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麻醉前访视沟通在临床麻醉中的重要性

毛桂英;祝国琼

关键词:麻醉前访视沟通, 临床麻醉
摘要:麻醉前访视沟通并签署同意书是临床麻醉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麻醉医师不参与病房里患者的管理工作,不能掌握手术患者病情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必要的麻醉前访视,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完成麻醉前患者及家属沟通并签署麻醉同意书成为保证麻醉安全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外敷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160例小儿支气管患儿病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相比较 P <0.05,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佐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胆道外科手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能原因,及再次手术处理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69例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6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发生副损伤1例,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6例,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7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结论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原因有术后残留结石、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脱落、再发结石等;其治疗主要为以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及胆肠吻合为主的手术治疗;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正确寻找胆总管、避免误伤是治疗胆道术后肝外胆管结石的关键。

    作者:赵万胜;桂武斌;蔡瑞福;彭玉林;桂晶晶;何宗国;曹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52人,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47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感觉满意,满意率为90%;对照组38名学生对教学模式感觉满意,满意率为73%;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中,观察组在理论考核、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神经病学的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观点,其优势明显高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

    作者:潘燕;李玲玲;田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增强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患者的6%,近些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1]。大量证据表明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2]。虽然很多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复发,终导致四分之一的早期患者和二分之一的晚期患者会死于子宫内膜癌[3]。因此,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求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方法。

    作者:谢娅;孙红敏;张颖;史明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S-ROM假体在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总结 S-ROM 假体设计特点及 S-ROM 假体在治疗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 Pubmed、CBM、维普等数据库,查阅近年 S-ROM 假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S-ROM 假体因其独特的设计特点,在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结论 S-ROM 假体是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可选择的佳假体之一;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作者:孙则干;徐皓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苦瓜桑椹复方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实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苦瓜桑椹复方制剂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实效性。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 A 组(模型对照组)、B 组(苦瓜桑椹复方制剂低剂量组)、C 组(苦瓜桑椹复方制剂高剂量组)、D(二甲双胍组)组,在持续用药4周后,比较4组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 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Ins(胰岛素)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与 A 组相比,B、C、D 组的FBG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B、C、D 组的 TG、TC、LDL、HDL 水平均较 A 组有显著改善(P <0.05);B、C、D 组的 Ins 水平明显高于 A 组(P <0.05)。结论苦瓜桑椹复方制剂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小雁;林羽慧;吴玉秀;李少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门急诊护士压力源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对门急诊护士压力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收取我院门急诊护士65名,通过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门急诊护士压力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作性质、社会地位、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度、工作担心度等。编制的不同也会成为门急诊护士的压力源,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门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门急诊患者的护理与专业知识等,因此需要针对门急诊护士的压力源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的措施进行减压,以保证门急诊护士处在佳状态下工作。

    作者:徐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分析和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为老年缺牙患者制作出理想的修复体。方法对1260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病例,灵活地选择治疗方案和工作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老年人的口腔状况较为复杂、牙曲线不良、食物嵌塞等,治疗要遵循原则。结果由于充分考虑了老年患者复杂的口腔状况衰老的机体、异常的心理状态、等特点,为其提供了特色化的治疗服务,修复效果良好。结论针对老年缺牙患者,在修复治疗中一定要遵循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灵活的治疗方案,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修复体。

    作者:迟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患者74例,行尼莫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3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7例患者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复发情况、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头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尼莫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降低脑血管痉挛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药灌肠在外科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腹胀是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因手术对腹腔脏器组织的牵涉及原发病所致的腹腔炎症,导致肠麻痹引起,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本病早在《素问》中即有记载:寒邪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六腑以通为用”治疗应以疏通气机为主,兼用扶正祛邪、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行气活血通腑等中草药治疗,胃气则随之通畅。目前西医对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一般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下床活动等方法,效果不显著。祖国医学很早就有利用灌肠使药物通过肠道吸收治疗疾病的先例。另有研究表明,中药灌肠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缓解腹胀症状[1]。

    作者:郝良为;郑京玉;李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某中学支原体肺炎聚集性发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天津市某中学住校班级暴发的一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聚集、暴发流行性的认识,提高支原体肺炎早期的诊治水平。方法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1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结果发病年龄为16~44岁,住院治疗7例,门急诊治疗5例,持续发热5~7 d,症状普遍为干咳、少痰,伴有胸痛1例,皮肤斑丘疹2例,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阳性7例(58.3%),根据CAP 分层治疗原则,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或呼吸喹诺酮类治疗,退热时间(2.91±1.44)d,疗程为(10.41±1.16)d,所有患者均已康复。结论通过对上述病例的诊断、治疗,考虑本次 CAP 感染为一起肺炎支原体感染暴发,传播方式以飞沫传播为主,由于体质、气候等原因导致,建议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合理安排作息,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和防病意识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作者:刘雁冰;王燕;李陶;戢杨;胡东曙;肖林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30例资料,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按照糖尿病诊断方式对30例患者详细诊断,确定其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对确诊患者提供胰岛素泵装置进行自我用药治疗,提供相应的胰岛素泵使用指南。结果护理干预应用于胰岛素泵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可帮助老年患者掌握正确的装置使用方法,提升了其日常生活中用药的准确性。本次30例经过用药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症状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接受护理是不可缺少的。

    作者:王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治疗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方法治疗的经手法复位满意的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93例,男115例,女78例。年龄2~15岁,平均8.47岁。跌伤129例,坠落伤43例,交通伤21例。右侧92例,左侧101侧。伸直型164例,屈曲型29例,有尺偏移位者97例,旋转移位者114例。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和肘内翻畸形发生情况。结果骨折均于5周内临床愈合,并发肘关节骨化性肌炎5例。解除外固定后随访6个月~4年(中位数20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189例,功能略差4例;无肘内翻畸形181例,轻度肘内翻畸形(肘内翻<15°)12例,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为6.22%。结论小夹板和塑形托板双重外固定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本祥;檀亚军;张斌;夏万荣;邓友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某院2012年门诊处方评价结果的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和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取的处方用处方点评工作表填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1200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占34.5%,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占28.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75.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99.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3.9元。结论我院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张君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对广金钱草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分析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广金钱草中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便更好地对广金钱草开发和利用。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用三氯化铝为络合剂,HAc-NaAc(pH=5.5)为缓冲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广金钱草的因环境条件等差异总黄酮量亦不同,野生连钱草的含量无论部位和平均含量都较种植要高,比较测量二者茎、叶、全草的含量分别为种植:10.81、15.85、13.29 mg/g,而野生:15.49、22.89、18.69 mg/g。结论广金钱草总黄酮含量分布表明叶>全草>茎。该方法操作性强,有助于对其药材质量控制,更好地对广金钱草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陈小英;张瑞辉;黎婉红;叶志琼;李泳斌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分析

    当归四逆汤属温经散寒方,其来源《伤寒论》,其组成: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用法与用量:汤剂:每日2剂,煎2次,合液分服。蜜丸:10 g,一日2~3次。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经。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微或沉细。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者。该方为临床常用方。现就其现代药理及临床新用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熊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脾切除与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相关研究

    肝移植目前被认为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措施,脾切除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早期报导认为,脾切除可减少抗体的产生,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并且治疗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近年来,不断有报导提出脾切除可增加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感染率、病死率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脾切除对肝移植患者的影响,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

    作者:陈敬宇;江艺;张小进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治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疾病,本文主要讨论了该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的治疗方案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各种情况。

    作者:江荣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黄疸的早期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早产儿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代谢的影响,使静脉营养更安全而有效地应用于早产儿。方法将202例须接受全静脉营养的早产儿(胎龄28~33周,出生体质量≤20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两组均采用全静脉营养治疗措施,观察组于出生后12 h 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2.0 g/(kg ? d),每日递增1.0g/(kg ? d);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 内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1.0 g/(kg ? d),每日递增0.5 g/(kg ? d);两组大剂量均为3.0 g/(kg ? d),以“全合一”方式经周围静脉24 h 缓慢均匀输注。若出现黄疸,两组均常规光疗。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的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比较黄疸发生率和观察黄疸持续时间。结果早产儿在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50.05±15.44)、(242.86±46.35)、(89.57±10.32)μmol/L 和(15.24±3.78)d,对照组分别为(161.29±19.73)、(254.81±52.45)、(92.23±16.60)μmol/L 和(16.59±4.15)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早产儿在生后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增高、黄疸持续时间无明显延长(均 P >0.05)。结论早期应用不同剂量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黄疸无明显的早期临床干预。

    作者:李明;王晓东;祁海滨;陈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卡前列甲酯栓与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取环112例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与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站取环的绝经后妇女11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取环前2 h 用卡前列甲酯栓1枚0.5 mg 放置于受术者的阴道后穹隆,B 组(56例)常规消毒后,在宫颈旁行利多卡因麻醉,5 min 后行取环术。对比两组药物应用后,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取环所用时间、失血量以及成功率。结果 A 组手术时间短,宫颈软化及扩张明显优于 B 组(P<0.01);取环成功率明显高于 B 组(P <0.01);手术时间、失血量及综合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 B 组(P <0.05)。结论取环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卡前列甲酯栓较术前宫颈旁注射利多卡因更有利于宫颈软化及扩张,取环成功率高,痛苦小,方法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作者:徐慧敏;慕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