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复发脑膜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研究

苏宁;马利军;周茂荣;周艳丽;陈国强;何鑫

关键词:复发脑膜瘤, 影像学, 病理学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脑膜瘤在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方面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复发脑膜瘤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同一时期下的非复发脑膜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膜瘤的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特点。结果在肿瘤形状、有无骨质改变以及有无瘤内坏死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但在肿瘤大小、有无硬脑膜胃征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复发脑膜瘤呈现出蘑菇形,且具有瘤内坏死现象,骨质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上这些特点可作为针对复发脑膜瘤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标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方法对于国内外将阿司匹林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结果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涉及人体中的多个器官,其中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肝脏、肾脏等。结论由于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较多,会对人体的多个器官造成危害,因此在应用时应该多加注意,控制好剂量和使用方法。

    作者:于林田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掌握当前为有效及常用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几种方法。方法通过对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学、分类、发展与临床表现、检查等进行说明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结果通过使用各种不同治疗方法将过敏性鼻炎治愈。结论过敏性鼻炎的几种治疗方法行之有效。

    作者:王素琴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消瘀康片治疗外伤性脑挫裂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消瘀康片临床上对外伤性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4例外伤性脑挫裂伤的患者进行研究。随即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酌情给予患者卧床、输氧、激素、脱水及降颅压等常规对症治疗,此外注重脑功能恢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消瘀康片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47例治疗有效,2例复发,3例无效,有效率90.4%;对照组有35例治疗有效,9例复发,8例治疗无效,有效率为67.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瘀康片具有加速血肿吸收、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对外伤性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手段,且药物安全、再发率低、疗效稳定,可广泛使用。

    作者:宋春雷;曲福君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及新生儿保健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社区产妇100例,均给予产后访视,了解社区产后访视效果。结果访视后,研究人群的饮食情况、卫生情况、恶露情况、检查依从性等均明显改善,与访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产后访视可改善产妇及新生儿保健情况,促进孕育保健知识普及,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许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对脂肪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肪肝患者85例,其中45例患者选用西药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要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中西医结合为标本兼治,对脂肪肝的病因进行控制,调节机体的状态,阻止病情加重,说明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刘运龙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婴幼儿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42例报道

    目的:研究良性惊厥并轻度胃肠炎(BICE)婴幼儿的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42例BICE的患儿详细观察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胃肠炎及惊厥的表现特点。先后用金标法对患儿粪便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生化(Na+,K+,Ca2+,Cl-,HCO-),跟踪随访半年以上。结果本病患儿胃肠症状多较轻微,无脱水或仅有轻度脱水;惊厥多为成簇发作;血生化(Na+,K+,Ca2+,Cl-,HCO-)正常或基本正常;脑脊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9例(21.4%)于中央中线或中央区或额区见少量痫样放电,1例中央中线及顶区见痫样波发放,其他32例正常或睡眠时背景活动稍差。轮状病毒抗原:粪便阳性23例。苯巴比妥预防性肌内注射1次后惊厥再发率为79.2%。结论婴幼儿BICE消化系统表现轻,惊厥往往成簇发作。巴比妥肌内注射对惊厥镇痉作用不明显,BICE后遗癫痫的概率很小。

    作者:杨青;宋元华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220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例各80例,对照组病例6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临床验证微创钻颅碎吸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早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中药能加强治疗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大面积脑出血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景;荣阳;李兆丰;荣根满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超声对无症状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我国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尽早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进行评估,以选择佳的治疗策略,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超声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探查方法、超声表现、测量参数、评估手段、诊断阈值等方面,并结合自然史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昕妍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经6个化疗周期治疗后病情稳定胃癌患者53例,随机分为卡培他滨组26例,对照组27例。卡培他滨组采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卡培他滨组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卡培他滨组白细胞减少13例,血红蛋白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3例,恶心、呕吐1例,血性腹泻2例,手足综合征8例。肝转移病灶对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反应佳,而肺转移病灶反应差。结论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术后复发转移的胃癌和全身化疗获得缓解或稳定的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可延长其无疾病进展期和生存期,提高其2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低,尤其对仅有肝转移病灶的胃癌患者。

    作者:陈朝晖;闫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某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分析及策略

    目的:探讨分析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德阳市精神卫生服务现状,以及我国其他城市现存状态。结果通过现状分析,提出了多项解决办法和建议。结论精神卫生服务与管理的优化对精神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文骁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81例维吾尔族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81例维吾尔族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了81例维吾尔族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术肢感觉、运动功能,指导正确的功能训练等综合护理,观察患者康复情况。结果8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马蹄内翻矫正术”效果满意,术后4例有轻度内收。随访3个月,患者疗效满意,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通过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达到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丰利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高频超声在跟腱断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跟腱断裂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在跟腱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R阳性及手术证实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表现为肌腱纤维的不连续,周边见小低回声(血肿),完全断裂两断端为低回声或无回声。陈旧性表现为局部纤维紊乱、增粗,回声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结论高频超声能观察跟腱的连续性,显示软组织细微结构,测量两断端距离,对手术定位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帮助。

    作者:程大伟;包霞;陈红菊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的原因、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从产妇身体的变化、情感生活方式三方面分析产后抑郁的原因,总结目前产后抑郁的诊断方式。结果通过原因分析,提出治疗产后抑郁的具体措施,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结论产后抑郁症直接影响新生儿健康生活和家庭和谐,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帮助产妇尽早恢复。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420例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切口感染发生率,对腹部切口感染(观察组)与无腹部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可能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应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对其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2420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共40例(1.65%),观察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有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夏季手术、手术时间、应用电刀高于对照组(P<0.05),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在所难免,应积极预防以逐步降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作者:肖海波;胡晋太;陈丽蓉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进行耳鼻喉内镜检查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3%,对照组为86%,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贝贝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65例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应用腹部二维超声现象技术诊断,观察组应用经腹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65例患者中,二维超声共检出42例子宫内膜病变,漏诊23例,检出率为64.6%,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60例子宫内膜病变,漏诊5例,检出率为92.3%,经过统计学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的高于二维超声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超声共检出9例为子宫内膜增生,检出率为53%,有12例为内膜癌,检出率为60%,有16例为黏膜下肌瘤,检出率为57%;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5例为子宫内膜增生,检出率为75%,有16例为内膜癌,检出率为80%,有26例为黏膜下肌瘤,检出率为9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中优于二维超声,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钉锁定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切口长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才;张哲;贺宝柱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野菊花中两种有效成分的研究

    目的:探讨野菊花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为临床正常使用提供可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野菊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并对这些成分进行归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使用特点以及使用方法。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临床使用野菊花的过程中,在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196余个峰,鉴定其中70多种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9.2%。结论临床使用野菊花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为氨基酸以及挥发油。

    作者:印长虹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关于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控制的相关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采取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为各科室提供及时、准确的医学检验数据及信息。方法依据我国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试验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从医学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方面开展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质量控制工作能落实于临床检验的整个过程中。结果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也大大减少了由于各方面因素而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结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对于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医院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相关控制,能够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报告,从而有效提升了临床医疗检验及治疗水平。

    作者:赵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如何进行有效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前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00例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存活患者为95例,死亡患者为1例,自动出院患者为4例;存活患者经过长期护理后,恢复良好患者为50例(52.7%),轻度残疾患者为30例(31.6%),重度残疾患者仅有8例(8.4%),植物状态患者为5例(5.2%),死亡患者为2例(2.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生命威胁很大,临床病死率较高。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虽然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治疗效果,仍需要在术后护理上努力,否则无法帮助患者恢复至理想状态,日后应加强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2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