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

黄静;孙小红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MTX, 米非司酮, 介入治疗, 瘢痕妊娠切除+子宫修补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例数占同期我院人流、药流总数0.138%。既往有人工流产史者7例,主要表现为停经及不规则阴道流血,B超均提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可能。3例患者采用药物保守加刮宫术;1例患者腹式手术切除妊娠组织成功;1例介入后刮宫,药物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介入治疗后刮宫术,后药物杀胚,1+个月后终仍因大出血行腹式手术切除妊娠组织及子宫修补成功;1例忽略性瘢痕妊娠人流术后10 d大出血气囊压迫止血后患者自行转院到上级医院行瘢痕妊娠切除子宫修补成功;1例下级医院忽略性人流大出血转我院行介入治疗加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结论对剖宫产孕妇孕早期超声医师重点排查CSP,一旦确诊尽早终止妊娠,减少并发症。规范性治疗大限度减少出血,避免子宫切除。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金樱子的研究现状及综合利用

    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是我国传统的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对金樱子的研究概况,对金樱子的栽培、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检测方法以及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对金樱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作者:黄海婷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养阴清解法则辨证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目的:主要观察养阴清解法则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80例,分为治疗组(养阴清解法则组成的“肺复方组”)与对照组(化瘀清解法则组成的“化瘀方组”)各40例进行对照研究,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随访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瘤体疗效、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体质量等变化情况,并进行抑瘤作用和提高免疫功能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瘤体有效率(CR+PR)治疗组1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瘤体稳定率(CR+PR+SD)治疗组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P<0.05)。疾病进展时间(TTP)治疗组6.6个月,对照组5.4个月。中位生存期(MST)治疗组13.6个月,对照组11.4个月;1、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77.50%、55.00%,高于对照组60.00%、40.00%(P<0.05);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高于对照组67.00%,(P<0.05);同时生活质量改善、体质量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研究:养阴清解法则对Lius肺癌的抑瘤率为34.8%,对S180实体瘤抑瘤率30.5%,均优于化瘀清解法则(分别为20.7%、17.7%)(P<0.05)。养阴清解法则对EAC(艾氏腹水瘤)和H22(肝癌)的抑制作用优于化瘀清解法则(P<0.05)。对免疫功能影响:养阴清解法则对小鼠IL-2(白细胞介素-2)活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血素形成均有明显作用,其作用强度均高于化瘀清解法则(P<0.05)。结论养阴清解法则(该法则组成的“肺复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功,作为基本法则治疗肺癌,十分切合肺癌的病因病机,其改善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稳定瘤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均得到临床和实验的证实,提示养阴清解法则及该法则组成的肺复方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治则和方药。

    作者:潘博;潘敏求;黎月恒;李东芳;李琳霈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蓝芩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蓝芩口服液在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佐治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284例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研究组给予蓝芩口服液+利巴韦林处理,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处理;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退热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消失时间依次为(2.1±1.3)d、(3.7±1.6)d、(3.2±1.3)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83.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在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佐治效果较佳,可进一步提高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预后,缩短疾病持续、流行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彦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侧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的分析

    目的:分析侧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效果。方法70例侧脑室外流手术患者中22例进行血肿清除术,并对患者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结果经治疗,采用GOS结果进行评定,70例患者中,Ⅳ级患者为16例、Ⅲ级患者为26例、Ⅱ级患者为20例、Ⅰ级患者8例。结论对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腰椎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操作方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概率。

    作者:母传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卫生问题,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越高。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面了解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现状及高血压对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疾病。

    作者:李钦;范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浅谈优质护理中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中护士长管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及考评方式。方法通过对护士长工作考评表来对优质护理中护士长能力的考评分析。结果通过对护理质量考评,发现护士长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政治思想、科学管理、良好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能力。结论优质护理对护士长各方面能力是一种考验,需要护士长具备各方面综合实力。

    作者:周彩琴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运用“全面兼治”法对气虚质社区居民进行干预45例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分析“全面兼治”法对气虚体质社区居民干预的效果。方法以入户、电话、门诊等沟通形式为社区居民填写《中医体质辨识量表》240份,由中医师按照四诊合参所收集的全面资料,对个人进行综合分析,再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表》进行体质辨识。得出气虚质45份、阳虚质47份、阴虚质24份、痰湿质24份、湿热质27份、血瘀质25份、气郁质35份、特禀质6份、平和质7份。后对这45例气虚质居民进行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全面兼治”法进行6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应用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体质量化积分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通过健康干预6个月后,对气虚质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其体质辨识分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兼治”法可以显著改善气虚体质量化积分,对气虚体质居民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作者:刘宇迎;王怀平;耿乃志;苑程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5-Fu百特泵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

    目的:做好5-Fu百特泵患者化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7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一次性百特泵持续静脉注入5-Fu 48 h。结果化疗疗程顺利完成,5例发生恶心呕吐,3例轻度骨髓抑制,2例发生腹泻,1例口腔炎。不良反应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经百特泵持续输注5-Fu,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并通过精心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姚洁美;张应武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新进展

    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护理方面研究的文献,从围术期综合护理、术后出血的护理及特殊患者的护理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升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剂治疗效果提供价值性资料。

    作者:陆秀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对普外科常见的留置胃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与弊端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集体讨论选定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的主题,在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减压圈),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普外科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能否做到一次性留置成功,在临床上是护患关注的焦点,故取名为“减压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病区各层级护士统计了101次胃肠减压,一次留置置管成功率为87.1%,通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胃肠减压留置胃管101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6%,提高了8.9%。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

    作者:谷文燕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妇得康泡沫剂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运用妇得康泡沫剂治疗宫颈糜烂。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74例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7例,观察组采用妇得康泡沫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糜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宫颈糜烂程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妇得康泡沫剂治疗宫颈糜烂疗效与消糜栓相当,但是在改善宫颈糜烂程度方面效果优于消糜栓。结论应用妇得康泡沫剂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用药简便,药效发挥快,是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的有效治疗宫颈糜烂的药物。

    作者:李亚萍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微创治疗7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ABP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微创治疗(EST/ENBD+LC),并选取同期收治同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ABP,应根据病情急诊一期可早期行内镜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为二期行LC术根治创造条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少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新发肺结核病变的影像表现与误诊原因

    目的:探讨新发性肺结核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发肺结核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80例复发活动性肺结核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螺旋CT胸部检查,总结新发肺结核病变的特异性征象,分析临床误诊原因。结果在对新发与复发肺结核影像结果对比中可发现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灶的表现及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误诊原因主要以影像结果不典型造成的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错误。结论复发与新发肺结核CT均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状、磨玻璃影、小叶样实变、空洞征,其中新发肺结核的纤维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气肿、钙化灶发生率较低,同时针对新发肺结核的诊断应结合病原学检查、痰结核菌及免疫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林栋;冼秀玲;石罗君;包家福;马自传;黄家杰;覃倪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自体红骨髓及其不同成分复合PCPC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作者:方勇;肖玉周;廖中亚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100例神经内科舒适护理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通过神经内科舒适护理的实践与总结,探究科学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和随机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回访等形式,实验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欣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品管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实施品管圈管理,比较应用品管圈之前与之后的管理质量及患者与手术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应用品管圈后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切口感染率、锐器伤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应用品管圈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之后患者平均满意率、手术室工作人员平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应用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管理的质量,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满意率,持续改进总体科室质量,有利于科室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严建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华;胡海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心肌梗死青年患者70例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青年(≤45岁)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采集基本资料及预后情况。预后不良为住院期间至随访时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2013年6月完成随访。对预后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如存在1个以上有意义变量,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比例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5.3% vs 27.5%,P<0.05)。结论对于未行急诊PCI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可能改善预后。

    作者:张方芳;李勋;丁兵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疾病筛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讨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提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结合Bethesda2001报告分类标准,采用TCT制片技术,随机对这6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对非典型鳞状上皮以上病例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0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异常结果非典型鳞状上皮8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病理组织学结果为上皮内病变(≥LSIL)14例,病理符合率为87.5%。结论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和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胃肠短路术治疗基础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胃肠短路术治疗基础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6例基础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安度过手术期,治愈出院,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前使用的较大剂量胰岛素都已停用,也不再使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均已恢复正常。随访16例胃肠短路术治疗基础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都降至正常,并长期维持,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全部停止使用,饮食也不受限制。结论胃肠短路术治疗基础胃病合并2型糖尿病减轻了患者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周凤玲;朱海燕;张威庆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