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孙小红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术后疼痛可以使患儿机体应激性增高、代谢和氧耗增加、免疫功能下降、造成术后恢复延迟,因此,术后有效的镇痛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由于受语言表述限制,疼痛评估变得复杂化,且术后疼痛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单纯的术后镇痛很难涉及痛阈及量级的考察,因此,术后疼痛给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多个阶段、多种途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多模式镇痛代表了小儿术后镇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轻到中度疼痛的有效药物,此外还有抗炎的作用,联合使用NSAIDs能够显著增强镇痛效果。本文就NSAIDs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谷海飞;李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中医博大精深并已经具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中药制剂在中医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药材基础主要是传统中药材,通过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制从而得到中药制剂。从中药类型上来看主要又包括了中成药、中药成方制剂、单味制剂等。相对于西药而言中药制剂发挥疗效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毒副作用低;另外在中药制剂使用的过程中还能够发挥出调理作用。为了让中药试剂充分发挥其效果就需要对其中的成分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热类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观点,供与参考。
作者:缪国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手术室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实施品管圈管理,比较应用品管圈之前与之后的管理质量及患者与手术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应用品管圈后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切口感染率、锐器伤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应用品管圈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之后患者平均满意率、手术室工作人员平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应用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手术室管理的质量,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工作人员的满意率,持续改进总体科室质量,有利于科室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严建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观察主动脉管腔内有无膜样回声及管腔内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比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得出诊断符合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管损伤内膜,损伤区域与血流动力水平变化情况,终依据Debakey标准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给予分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44%。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具有无损伤、方便、快速出结果、诊断符合率较高、可重复检测应用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葛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严密观察病情,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心理护理,溶栓后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死亡2例,好转出院34例,转上级医院行造影及支架植入术20例,14例门诊随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精心护理为患者创造了更多治疗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董惠静;李友莲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为了帮助临床实习护士能够更好适应儿童精神科临床工作,分析和探讨将案例式教学运用到儿童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方法将来我院儿童精神科实习的42例实习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护士进行案例式教学培训,而对照组护士按医院传统模式教学培训,对比和分析两组护士在临床工作技能及相关文书书写的能力的差异。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的护士在基本临床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应用两方面情况和观察组相比明显占据劣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实习护士实行案例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护士掌握临床技能并提高工作能力,而且能够协助护士更快的进入角色,值得推广。
作者:邓玉瓶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不同的体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以预防医学的思想为指导,将体质辨识用于健康体检,使其与以现代医学为主的健康体检相结合,可使两大医学体系的优势在健康体检平台上相辅相成,形成中医医院独特的健康体检模式,对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专业中医人才队伍,完善中医体质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仲芳;杨思进;徐厚平;罗家红;王庆稳;马艳萍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脂肪肝患者慢性腹泻的原因。方法对临床100例中重度脂肪肝伴慢性腹泻的患者进行小肠的超声检查。结果100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的小肠呈“鱼肠样”改变。结论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的慢性腹泻与小肠声像图改变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樊玉秋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我院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培训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的理念模式,改变手术室护士只是医师助手的角色。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结论优质护理对和谐医疗、防范医疗纠纷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海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总结健康体检护理在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2012年1~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800例,其中包括体检健康者410例,亚健康者390例。年龄21~49岁,平均(37±1.9)岁。改善体检中心环境;培训医护人员;对所有的调查对象2013年体检时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在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后,2013年体检比2012年体检中心中各项检查指标所花费的时间短;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2012高,投诉率降低。医护人员培训后法律法规考核合格率、护理人员技能合格率比2012年高。结论改善体检环境和体检者的专业素质,对体检者心理、生理方面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体检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静;江磊;王宁宁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膀胱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下腹部外伤患者经超声检查提示膀胱破裂,于手术及临床随诊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膀胱破裂的特异性98%,准确性92%。结论超声是膀胱破裂诊断的方法之一,具有简便、实时、价廉、便于随诊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下腹部外伤诊断的常规方式。
作者:吴薇;张振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后效应,为指导临床合理使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笔者临床用药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分析抗菌药物的后效应机制,探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结果利用抗菌药物后效应制定合理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病菌感染。结论临床上利用抗菌药物后效应制定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案具有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德端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ABP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微创治疗(EST/ENBD+LC),并选取同期收治同症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ABP,应根据病情急诊一期可早期行内镜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为二期行LC术根治创造条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少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动脉斑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8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化进行分组,对照组140例患者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140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动脉斑块均显著消退,观察组的斑块消退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血脂各项指标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控制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血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华秀珍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之一,本文从饮食护理、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教育、延续护理6个方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闫瑞芹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反复咳嗽患者行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结果70例患者中,肺功能异常者有32例,占45.7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总例数26例,占37.14%,男女两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经过对反复咳嗽的患者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及结合临床治疗效果,后确诊咳嗽变异型哮喘23例,其阳性率32.86%。结论对反复咳嗽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可准确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有利于反复咳嗽病因的早期诊断。
作者:田雨;李杨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比较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连续观察性分析方法,99例我院急诊监护室住院的危重病患者,记录患者的入院24 h内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根据观察患者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的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PCT和APACHEⅡ评分均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早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作者:袁佳陈;永珍;华玮;朱一川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科21例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采取精心合理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护理后,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心理护理后满意率达到96.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因女性患者较多,手术前后心理问题突出,通过手术治疗,护理精心照顾,21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心理状态良好,满意出院。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TEC与CEF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普外科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化疗方案不同进行临床分组,TEC方案组28例和CEF方案组17例。结果 TEC方案组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降期率均明显高于CEF方案组,TEC方案组乳腺癌患者脱发和白细胞减少高于CEF方案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EC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承东;龚义伟;李海滨;区军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本文分析和研究关于昏迷患者的致病因素及抢救措施,以此来提高抢救昏迷患者的成功率,并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分析关于在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进行急救的60例病例资料,利用回顾性分析昏迷的患者病例。结果60例昏迷病例资料中,急性中毒患者、糖尿病患者、原发性脑部病变患者比较多,其中急性中毒患者占18例,约占总数的30%左右,糖尿病患者14例,约占5.1%,原发性脑部病变30例,约占50%,其他8例,约占5.1%,结论昏迷患者原因因素众多,多发于原发性脑部病变和急性中毒、糖尿病患者居多,对此,建议在临床急诊救治过程中尽快明确病因、增强急救治疗就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安红姬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