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

田青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3例子宫脱垂患者实施精心护理,对心理护理、饮食和肠道准备、阴道准备,并发症护理等进行效果评价。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23例患者术后3~24个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腹腔镜阴道骶骨前固定术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术后康复。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喉炎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喉炎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积极地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6.43±0.43)d,声音嘶哑消失时间(5.38±1.11)d;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4.16±0.71)d,声音嘶哑消失时间(3.66±0.83)d。观察组的咳嗽与声音嘶哑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喉炎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预后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岁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老年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行左半结肠癌切除术41例,行右半结肠癌切除术51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治疗后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良好率为95.65%,显著高于治疗前的43.48%,秩和检验显示,两组在患者生活质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045,P<0.001)。结论一期切除吻合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有效方式。在临床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适用于患者的适宜方案,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绮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分析

    目的: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探讨和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的产科进行常规的质量管理,从产科中随机选择30例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选择同期30例妇产科的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的试验组,对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试验组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同时成立必要的控制管理小组,对质量进行监控,此外,还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我院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情况。

    作者:周彩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痹方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CycIin D1 mRNA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痹方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CyclinD1mRNA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分组灌胃治疗。采用X线摄片、光镜对软骨下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RT-PCR法检测软骨下骨CyclinD1的表达。结果试验组软骨下骨退变表现、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结构紊乱现象明显较对照组轻,试验组骨转换指标CyclinD1mRNA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消痹方通过下调CyclinD1mRNA的表达,降低软骨下骨重塑速率。

    作者:林乔龄;李民;陈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基层医疗单位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具有导向作用、凝聚功能、约束作用、激励及调节功能;通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尊重人格、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构筑双赢平台);创造人性化服务(塑造环境文化、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卫生队伍的文化素质进行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张列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某区378例间质性肺疾病不同病因临床特点与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间质性肺疾病各类别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地区378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病因分类、临床特点,并根据病因分组比较探讨其病例特点。结果福建地区间质性肺病中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多见,其次为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IIP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大,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次数多,病死率高(P<0.05)。结论IIP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更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提高对IIP的重视。

    作者:吕晓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行PCI术,对照组40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作者:王芳;李孝珍;张晓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进入到我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6例,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8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28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4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2例,出现妊高征的有3例,出现巨大儿的有3例。对观察组28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出现早产的有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有1例,出现妊高征的有1例,出现巨大儿的有2例。2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以及妊高征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古艳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用于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行切开复位术后采取微型钛板固定。按期行X线复查,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患者于手术治疗后1、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有8、40例和52例咬功能恢复正常,41例患者创口基本于Ⅰ期痊愈。结论微型钛板用于内固定以治疗下颌骨骨折有明确疗效,患者术后咬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李传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放疗管理信息系统在改进放疗工作效率、改善预约执行效果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平均等候时间、日均放疗人次、准时开概率以及爽约率等量化指标来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该系统上线后,放疗患者平均等候时间、日均治疗人数以及准时开概率等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放疗工作效率、优化医院计划管理和资源配置,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进一步改进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周峰;丁小倩;孙颖;何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miR-155与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反映COPD疾病严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明确血清miR-155在COPD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COPD患者入选78例,其中根据病情分为2组: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其中稳定期组41例,急性加重期组37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miR-155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miR-155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miR-155血清中相对于U6内参的表达为(8.31±2.67)×10-6;而在COP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2.41±1.6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5.21±1.87)×10-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COPD稳定期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COPD患者的急性期发作、气道阻塞的程度及疾病的进展有关。

    作者:徐惠荣;方先松;温小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调经祛斑胶囊治疗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行调经祛斑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65例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与观察组(111例),给予对照组八珍益母胶囊治疗,给予观察组调经祛斑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的黄褐斑治疗总有效率以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治疗2周期后,对照组黄褐斑评分明显不及观察组(P均<0.05);经相关性分析后结果显示,月经不调与黄褐斑存在较大关联。结论月经不调伴黄褐斑Ⅲ期患者行调经祛斑胶囊治疗的祛斑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生活方式中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的因素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研究发现EC发病与生活方式也有关,如药物的使用、月经婚育史、膳食结构、不良生活史等,其生物机制的明确将进一步解释各因素与EC的关系,根据这些相关因素尽早识别具有发生EC可能的高危人群,为女性生活方式提供指导。

    作者:张丽霞;于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

    研究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方面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医院应重视微生物检验,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桑勇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提高医疗技术,遏制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严重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遏制过度医疗,是当前摆在医院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在分析和总结过度医疗的界定、普遍性、原因和危害基础上,提出提高医疗技术是遏制过度医疗的关键一环,唯有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以期让现代医学技术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作者:张宗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问题学习法”的具体应用与体会

    “问题学习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个体化护理能力,还能从理解、记忆、能力、思维等多个角度,填补传统教学方式空缺。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临床护理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其广度和深度也正在逐步加深,除护理理论知识外,沟通技巧、操作技能、心理护理等能力培养项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多元化的教学项目,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使现代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将总结“问题学习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特征,从教学行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角度,深度解析“问题学习法”的教育优势,并对今后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阿哌沙班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建立阿哌沙班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细菌计数采用离心法联合薄膜过滤法;霉菌及酵母菌计数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控制菌大肠埃希菌采用常规法。结果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5株试验菌的回收率均>70%,符合验证要求。结论该微生物检查法消除了样品的抑菌性,可用于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范新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与发放的体会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药品的管理和发放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西药房实施的数字化药品管理作为观察组,并将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未实施的数字化药品管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取药时间和药品盘点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账目相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品报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西药房实施药品管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并将药学服务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陈光;郎志国;孙欣;梁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将此时期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统计应用效果。结果应用优化管理模式之后,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物品寻找时间明显缩短,空气洁净度明显提高,药物配置速度明显加快,病房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三秀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思考

    目前在临床上,免疫组化已经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领域包括肿瘤组织起源的鉴别、未分化恶性肿瘤性质的判定、各种形态系统肿瘤鉴别、确定肿瘤原发部位等。近几年关于免疫组化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从提高病理诊断准确性、激素受体及生长因子的检测对预后和治疗的意义、癌基因的临床应用、对微小转移病灶及时准确的发现等方面对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作者:管沛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