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标准化患者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黄后玲;李明今

关键词:标准化患者, 护理教学, 护生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标准化患者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促进标准化患者更好地在我国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展护理教学改革指明方向.研究显示职业标准化患者、教师标准化患者、学生标准化患者、电子标准化患者的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综合能力.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模式对提升皮肤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析

    该文提出构建皮肤科高效优质护理具体模式,包括要以良好的心态与规范的操作完成护理任务,时刻考虑患者的需求,注意疏导患者的心理,并耐心的与其进行沟通,营设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从强化切实有效的患者监督,认真落实老护士帮带新护士各项制度,并重视加强对皮肤科新护士的专业培训几个方面努力完善优质护理的路径并分析了优质护理模式的优点.

    作者:马姝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安置起搏器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实践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安置起搏器妇科患者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管理实践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妇科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32例患者均安置了起搏器,且均行妇科腹腔镜手术.该次研究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麻醉管理实践效果分析,总结安置了起搏器患者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麻醉管理经验.结果 32例安置了起搏器的患者,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取了科学的麻醉管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动力学以及心率等都较为稳定,13例患者的血压偏低,进行了及时的辅助治疗后血压趋于稳定.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疼痛、恶心呕吐的并发症,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安置起搏器患者在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要科学使用麻醉剂,并且进行有效的麻醉管理,能够保障手术的顺利开展,降低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刘宽;卢艳萍;王金荣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科室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别选择上述时间段内住院患者各60例,包括一般组与干预组,观察两年度患者对于护理模式满意度,总结科室出现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一般组满意度为78.33%,干预组为93.33%,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一般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干预组为8.33%,干预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PDCA包括4个步骤8个环节,将此种管理方法 应用于临床,由科室成立管理小组,通过分析科室现存危险因素、评估病情、制定管理计划、小组成员积极执行,护士长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并纠正,如此反复形成循环管理,大部分患者表示对管理模式感到满意,且科室出现不良事件较少.

    作者:薛长红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学导式教学法有机化学教学模式中的探索

    有机化学是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更是学好医学、药学专业课的基础.创新的学导式教学的目标就是是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并使求学者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从而提升人才素质.该教学方法 依托我院临床医学学生为对象,以有机化学课程为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自主学习的改革与尝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该研究是通过改进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水平实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宁德利;李红梅;张雪玲;孙革;张洪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普外科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所具备的全局性、稳定性以及持续性较强,能够将常规管理存在的片面性与不稳定性充分弥补,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刘小芬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焦虑的现况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焦虑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在访的分化型甲状腺患者184例进行一对一访谈,进行问卷调查,将焦虑自评量表达到阳性者视为病例组,余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DS阳性者41.30%,SDS评分水平为31~78分、平均(45.54±10.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长期携带钙剂、自评经济压力较大、仍在工作、复发和/或转移、独居、微创手术、独生子女、内向型人格、病程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仍在工作、微创手术起到负性作用.结论 DTC患者焦虑水平处于较高水平,需加强护理干预,做好认知-行为干预.

    作者:王德菊;王德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临床检验工作的问题分析

    目的 该文针对临床检验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 该文是从设备、标本、试剂以及人为因素几个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对不合格标本给予注明,全面分析被检者的用药史,甄别标本的病理部分;熟练掌握各种检测设备的保养、操作及故障排除,加强试剂管理,制定检验操作规程,一旦发现错误就要及时进行纠正.结果 在临床检验出现的误差,事实上能够采取上述方法 进行消除,确保临床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结论 针对临床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采取解决措施,确保临床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对预防疾病、诊断疾病及治疗疾病,对评价病患者健康状况等各个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作者:汪德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急诊内科有关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被该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处方1979张作为该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总结患者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所属范畴、类别、使用次数与服用方式.结果 1979张处方中,共有1357张包括抗菌药物的处方,占总数的68.57%,主要涉及6个类别,24个不同品种,使用次数多的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患者口服药物的例数为518例,静脉滴注的例数为1453例,静脉注射的例数为8例,处方中一联用药占到总数的88.02%,二联用药占到总数的11.98%,没有三联用药的情况.结论 急诊内科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的频率较高,其中以头孢菌素药物为典型,医院必须重视管理抗菌型药物,保障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运用品管圈降低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护理实践

    目的 运用品管圈这一品质管理工具探讨在降低巡回护士外出次数中的效果,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评价,选定活动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书,通过现状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和结果 分析设定合理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实施方案.结果 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改善前的4.47次/台降到1.5次/台(P<0.05),目标达成率为111.7%,进步率为66.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调动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进而减少手术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品质.

    作者:王玉丽;孙元梅;石慧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品管圈活动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骨科患者便秘发生率及质量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以期探索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44例患者,予以品管圈活动的护理模式,护理后对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以及对品管圈圈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中发生便秘13例(29.54%),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的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质量管理能力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满意率52.27%,对照组81.82%,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患者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患者的便秘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李春凤;杨明珠;彭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貂鞭的本草考证

    目的 通过对貂鞭进行本草考证,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貂鞭的名称,原动物基源、分布和繁殖等,进行本草考证.同时对貂鞭的真伪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貂鞭法定标准为水貂的阴茎及睾丸,性状和显微能有效鉴别真伪.貂鞭无机元素量高于其他鞭类,药理作用明显.结论 貂鞭的功效具有科学依据,它的深入研究及产品开发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谷杰;杨树东;王辉;王英;张国学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医学人文质素教育研究

    现代医学模式的深刻转变,使医学的人文性日益凸显,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医学教育改革成为我国医学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尚无定论,其实现途径和方法 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实践论证过程中.该文是对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内涵、结构、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一次探索.

    作者:杨蕾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开发利用声像档案服务地方病防治宣传工作

    首先阐述了声像档案的定义和收集范围,分析了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通过分析总结得出声像档案对地方病防治宣传工作发挥的作用,后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声像档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病防治宣传工作,使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地方病防治事业持续、健康、长足的发展.

    作者:杨兴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氢氧化钙在社区口腔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钙在社区口腔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4—2015年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盖髓术和活髓切断术的330颗牙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分别使用甲醛甲酚(FC)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CIH)进行手术,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 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6.36%,观察组的成功率为80.00%;在盖髓术中,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4.54%,观察组的成功率为81.82%;在活髓切断术中,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0.91%;观察组的成功率为76.36%,两组成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氢氧化钙适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盖髓术和活髓切断术,适用于社区居民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

    作者:温永媛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重庆市某医院药剂用药错误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药物治疗中出现用药错误的原因,为临床治疗中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门诊药房出现的用药错误报告,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用药差错来源于医师处方的错误主要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和溶剂不适宜;药师药品名称相似、药品规格混淆、药品包装、标签相似;药师调剂品种错误、规格错误和数量错误.结论 分析用药差错的根源,用药中注意错误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情况,在临床用药中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黄如敏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连续4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统计分析某医院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5年从临床各种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1594株,菌种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标准进行结果 解释.结果 1594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痰液、全血和其他标本,各占43.0%、22.6%、18.4%和16.0%;其科室分布前3位的是泌尿外科、老年科和MICU;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927株,占58.2%;并且连续4年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1.2%、51.8%、62.2%和66.7%,并逐年有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未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大肠埃希菌.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其药敏谱中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跃宇;郭宏波;焦二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云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2011—2015年发表论文分析

    论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出之一,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也是年度医院排名的评估指标.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从一定程度体现出医院目前的科研发展情况,该文通过分析云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近5年的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以期找出医院在科研论文产出方面的一些不足,为医院以后的科研论文发展和科研管理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杨美玲;刘志敏;王冬雪;杨榆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住院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方法 .方法 该研究纳入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老年住院患者共计130例,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了解患者服药安全现状.结果 忘记服药、对药物疗效和用药不良反应不知晓患者占比率相对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服药过程安全管理,应从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服药健康宣教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

    作者:周纯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100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40岁以上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78.57%)明显高于40岁及以下的患者(59.09%)(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77.78%)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患者(52.73%)(P<0.05),已婚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81.08%)明显高于未婚的患者(65.38%)(P<0.05),家庭关系好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85.00%)明显高于家庭关系差的患者(75.00%)(P<0.05),了解疾病知识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81.13%)明显高于不了解疾病知识的患者(63.83%)(P<0.05).结论 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大小、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等有关.

    作者:张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乙肝全程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方法 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该院选择慢性乙肝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60)和全程组(n=60),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给予全程组患者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乙肝全程管理,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自我行为管理水平状况.结果 全程组患者管理后依从57例,常规组依从46例,全程组患者依从性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全程组患者饮食、用药、心理、情感自我管理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在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全程管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吉芳;张红光;陆秀琴;葛国洪;谭友文 刊期: 2016年第35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