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分析及预后探讨

李絮飞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癌根治术, 适应证,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A组36例(腹腔镜组)和B组36例(开腹手术组),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情况:A组2例患者因术中发现直肠癌累及盆腔壁或相邻器官中转开腹,两组其余患者共70例直肠癌根治术成功;术后病理,腺癌61例,未分化腺癌11例;术后Dukes分期,A期16例,B期44例,C期12例;无周围器官损伤,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5年内回访情况:A组1~5年存活率方面与B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Dukes A、B期及C期不保留肛门及无肠梗阻患者,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口服联合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组,使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组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组,在美沙拉嗪口服的基础上,使用康复新液灌肠,每组各35例,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优于单独使用美沙拉嗪口服(71.4%),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肠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显示总有效率为88.4%,较对照组74.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与康复新液灌肠可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行,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谭簪;曾松林;王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脑梗死效果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人类脑血管疾病的75%[1],60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是45~59岁年龄组3.5倍[2]。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程度不同地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甚或出现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治疗脑梗死有效方法是早期溶栓治疗,但溶栓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及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够溶栓的患者为数不多,大多数患者仍以抗凝、降纤、降脂、血液稀释、扩张血管、神经保护剂及中药治疗为主。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的益气活血名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笔者应用补阳还五汤辨证加减治疗141例脑梗死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术前个性化指导性护理在儿童腺样体手术中应用的体会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手术的术前个性化指导性护理在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积极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儿童鼾症手术腺样体吸切手术220例随机分术为指导组120例和常规组100例,指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护理。结果采用个性化指导护理模式与常规组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结论指导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王柳如;徐梅;安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38例术后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38例各类术后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方法采取以心理疗法为主并配合氟西汀20毫克/粒,l粒/天,合用盐酸阿米替林口服一次25 mg,每天50 mg,以后增加至每天200~300 mg,平均225 mg,治疗时间8周。结果38例患者按上述方案治疗,2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2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单纯的药物和心理治疗都对疗效有一定的疗效,特别强调在治疗抑郁症同时应加强心理配合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作者:完颜长旭;李永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临床心电图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目的:探讨心电图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心电图检查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心电图仪器操作技巧、心电图偏移诊断、心电图报告书写以及心电图的剪贴技巧等,总结心电图临床检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结果不注意校对定准电压、心电图记录与阅图不同步、心电图仪器操作不规范、心电图报告书写不全面等是当前心电图临床检查应用中存在的几大问题。结论心电图技术对检查、诊断疾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操作不规范、报告不全面等问题,对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医院必须加强临床心电图技术的规范检查,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临床诊治提供服务。

    作者:陈舒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引流管标识化管理120例体会

    目的:探讨120例腹腔引流管标识化管理应用体会。方法将120例留置引流管的腹部手术患者,引流管分别用3M胶带做标识。标识后与标识前进行对比。结果120例均未发生引流管脱出。结论腹腔引流管标识化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差错。

    作者:陈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注射用血塞通进行辅助治疗,治疗周期为15 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2.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TG与LDL-C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血HDL-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脑卒中能有效改善预后,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血脂含量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乾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急性会厌炎患者82例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会厌炎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82例急性会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其护理措施。结果采用抗生素加激素的治疗,并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8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及时足量的抗生素以及激素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取得患者的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韩艳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药物治疗结合超声清宫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行病灶切除术联合瘢痕修补术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药物联合清宫术可以保留生育能力,包块吸收时间长,病灶切除术联合瘢痕修补术可显著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但经济代价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社康中心收治的12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加入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机体得以明显的好转,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刘珍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特点和治疗手段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例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女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5例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诊断,4例术前误诊,手术处置正确,1例放弃治疗,经验与教训并存。结论女性原发性盆腔腹膜后肿瘤诊断不易,极易误诊为女性生殖器肿瘤,应高度警惕,临床治疗原则多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王秀华;杨正芳;张慧芝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结合血瘀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多因素整合建立大鼠血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SD老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2组,模型2组,每组8只。通过使用肾上腺素联合冰浴来进行大鼠血瘀模型的复制,通过采用定量化打击法来进行大鼠血瘀模型。结果通过对照组和模型组指标检测发现模型大鼠体征基本符合血瘀症的中医症候特点,同时实验室指标也基本符合血瘀证的诊断。

    作者:阎亮;曾意荣;樊粤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顽固性心理衰竭患者,给患者使用硝普钠和多巴胺药物,治疗2周以后再观察效果。结果86例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有62例患者心功能改善Ⅰ级或者Ⅱ级以上,显效率达72%;22例患者心功能改善Ⅰ级,有效率达25.6%;2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没有得到改善,无效率为2.3%。结论硝普钠和多巴胺能够很好的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值得大力的推广。

    作者:黄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腘窝囊肿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龙局部封闭与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例腘窝囊肿病例分为A、B两组,A组醋酸泼尼松龙封闭治疗118例,B组手术治疗83例,随访1~5年,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愈率及复发率与B组治愈率及复发率相近(P>0.05)。结论局部封闭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均有显著疗效,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醋酸泼尼松龙封闭组较手术治疗组治愈率略高,复发率略低。

    作者:郭强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361例Ⅰ、Ⅱ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填写《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评价。结果此次调查分析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54.85%,其中Ⅰ类切口使用率为35.32%,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结论应利用新建立的临床药师工作站,继续加强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的点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措施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研究其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按研究要求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或门诊收住入院的产妇58例,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产妇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对孕产妇加强关于产妇开奶,产妇喂奶等相关知识方面的宣教,后观察两组乳房胀痛的产妇在乳房疼痛程度、乳房硬度等方面的区别。结果护理组乳房疼痛程度(轻度19例,中度有6例,重度有4例)较对照组(轻度11例,中度有10例,重度有8例)有所减轻,乳房硬度(Ⅰ度有19例,Ⅱ度有6例,Ⅲ度有4例)较对照组明(Ⅰ度有11例,Ⅱ度有10例,Ⅲ度有8例)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能明显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降低产妇的乳房硬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云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8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给予棓丙酯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7~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脑循环状态、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作者:顾仕琼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规范治疗的预后观察

    目的: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儿利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来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外加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来进行治疗。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观察组中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0%,对照组中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儿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具有病情重以及发展较快特点,对小儿会造成严重危害,利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洪正江;李耀武;巫伟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AngⅡ、hs-CRP和BNP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治疗机制。方法将10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在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分别测定每组患者AngⅡ、hs-CRP和BNP水平,并观察服药3个月后房颤复发率,再分析房颤复发与AngⅡ、hs-CRP及BN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3个月相比较,AngⅡ、hs-CRP和BNP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现hs-CRP、BNP与房颤复发关系密切[OR=2.67,95%CI(1.72-5.74);OR=2.48,95% CI(1.48-4.11)],可能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福辛普利治疗房颤患者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AngⅡ、hs-CRP和BNP水平有关,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hs-CRP和BNP可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房颤的预测、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消化性溃疡应用四联法治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三联组98例,其中优40例,良38例,可4例,差16例,总有效率为83.7%;四联组98例,其中优58例,良32例,可2例,差6例,总有效率为93.9%。四联组疗效优于三联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四联法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是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永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