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陈元野;陈元穆;杨彦革

关键词:中医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规律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检索并统计分析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文献,分析其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规律。结果关于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文献总共3721篇,文献中主要研究的中医治疗方法,包含内治和外治,使用频次多的药方是香砂六君子汤。结论掌握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明确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让中医治疗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25例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2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预后效果及其影响涉及因素,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法和规范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集临邑中医院2000年~2013年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后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Ⅰ期患者5例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60个月,Ⅱ、Ⅲ、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8、37、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手术联合化疗者平均时间为43个月,手术联合免疫疗法患者平均时间为47个月,手术联合化疗及免疫疗法平均生存时间为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姜国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略谈创伤的院前急救及转送

    创伤是突发事件当中常见的急症,院前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能否救起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勇雄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带教体会

    重症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ICU是其所在的科室,医院ICU的监护能力及救治水平,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代表了一个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ICU由于其患者的危重性及工作方式的特殊性要求其专业的特殊性,因而,因而对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医学生的岗前培训、临床带教老师的教育能力培养,医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全面提高重症医学实习生的整体水平。

    作者:冯敏;石慧娟;常思远;徐大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和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发生抑郁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与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抑郁的原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抑郁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春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动脉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或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共收治28例肺癌患者。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腺癌或鳞癌,分化程度不一。16例患者中均接受过系统放化疗,其中2例不能耐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3例为放化疗后原位复发,1例疗效评估差。22例患者直接行介入化疗及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8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滋养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术后3~7d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行疗效评价,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28例患者均接受4~6次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1~3次,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后按疗程拟行相关方案化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残存肿瘤组织缩小,甚至消失,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作者:郭俊;王海江;尹永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针灸等相关中医手段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中药药物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手段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80例脑卒中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期治疗,观察组给与针灸、中药药物及穴位按摩等中医手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72.5%), P<0.05;观察组的运动功能评分(89.21±9.84)显著高于对照组(80.35±8.41),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行针灸等中医治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宜在临床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牛建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血液透析的广泛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模式也在不断更新。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flux?hemodialysis,HFHD)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其费用低廉,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更佳,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更充分,近年来广泛开展。本文就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做一概述。

    作者:林亚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以减少静脉感染,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分析155例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的输液方法并评定其效果。结果155例患儿短使用1d,长使用7d,平均4d,其中1例针眼处皮感染,其余均效果良好。结论正确应用和护理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

    作者:李亚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肿瘤晚期合并压疮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为晚期肿瘤卧床患者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护理,预防压疮。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晚期肿瘤卧床患者,采取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建构质控网络、使用预防压疮工具、加强营养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10例患者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1例患者发生Ⅰ期压疮,其他39例患者均未发生压疮,治疗有效率达到78%。结论对肿瘤晚期合并压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概率,减轻患者因为病情恶化带来的痛苦。因此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水平及对压疮风险的护理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作者:李营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帕金森应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接受帕金森治疗的患者66例,电脑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左旋多巴,B组在使用左旋多巴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拉克索。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的评分中,A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B组评分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与B组的18.18%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左旋多巴的传统药物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左旋多巴和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的临床效果更佳,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勇;黄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对于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临床进行治疗过程中使用加味银翘散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50)以及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加味银翘散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温度的降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加味银翘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应该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柯;韩春明;陈元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目前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并讨论如何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站在1年之内开展微生物检验的相关报告并进行分析,找出如何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进行改进的相关方法。结果在实际的实施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原因为试剂因素、标本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因素,这些因素均会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在实际的对于微生物实施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试剂因素、标本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检验人员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的保证到相关质量。

    作者:周文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300例高血压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向所有高血压患者发放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分析入选对象的服药依从性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00例患者,服药依从性佳者98例(32.67%),服药依从性差202例(67.33%)。年龄、性别、血压测量时间、血压分级、家中有无血压计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较差,其主要受年龄、性别、血压分级、血压测量间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应大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实施个体化行为指导。

    作者:潘耀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病理HE染色制片的质量控制实践

    目的:掌握影响病理HE染色制片质量的因素,规范且准确地制备优质HE染色制片。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石蜡病理切片800例进行快速的组织病理染色,分析影响病理HE染色制片质量的关键因素。结果所有的病理切片在适宜温度和试剂浓度下染色均获得较好的效果。结论病理HE染色制片的质量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经验、质量的控制方法等有关,要制备出优质的切片需要严格做好每一操作环节。

    作者:郭海燕;王志生;武艳;孙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儿童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儿童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探讨如何安全使用本类药品,保证儿童患者用药准确合理、安全、有效。方法问卷调查结合处方分析法对儿童患者的用药,用药常识,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调查曾经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共977例,大多数儿童患者家长没有用药常识,33%的患儿家长愿意选择价格较高或者进口的药品,29%的患者家长会留意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51%的患儿服药依从性好,基本遵医嘱服药,29%患者因为害怕不良反应较多而停药,患者家长有时会忘记给药。结论儿童患者及其家长存在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常识不足,仍然需要药师指导,并通过合理的用药教育提高服药依从性。

    作者:邓思韵;杨樱;王钰琦;喻丽元;何小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红花注射液联合自拟中药方剂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中药在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剂,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25/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应用红花注射液联合相应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雷;尚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急性踝关节损伤的X线特点及诊断价值评析

    目的:探讨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特点,并分析X线对此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分析我院骨科在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治疗的48例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总结急性踝关节损伤的X线特点,并结合检查结果探讨X线检查对此类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X线检查后,可辨别损伤的类型,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结论X线检查对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充分显示出踝关节的损伤情况,具有简单、方便、廉价等特点,因此值得广泛应用急性踝关节损伤疾病的检查及诊断过程中。

    作者:刘剑;敬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31例予再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予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术后出血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为SBP>160mmHg、手术时间过长等;研究组对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术后出血患者中男性患者较多,舒张压较高;再次手术进行止血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宗魁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硝黄散在产后会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及研究硝黄散在产后会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后会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硝黄散组)5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水肿程度及疼痛程度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d及3d的水肿程度及疼痛程度评估结果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评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硝黄散在产后会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较好,对于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作用。

    作者:尹惠彩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PICC过敏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1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3次过敏性皮炎的护理与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左上肢骨肿瘤患者PICC穿刺处皮肤给予针对性的皮肤护理及抗过敏治疗。结果该患者PICC穿刺处皮肤过敏症状缓解。结论PICC致过敏性皮炎是不可忽视的并发症,加强全身抗过敏治疗,局部皮肤护理及选择合适的敷料,可有效减轻及预防皮炎的发生。

    作者:陈丽君;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