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建;关蕾;杨月华;于杰
目的:研究产褥期妇女出现精神疾病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8例产褥期出现精神病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措施后,24例患者痊愈或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有所缓解。结论经研究发现,本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患者多有家族史、性格内向或者病前负性生活的情况,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短期内可看到疗效,有效的预防产褥期精神病的出现,这得到了医务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徐淼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分析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优质护理组30例和普通护理组30例。结果优质护理组锁骨骨折患者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锁骨骨折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我国老年人肺结核不但患病率高而且排菌和耐药情况严重,已成为我国传染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论述病情观察,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月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颗粒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并对此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迪马Platisil 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结果在1.28~51.10μg/mL之间时,峰面积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为0.9999,回收率为95.83%,RSD为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杜仲颗粒中的绿原酸含量。
作者:李莉;孙夏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采用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在对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真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了解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院2011年6月至12月急诊科Ⅰ类切口手术213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0%,联合用药率59.6%。使用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一代头孢菌素24.3%、喹诺酮20.2%、三代头孢菌素16.2%。术前≤2h用药有45例,占21.1%;术前>2h用药56例,占26.3%,术前未用药106例,占49.8%。结论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恰当、时间过长等现象。应加强急诊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作者:严湘丽;邢桂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使用为广泛,也是重要的药物之一,其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手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抗菌药物发挥巨大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抗菌药物因无指征治疗用药或预防用药不合理,品种、剂量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和疗程不合理等情况较为突出。既导致药物资源的极大浪费,又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1]。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抗菌药物滥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大为缩短,目前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现象,而新型抗菌药物的投入使用则跟不上这一速度。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医[2]。细菌耐药问题已到必须解决的地步,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根本办法。
作者:安喜峰;赵成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检验科接受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痰液样本共108例,对所有痰液样本分别采用金胺“0”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1+、2+、3+、4+的检出率,以了解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于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结果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可得,两种方法的总阳性率,2+、3+、4+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1+的诊断阳性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05.结论采用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进行细菌学检验,其检出率与萋-尼染色法相比相似,但1+检出率明显优于萋-尼染色法。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对于病变较轻的结核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新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人羊膜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人了解羊膜的来源广,价格低、与细胞相容性好、抗原性低,羊膜上皮层具有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而基底膜含有Ⅰ、Ⅲ、Ⅳ、Ⅴ、Ⅶ等多种类型胶原、纤维桥接蛋白及多种糖蛋白,由于这些结构的特殊性,使其能够促进多种细胞的生长。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生物工程对羊膜的进一步研究,人羊膜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更加被重视。
作者:马晓峰;董乐乐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是由神经嵴衍生的发生于软组织和骨的小细胞恶性肿瘤[1]。恶性程度比较高,侵袭性较强,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因此在患者就诊时往往已有亚临床转移。目前的治疗手段多采用术前化疗,术后继续化疗措施,以期防止复发和转移。
作者:王魁芸;刘玉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玄参研究资料的分析,重点对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表明玄参含有环烯醚萜和苯丙素苷两类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实验表明这两类主要成分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是一致的,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其中的苯丙素苷类成分有明显的抗炎、保肝、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因此,应该重视苯丙素苷类成分,才能更好地反映玄参的内在质量。
作者:张召强;李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12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伴发性损伤进行分析,给予患者准确诊断,并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给予其对症治疗,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颌面部创伤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在22~31岁为发病的高峰期,导致患者出现创伤的注意要原因是道路交通创伤,下颌骨和颧骨是患者出现骨折的高发部位,出现创伤2周后才开始治疗的占51.6%,通过给予患者准确诊断,并给予其对症治疗,病情改善显著,对于降低患者发生残疾的概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其对症治疗,以免治疗不当出现牙颌面畸形,道路交通伤是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首要原因,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李连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指端缺损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拇指指端缺损患者39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选择分别选择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8例经治疗痊愈,植皮区与皮瓣均存活,指端恢复保护性感觉,1例失败,治愈率为97.4%。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在治疗指端缺损中效果理想,操作简单,临床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光;刘壮;金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冠动脉血管成像的两个重要过程。目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主要经历三个阶段,除了CT和磁共振阶段之外,还有数字减影阶段。目前CT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说非常广泛,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辐射较大等缺点,因此研究一种低辐射的CT成像方式非常必要。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使用的不是很广泛,但是却潜力无穷,至于数字减影阶段则已经成为一种金标准。本文主要对CT以及磁共振两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技术,从而更好运用于实际。
作者:管莱琪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研究物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照,随机分为给予物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从15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儿从治疗后60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温快于对照组;治疗后30min和45min时,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物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患儿的体温,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淑杰;宋洪磊;时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患者,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68例患者中满意率高达98.53%,不满意人数仅有1例。结论给予老年患者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使患者精神愉悦。
作者:张丽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特殊类型胆囊结石的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对209例腹腔镜下特殊类型胆囊结石(包括充满型胆囊结石、萎缩型胆囊结石、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等)的胆囊切除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在腔镜下手术绝大多数顺利成功切除胆囊,仅发生3个中转开腹案例。结论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LC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手术方法,特殊类型胆囊结石行LC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侯宝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胆囊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开展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为(4.5±1.1)d,对照组为(6.7±1.9)d,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为(8541±1788)元,对照组为(9762±2004)元,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34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对照组非常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5.0%,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围手术期胆囊炎患者而言,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文芝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入我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患者给予硝苯地平口服,10mg/次,3次/d,每隔2d增加一次剂量,大至20g/次,2次/d;治疗组84例患者给予和对照组相同剂量的硝苯地平口服的同时,给予卡托普利口服,12.5mg/次,3次/d,假若血压没有变化,则在3~7d后将剂量增大至25mg/次,并以此剂量维持服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须停用一切可能引起机体血压变化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疗效,治疗组临床效果评定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总有效率为65.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硝苯地平的治疗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内皮功能的改善,联合利用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副胎盘为一小胎盘,与主胎盘分离,借血管或胎膜与主胎盘相连,发生率为3%。延伸到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形成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附着于子宫颈内口,临产后引起错位分离,从宫颈附着完全剥离,是产时、产后出血,甚至导致胎儿死亡主要因素。
作者:王萍花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