果关于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总共3721篇,文献中主要研究的中医治疗方法,包含内治和外治,使用频次多的药方是香砂六君子汤。结论掌握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明确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让中医治疗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继续教育工作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终生性教育,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医学会社团组织职能,依托学会所属专科分会开展针对性的继续医学教育,根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求选择培训内容,拓宽专业领域,解决医者自身心理问题,提高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者,合理地设置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严格审核专家课件,创新培训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的环节质量管理,是保证培训目标的重要保证。

    作者:金会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术前正畸对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30例完全性腭唇裂牙槽突植骨术前正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将入选的患者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直接进行牙槽突植骨手术,实验组术前给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植骨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术前进行正畸治疗,疗效显著,植得推广。

    作者:陈定根;吴增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

    目的:分析引起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寻找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86例前列腺摘除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明显降低了膀胱痉挛发生率。结论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均有伤害,持续膀胱冲洗一般能把处于高敏感性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再由于精神紧张、焦虑等也可使得膀胱痉挛。术前、术后细心的护理可以明显使得膀胱痉挛减少,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韩世娈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目前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讨论如何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站在1年之内开展微生物检验的相关报告并进行分析,找出如何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改进的相关方法。结果在实际的实施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原因为试剂因素、标本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因素,这些因素均会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在实际的对于微生物实施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试剂因素、标本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保证到相关质量。

    作者:周文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31例予再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术后出血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为SBP>160mmHg、手术时间过长等;研究组对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较多,舒张压较高;再次手术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宗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在中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在康复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病情处于康复期的中风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中风康复期治疗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中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分期中医康复疗法对患有中风疾病的患者在康复期阶段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刍议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工作的分析

    本文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分析,明确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责任护士的职责及如何做好该工作。据调查显示,能胜任责任护士资格的一般都是年龄30~35岁,工作5年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身体、心理素质较好的群体。本文对责任护士的工作描述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责任护士的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

    作者:谭荷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停用头孢他啶降低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停用头孢他啶前后对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的变化。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管理和监督,即停用头孢他啶,与未实行任何管理方式的2010年比较,观察医院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产生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由2010年82.99%降低至2013年27.34%,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由55.68%降低至23.29%,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由81.25降低至43.29%,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由84.87降低至57.14%,全部统计结果(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合理干预监管措施停用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可在3年内降低其耐药率并恢复其敏感性。

    作者:曹兰芳;范群;邓德耀;兰美华;石晓院;王梓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向所有高血压患者发放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入选对象的服药依从性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0例患者,服药依从性佳者98例(32.67%),服药依从性差202例(67.33%)。年龄、性别、血压测量时间、血压分级、家中有无血压计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差,其主要受年龄、性别、血压分级、血压测量间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应大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实施个体化行为指导。

    作者:潘耀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实施治疗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情况,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显著偏少,差异(P<0.05);但是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转阴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感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脉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或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共收治28例肺癌患者。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腺癌或鳞癌,分化程度不一。16例患者中均接受过系统放化疗,其中2例不能耐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3例为放化疗后原位复发,1例疗效评估差。22例患者直接行介入化疗及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8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滋养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术后3~7d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行疗效评价,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28例患者均接受4~6次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1~3次,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后按疗程拟行相关方案化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残存肿瘤组织缩小,甚至消失,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作者:郭俊;王海江;尹永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间接收的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的是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均无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较为明显。结论骨瓜提取物注射液治疗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良好,可以将此治疗方案推广。

    作者:金家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发生抑郁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与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抑郁的原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春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ICU住院部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前瞻性研究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ICU住院部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病原菌构成比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与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情况。结果研究组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肺炎克雷伯菌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耐药率比对照组低,菌株使用强度与耐药性呈正相关情况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密切关系,医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有效监测,以扼制细菌耐药性升高。

    作者:李延志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肿瘤晚期合并压疮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为晚期肿瘤卧床患者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预防压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晚期肿瘤卧床患者,采取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建构质控网络、使用预防压疮工具、加强营养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10例患者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1例患者发生Ⅰ期压疮,其他39例患者均未发生压疮,治疗有效率达到78%。结论对肿瘤晚期合并压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减轻患者因为病情恶化带来的痛苦。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水平及对压疮风险的护理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作者:李营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全喉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康复护理

    目的:对应用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5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加用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全喉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理康复护理模式对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滕艳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52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后3年的随访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术后追踪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了解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进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523例患者的术后病理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100.00%,随访3年后观察发现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复发25例,复发率为4.78%。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效果很好,不但提高了该疾病的治愈率,还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所以,在临床是一项值得推广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丰霞;宋云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坠床和跌倒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坠床和跌倒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全院上报的13例坠床和跌倒不良事件及原因。结果发生坠床3例占23%,跌倒10例占77%;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例占77%。坠床和跌倒不良事件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服用药物、环境因素有相应的关系。结论加强护士风险评估的培训学习,严格落实高危患者的防范措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坠床和跌倒事件的发生。

    作者:夏玲玉;宋慧琴;李俊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应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镇痛泵内药物为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mL,B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0.1μg/kg舒芬太尼,镇痛泵内药物为0.5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mL,C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0.03μg/kg舒芬太尼,镇痛泵内药物为0.5μg/kg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50mL。对三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状况、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C组下肢运动状况均显著优于B组和A组(P<0.05),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A组(P<0.05);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产程短于B组和A组(P<0.05),B组短于A组(P<0.05);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联合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起效快,效果好,产程短,不良不应少,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周风;李雄;阮卓杰;刘宏敏;梁思琪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针灸等相关中医手段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中药药物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手段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80例脑卒中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期治疗,观察组给与针灸、中药药物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手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2.5%), 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89.21±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0.35±8.41),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行针灸等中医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宜在临床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牛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