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义
目的:评价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抑郁症的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观察共48例,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患者,疗程48周,结束疗程后对出现抑郁症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对照组出现焦躁症状的患者9例,抑郁倾向的患者7例,有重度抑郁的患者3例。心理护理组出现焦躁症状的患者5例,抑郁倾向的患者4例,有重度抑郁的患者1例。结论心理护理对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的抑郁症有很大的帮助,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玉梅;张淑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脂肪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85例,其中45例患者选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要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中西医结合为标本兼治,对脂肪肝的病因进行控制,调节机体的状态,阻止病情加重,说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刘运龙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013年住院的26例布氏杆菌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症状护理等措施,并开展保健指导,观察患者症状恢复情况。结果对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的护理方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布氏杆菌患者实施有计划,有针对的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感染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晓静;杨海云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社区产妇100例,均给予产后访视,了解社区产后访视效果。结果访视后,研究人群的饮食情况、卫生情况、恶露情况、检查依从性等均明显改善,与访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可改善产妇及新生儿保健情况,促进孕育保健知识普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许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以及相应的调整对策,从而能够帮助精神科护士适当缓解工作精神压力,减少职业倦态,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共35人。采用MBI-GS调查问卷和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护士工作压力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精神科护士的MBI-GS在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方面的评分对比。其中情感枯竭高分人数占48.6%,去人性化高分人数占54.3%,个人成就感降低高分人数占62.9%。调查精神科护士的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和工作量,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以及管理及人际关系等5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2.34±0.52),(2.01±0.37),(1.35±0.20),(2.10±0.55)和(2.70±0.45)。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因素明显要比其他科的护士要多,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管理者应该要采用有效的对策帮助精神科护士缓解其工作压力,保证精神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邬迎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瘀康片临床上对外伤性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外伤性脑挫裂伤的患者进行研究。随即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酌情给予患者卧床、输氧、激素、脱水及降颅压等常规对症治疗,此外注重脑功能恢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消瘀康片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47例治疗有效,2例复发,3例无效,有效率90.4%;对照组有35例治疗有效,9例复发,8例治疗无效,有效率为67.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瘀康片具有加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对外伤性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手段,且药物安全、再发率低、疗效稳定,可广泛使用。
作者:宋春雷;曲福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大多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中所出现的免疫反应,都可应用抗病原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并可以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应用不当,也会加重病情或促进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糖皮质激素的诊断体系和诊断指南未得到终确立之前,需全面掌握其疗效、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确保其在严重感染和感染休克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玉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小儿支原体性肺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喘憋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喘憋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3%,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能有效缩短患儿的喘憋时间、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依芳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按揉双侧足运感区及中髎、会阳、中膂穴治疗妊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青岛市平度市张舍卫生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妊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妊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按揉会阳、中膂俞、中髎穴加足运感区,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连续记录72 h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72 h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9,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3、2.64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0, P<0.05)。两组治疗前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2,P>0.05);两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3、2.73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4,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58%、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4、4.203,均P<0.05)。结论按揉刺激双侧足运感区及中髎、会阳、中膂穴时配合系统的盆底肌肉训练,可明显改善女性妊娠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曹丽丽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野菊花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为临床正常使用提供可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菊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对这些成分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使用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临床使用野菊花的过程中,在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196余个峰,鉴定其中70多种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9.2%。结论临床使用野菊花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为氨基酸以及挥发油。
作者:印长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60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经过护理后,所有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组SAS、SDS评分(36.3±5.6,37.6±4.8)显著低于对照组(47.6±6.5,46.8±5.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抑郁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基础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血液透析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临床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无显著差异,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进行应用。
作者:刘艳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将临床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A组为治疗组,患者43例,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为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疗程为2周。三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B组(总有效率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总有效率(4.7%)低于B组(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可行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对比不同方法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划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灯盏细辛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应用肝素钠软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4.2%,明显低于观察组9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治疗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疗效优于灯盏细辛口服液,有推广价值。
作者:谷叶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该两种药物治疗安全性与优越性。方法对我院过去近1年共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两组,服用氨氯地平片的作为观察组(50例),服用硝苯地平片的为对照组(50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测。同时对患者各项身体身体指标进行检查。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血压状况都有所稳定,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水平都降至正常值。但两组间疗效比较发现,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且经卡方检验后结果为P<0.01,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都有面部潮红、头晕恶心等症状发生,但程度较轻且较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结论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都有很好的降血压的作用,但相比之下,氨氯地平的疗效及安全性更高。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可将其纳入首选药的范围。
作者:姜辉道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中心的患者300例,并对患者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调查,其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150例,未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5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为实验组,未长期服用的患者为对照组,根据对患者的诊断的结果分析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临床作用。将诊断出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给药阿司匹林,对其进行长期的观察,1年后对其进行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诊断,在对照组的150例患者中,经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17例,占78.00%;在实验组的150例患者中,经诊断患有冠心病的有100例,占66.67%。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患冠心病的比例上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患冠心病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1年后,症状明显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敬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方法对于国内外将阿司匹林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涉及人体中的多个器官,其中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肝脏、肾脏等。结论由于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危害,因此在应用时应该多加注意,控制好剂量和使用方法。
作者:于林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Chiari I畸形患者,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3年。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有效率100%。结论 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显微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亮;周均林;张伟;兰林;何东;刘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药学发展新方向。方法回顾性总结昆明市石林县人民医院药近几年药剂科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研究县级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结果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新一轮等级医院评审的契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药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多数县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师制建设,药学信息化管理,PIVAS等新项目,大大提高了医院药学各方面的水平。结论医院制剂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目的”,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技术服务,建设临床药师制, PIVAS及加强质控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及PDCA法则,促进药事质量持续改进将是县级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方灵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尽早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进行评估,以选择佳的治疗策略,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超声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探查方法、超声表现、测量参数、评估手段、诊断阈值等方面,并结合自然史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昕妍 刊期: 2015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