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高洋洋;刘丹
目的:探讨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护理小组每周三护理查房,检查科室护士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解决方法,科室护士长对存在问题文字上报分析原因及整改措施。结果护理部检查指导工作及时,护理督导到位,全院护士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护理全年无重大事故发生,护患纠纷减少,社会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行政查房是护理管理基本、重要的活动之一,护理行政查房的开展,有效地督导了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并全面提升了护士业务水平和临床整体素质,提高了护士长的科室管理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我院护理水平有一个飞跃式发展。
作者:赵汝君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咨询工作的实践并分析,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收集2014年药物咨询835例,按照咨询人员的构成、药物咨询的内容及咨询药物的类别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835例药物咨询中,医务人员咨询345例,患者(或家属)490例。药物用法用量的占总人次的37.00%,药物的用法用量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结论开展药物咨询服务,改善了医患沟通,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保障了患者更加合理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31期
随着经济和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均有了不少新观点与新方法。本文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以及甲状腺癌这三种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的进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临床上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更有利的理论依据。
作者:高超;潘锋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产房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自2014年11月开始实施产房护理安全管理,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38例产妇为观察组,另选择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8例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58%,明显低于观察组97.37%(P<0.05)。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15.79%,明显高于观察组2.63%(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7±6.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4.51±6.21)分(P<0.01)。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绍云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e抗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Abbott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VDNA含量与e抗原含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与HBVDNA含量明显高于e系统双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HBVDNA与HBeAg呈正相关性,随着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的不断下降,肝损害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研究表明HBVDNA与HBeAg含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恶化加重, HBVDNA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作者:王晓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引发昏迷患者手术之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收治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引起昏迷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只有掌握熟练的护理技巧,严谨认真,才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孙玲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对不典型肺癌患者进行胸片分析,探讨该类患者的X线征象特点,旨在熟悉和掌握不典型肺癌的X线表征,以提高采用光片对肺癌进行鉴别和诊断的确诊率,有助于临床上早发现早治疗肺癌。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首诊经X线未明确确诊为肺癌,但经其他手段如穿刺活检、增强CT扫描、痰细胞学检查等终确诊为肺癌的患者30例,对其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片显示有较明显肿块者6例,炎性浸润或渗出样病变者12例,类似肺结核表现者5例,各占本组病例的20%、40%和16.17%,其他则为肺脓肿及胸腔积液各2例,无明显异常征象3例。结论不典型肺癌的X线片征象形态有很多种类型,临床诊断时应熟悉掌握各种疾病状态下的X线征象特点,以便更准确地的出诊断结果。
作者:刘宁宁;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l月至2015年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然后实施下列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医护沟通、密切监测。结果70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共160例次,对低血压者采取停止超滤,降低血流量,调节透析机温度等方案后,自行缓解持续治疗130例次,输入生理盐水后再次治疗达20例次,终止透析治疗为10例次,对护理满意100.00%(70/70)。结论血液透析引起的低血压症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处护理置,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疗效,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电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6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有效治疗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疾病有效治疗率为83.72%,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30%,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为30.2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采用电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患者,采用强化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作者:吴娜;苏承英;庞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究在下肢动脉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并用多种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包括的内容为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高级血管分析及曲面重建等。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将股动脉、髂内外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及胫腓动脉分支和主干显现出来。其中有65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及狭窄的情况,5例为动脉瘤,6例为下肢搭桥术,2例为动脉血栓,1例为大动脉炎,1例为动静脉瘘,3例为夹层,5例为正常表现。并应用DSA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经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诊断下肢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及敏感性较高。结论在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尹亭斌;潘昌杰 刊期: 2015年第31期
压疮又叫褥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多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吸烟等更易发生[1]。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血管病变的逐年上升,压疮的发生也逐年有所增加。从全球范围来看,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2]。临床研究表明,一旦患者有压疮形成,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将增加50%[3]。压疮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4]。近年来关于压疮发生的机制、诱因及方法作了多方面研究,现就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就压疮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小儿荨麻疹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儿科小儿荨麻疹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复发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瘙痒、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明显提高小儿荨麻疹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淑梅 刊期: 2015年第3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质量水平有了全新的要求。“民以食为天”,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是人们所关注的基本的问题。然而,近些年来,关于食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这三个名词更是频频出现。那么,这三者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呢?这也是笔者在本片文章中重点讨论的话题。
作者:刘秀杰;史贤红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超生雾化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可实现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控制,有效缩短患者的病程,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阳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研究米卡芬净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早期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9年2月至2015年1月HSCT33例,8例移植前有肺部真菌感染史,从预处理开始使用米卡芬净50mg/d,其余患者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使用50~100mg/d。结果33例患者中1例发生了眶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在米卡芬净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也未因此而调整环孢素A浓度,到随访结束时,26例存活。结论米卡芬净对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真菌感染是安全、有效的,不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
作者:杨艳梅;杨同华;史克倩;陆智祥;虞利群;刘建琼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现代医学认为蛋白尿、血尿是慢性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肾科医师迄今为之不懈努力的难题,通过肾安合剂配合穴位热敷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及实验观察,阐述肾康合剂等内、外治疗慢性肾病具有多方位、多靶点的疗效优势;该治疗方案简捷易行,具有社会、经济效益高、费用低、无不良反应且适合普遍推广应用的社会前景。
作者:陈德兴 刊期: 2015年第31期
产后出血病情凶险,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为临床降低产妇病死率提供依据。
作者:殷雪容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基层医院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4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和FEV1/FVC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O2和SaO2较对照组升高幅度大,PaCO2降低幅度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远山;宋文斌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组分层级管理价值。方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组分层级管理办法,将40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层级后和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前进行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对比。结果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较之前相比均有较大提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组分层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临床中应予以广泛推广。
作者:刘美 刊期: 2015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细致护理对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我科室180例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细致化护理干预,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38例(42.2%),显效24例(26.7%),有效21例(23.3%),无效7例(7.8%),总有效率为92.2%(83/90);对照组治愈25例(27.8%),显效19例(21.1%),有效30例(33.3%),无效16例(17.8%),总有效率为82.2%(74/90);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0377,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能有效保障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李绍娟 刊期: 2015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