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健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日趋年轻化。据报道45岁以下AMI占所有AMI的9.7%~11.7%[1,2],对青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44岁以下AMI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并与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该人群AMI的预防、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马婧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黄体酮滴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资料,将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黄体酮滴丸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滋肾育胎丸,比较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孕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联合黄体酮滴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安全有效,提高患者孕激素水平,改善黄体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笙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就诊顺序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血管扩张等常规治疗,参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超声心电图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超声心电图指标等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LVEF、LVEDD、LVESD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金梅;孙哲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患者均采取去骨瓣减压、开颅清除血肿等手术治疗。术后1~4 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经去骨瓣减压术、抗血管痉挛、亚低温疗法及保守治疗措施治疗后,患者出院前按GOS评分,其中恢复良好37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致残、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尹宁;张丹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在诊断唐氏综合征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40例,其中包括正常产检、高龄或唐氏综合征需实施羊水穿刺的高危孕妇等,分为正常男胎妊娠组15例,正常女胎妊娠组13例,唐氏综合征男胎妊娠组12例。通过实时定量的PCR技术,对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水平变化进行检测比对。结果正常男胎妊娠组及唐氏综合征男胎妊娠组均检测出DYS14基因及β-actin基因,正常女胎妊娠组因无Y染色体,未检出DYS14基因。正常男胎妊娠组的DYS14基因定量数值为(31.9±17.6)GE/mL,范围分布为23~66 GE/mL,而唐氏综合征男胎妊娠组的DYS14基因定量数值为(74.6±31.2)GE/mL,范围分布为56~108 GE/mL。结论采用实时定量的PCR技术,对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检测,是一种较为操作快捷、经济合理的非创伤性产前筛查。
作者:赵光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实行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探究对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实行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血压控制率。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知识知晓率、服药的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干预后明显的优于干预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增强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程度,服药的依从性增加,血压控制率提高。
作者:刘秀云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结果共有56个检测到真菌,白色念珠菌36名,占64.3%,检测发19株为痰标本,16株为尿标本,1株血标本;热带念珠菌14个,占总数的25.0%,检测发6株为痰标本,7株为尿标本,1株血标本;近平滑念珠菌(5.3%),检测发2株为痰标本,其他未见;毛霉菌1株,占1.8%,见于痰标本。单因素统计结果为,56例老年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其年龄、导尿管的留置、静脉导管的留置、气管是否切开、呼吸肌支持有关系,与性别无关系。结论 ICU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更敏感的真菌培养,以建立识别技术的关键是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结合有针对性的风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陈爱如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后期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宫颈癌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在盆底功能恢复和性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影响(P<0.05);宫颈癌与年龄、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深肌层、脉管是否有癌细胞浸润、性伴侣个数、孕次和产次有关(P<0.05)。结论生活中对宫颈癌应予以高度重视,以便早期检出和切断其发展;针对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做好预防和有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宫颈癌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作者:陈倩茵;廖瑞端;武哲明;陈韵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其具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将其随机均分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恰当的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2个月之后,其焦虑以及抑郁的自评得分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龙云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治疗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VAP的患者58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28例。均常规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观察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压积(PCT)及胸片的变化情况。评估痰热清对VA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7 d治疗后,实验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6%。总有效率为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温度,PCT,WBC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8 d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5.3±2.6)d,住ICU时间为(6.5±3.6)d,抗生素使用时间(9.3±4.6)d,28 d病死率为9%。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8.5±4.1)d,住ICU时间为(9.1±4.9)d,抗生素使用时间(13.3±6.3)d,28 d的死亡为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能增强VAP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冯永利 刊期: 2014年第16期
2型糖尿病患者是骨折发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被认为是患者骨质量差。本文就维生素K2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维生素K2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折的预防机制是:促进骨钙素γ-羧化和诱导成骨细胞生产和分泌。
作者:陈金燕;陈蜀敏;谢宏波;赵军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结局影响。方法我们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待分娩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52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待分娩孕妇52例,将其做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分娩结束后,将其围生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窒息、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内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围生结局影响均较明显,动态监测其肝功能与总胆汁酸水平值,早期给予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对降低围生儿的患病率与病死率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桂玉;郭雪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1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周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社对比分析研究探索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康复疗效,并讨论护理体会。方法对照组仅在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按照临床护理规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心理、饮食、运动、定时复查、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护理,组病例护理周期均为3个月,此期间详细记录病例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中血糖控制良好的63例,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1例(P<0.05);对照组血糖控制处于普通状况的12例,与观察组的7例没有差异(P>0.05);对照组中血糖控制失败的5例,显著多于观察组的2例(P<0.05)。观察组在饮食控制、定时锻炼、定时复查、定时服药等遵照医嘱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科学系统的社区护理,可以显著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康复。
作者:周宁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外无痛苦胃镜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胃镜室行无痛苦胃镜检查238例患者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8.1%。结论重视对麻醉相关不良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规范无痛苦胃镜的麻醉用药,能降低麻醉相关风险,提高实施该项检查技术的安全性。
作者:程介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其中不适宜做手术的患者20例,对20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并住院观察,将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保守治疗及其临床护理,20例患者骨折的愈合均达到了临床愈合标准。结论精心的护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冯令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协定处方药物口腔溃疡散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6例来我院治疗的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的手足口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维生素C、头孢曲松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协定处方药口腔溃疡散,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36例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83.7%,治疗组有41例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95.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协定处方药物口腔溃疡散用于治疗手足口病伴有口腔溃疡,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加快愈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定、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瑞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平等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和长期维持,需要护士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讲究和培养语言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语言是人类特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中,护士必须运用恰当的语言,掌握沟通技巧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塑造其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患者的遵医率。这要求护士不但要有渊博的护理医学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要讲求语言艺术,提供优质的个体化个性化护理服务,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早日康复。
作者:刘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随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手术量不断递增,血液制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一半左右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需要输血,年用血量达1500万单位,并且我国用血量每年以10%递增[1],但是献血人次每年基本保持不变,血液严重供需失衡。对于一个需要输血的患者而言,输入异体同种血可能出现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如严重的输血反应、免疫抑制作用而使肿瘤复发率增加等。尽管核酸技术的应用使得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大为降低,但直到现在SARS、疟疾、Chagas病仍然无法监测[2],同时在围术期输血给患者和社会增加了经济负担。
作者:黄钦;芶大明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