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马淑英;高淑荣;张莹

关键词: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应用
摘要:目的: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化疗中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和观察心理护理在减轻化疗患者期间的不良反应和病痛的效果,以希望可以帮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方法本文资料选在2012年1月至6月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和总结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的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特征,并且还出现相对应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和疲劳等情况,在经过实施心理护理后有所改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终给予心理护理是可以减少和降低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影响的,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积极推广和运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方剂用法与疾病治疗效果的关系

    中药方剂是通过药物的有机配伍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根据治疗疾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特点,将其制成不同的剂型,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条剂、线剂等古代剂型。现代又利用新的制药工艺研制出针剂、片剂、冲剂、气雾剂等新剂型,更符合临床需要。这里所说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两部分内容。方剂的煎服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为切实保证中药方剂的疗效,在阐明方剂与治疗疾病关系基础上,分述其用法如下。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浅谈健康体检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的目的和意义,促进自我保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体检的3000例患者。结果本组中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人群,17%健康人群,8%需住院治疗患者。结论定期的健康体检能够及早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达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的目的,通过体检对一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早期进行调整和治疗,将疾病控制于萌芽状态,近年来对于早期乳腺癌、宫颈癌、肝癌、肺癌等的早期发现、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宏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热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方法40例入组的ⅢB期或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治疗组采用热疗联合TP方案化疗2周期,对照组仅行TP方案化疗2周期,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及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5%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毒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确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魏涛;陈林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ICU综合措施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ICU采取综合措施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ICU近几年来采用综合措施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经过积极综合处理,67例患者中,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2.5%;无反跳、严重并发症和心理突变病例发生。结论采用综合措施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反跳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构建社会和谐。

    作者:王志兰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123例严重胸外伤患者的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发生原因、诊治方法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23例平民严重胸外伤发生原因、诊治方法。结果123例中11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手术7例,治愈117例,死亡4例,病死率3.3%。结论提高严重胸外伤早期诊断,早期处理的认识,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作者:刘世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2008年~2012年某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的分析

    目的:了解南召县5年来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召县2008年~2012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2012年南召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0608例,年发病率介于259.01/10万~444.31/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69.90/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3941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7.16%;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3145例),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9.65%;肠道传染病共报告2951例,占发病总数的27.8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571例,占发病总数的5.39%。报告发病的主要疾病为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型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梅毒、布鲁氏菌病等。结论南召县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加大对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与监测力度,加强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乙型肝炎诊断报告工作的培训。

    作者:张贤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对比分析直径<3.0 cm肺部结核结节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

    目的:研究探讨直径在3.0 cm以下的肺部结核结节和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别。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直径在3.0 cm以下的肺部结核结节患者和周围型肺癌患者各5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经术前或术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组织鉴定等多种检查方法确诊。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图像特点。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边缘影像学特征可见,结核结节和周围型肺癌的患者病灶边缘都比较清晰,但是结核结节的患者病灶边缘光滑的情况多,而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灶边缘多为粗糙。结核结节患者的病灶经增强扫描表现出周边弧线形强化或不强化,其中分叶征14例,钙化征24例,条索征21例,毛刺征4例,有卫星灶21例;周围型肺癌经增强扫描表现为完全强化,其中分叶征39例,点状钙化征1例,条索征7例,毛刺征25例,空泡征10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支气管血管集束征16例,胸膜凹陷征26例,癌性空洞3例。结论在直径<3.0 cm的肺部结核结节、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通过比较分析患者的病灶边缘、内部结构、病灶周围及邻近结构改变等的CT图像特征,可以为其临床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蒋跃文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婴儿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儿保门诊对婴儿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干预效果。方法在重庆市城区随机抽取0~3个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本研究的所有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保健服务,定期监测两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辅食添加时间及添加频次、睡眠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4~6个月龄辅食添加率较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每天进食肉类、蔬菜、水果的频率较高(P<0.01);12个月龄时干预组婴儿白天睡眠时间较长(P<0.01),夜间睡眠时间较短(P<0.01),但两组全天睡眠时间无差异。结论儿保门诊可部分改善婴儿饮食生活习惯,而如何培养良好睡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文静;李开平;黄健;樊欣;赵妍;王念蓉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30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效果满意,无手术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并得到患者的佳配合,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潘燕;李月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吉西他滨和替吉奥联合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7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单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吉西他滨与替吉奥联合治疗治疗晚期胰腺癌,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友;黄广清;赵晶;汪海岩;杜秀平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病区实习的2009级统招护理本科学生80名分别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教学,即实验组使用泌尿外科护理案例体验的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而对照组使用常规带教方法,并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等成绩及学生主观评价等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等成绩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优势,能为护理本科学生的知识培养提供更优化的教学途径。

    作者:杨丽;张江容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日常生活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接收治疗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强护理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甲亢危象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诊治的甲亢危象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有21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且痊愈出院,另外1例患者死亡;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发现,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为(55.13±6.33),抑郁评分为(56.84±6.91),护理后焦虑评分为(40.21±3.28),抑郁评分为(41.15±3.57),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甲亢危象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病症,需要及时进行诊治,在抢救过程中配合以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发热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王萃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血脂康对压力负荷导致心肌重构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压力负荷导致心肌重构的具体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12周龄、体质量200~250 g实验用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血脂康组、心肌肥厚组、假手术组。其中血脂康组术后施予0.09 g/(kg?d)血脂康溶于1 mL/100g生理盐水中灌胃,1次/天;其余各组则予以1 mL/100g生理盐水中灌胃,1次/天。结合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制备大白鼠心肌肥厚模型。并于实验终点,采腹腔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大白鼠时,对其心脏/体质量、左心室/体质量的比值进行测定,并对左室壁厚度及心肌细胞直径加以测量。结果心肌肥厚组较对照组的收缩压差异明显(P<0.05);血脂康组虽血压呈下降趋势,但较心肌肥厚组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心脏/体质量、左心室/体质量的比值、左室壁厚度及心肌细胞直径以及血清IL-1β肥厚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而血脂康则在治疗之后,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且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IL-4含量则心肌肥厚组明显低于血脂康组(P<0.05)。结论血脂康对压力负荷引发的心肌重构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与此同时,还可进一步促进致炎因子水平的降低,这也提示其保护作用极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作者:邹维生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讨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来我院进行治疗并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的西药,并且静脉注射β-七叶皂苷钠20 mg脱水并结合腰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的中医治疗方式。1疗程7 d,在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丁杰;乔旭霞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上报处方数据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上报至抗菌药物监测网的2千张处方,用WPS表格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千张处方平均用药1.8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13.85%,注射剂使用率9.5%,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31.6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处方平均金额81.5元,处方合格率95.33%。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前期情况,但合理用药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龙;官真水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本院诊治的11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予以传统钢板治疗,研究组55例患者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骨折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完全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内翻、外倾角及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且患者恢复情况较好。

    作者:隆振湘;孙炜;廖怀章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腔内激光术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体会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3例(49条患肢),应用腔内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聚桂醇栓塞小腿浅表曲张血管,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肢酸胀感消失或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消失,无皮肤灼伤,无隐神经损伤,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5~12个月4例(8.16%)出现小腿局部静脉曲张复发,予门诊注射少量聚桂醇后消失。结论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优势互补。

    作者:徐艳群;葛玮;裴锐峰;丁轶人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临床教师队伍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因此从完善临床教师准入制度,优化临床教师队伍;临床教师先行“前素质教育”;培养临床教师创新意识;强化临床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构建临床教师职业发展平台五个方面入手,目的是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践行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作者:赵志军;王丙增;马艳艳;张宏 刊期: 2014年第33期

  • 腹外疝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研究了解腹外疝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寻找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措施。腹股沟疝是为常见的一种疝气,好发于儿童,腹股沟疝修补术则是小儿外科为常见的手术。本文主要研究腹外疝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检索近15年来有关腹外疝患儿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及其父母的临床分析观察研究文献,阅读并研究近40篇研究文献,总结现代临床护理对腹外疝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而成。腹外疝患儿父母的临床护理指导应根据小儿患病的病因及症状表现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及途径。对于小儿腹外疝患儿父母采用相应系统的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其焦虑状况,帮助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同时也提高了患儿父母对患儿的照顾水平和心理健康。

    作者:温泉;张敏;高玲 刊期: 2014年第3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