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淑杰;宋洪磊;时磊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感染天数及术后妊娠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可以减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加快患者恢复速度,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郑智;陈海迎;郑晓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分析肺隔离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肺隔离症患者共10例,以回顾性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患者中肺隔离症有叶内型9例与叶外型1例。叶内型患者临床表现多是咳嗽、咯血以及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叶外型患者在临床上无特殊表现症状,但是部分有其他畸形症状。手术之前确诊患者为2例(20.0%)。当前对肺隔离症的诊断方法主要是CT、MRI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叶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全部患者痊愈,无出现并发症。结论非隔离增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以及漏诊,其中明确该病诊断的关键在于发现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
作者:尹兴儒;王丹阳;胡世新;李明武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检查为阳性的血液标本442份,并对其进行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主要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检方法,进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细菌检验的符合率以及药敏结果的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出革兰阴性杆菌(G-)346株,革兰阳性杆菌96(G+)株,同时两种检测方法对G+球菌、G-杆茵药敏检测结果(敏感以及中度敏感、耐药)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z=-1.0507, 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细菌鉴定与检验中,采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具有较好的效果,在细菌感染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同时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东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之间收治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CABG的围手术期所给予的护理措施进行全面的总结。结果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护理,2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未出现死亡,顺利出院。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怀芹;刘怀杰;付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研究物理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照,随机分为给予物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从15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儿从治疗后60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温快于对照组;治疗后30min和45min时,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研究物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轮状病毒肠炎致热惊厥患儿的体温,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淑杰;宋洪磊;时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水平改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儿共31例,中度患儿39例,重度患儿共10例,分别作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均为正常新生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新生儿均清晨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酶(α-HBDH)。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合并心肌损伤,而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心肌损伤可加重,检测心肌酶谱,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瑞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监测在ICU病房多重耐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抗生素治疗中介入PCT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结束治疗后的炎性反应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以及各时间内的抗生素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结束治疗后患者的IL-6、白细胞计数以及CPR(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降钙素原监测可指导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促进ICU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君洛;张敬芝;王亨;王泽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颗粒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并对此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迪马Platisil 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结果在1.28~51.10μg/mL之间时,峰面积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为0.9999,回收率为95.83%,RSD为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杜仲颗粒中的绿原酸含量。
作者:李莉;孙夏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相应的抢救治疗以及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改善。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PA)的心理特点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经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调查61例PA患者心理状况,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入院时两组61例患者均有焦虑、抑郁情绪,焦虑症状100.0%,抑郁情绪100.0%。出院时两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均明显低于入院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PA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蔚;孙硕;高淑新;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指端缺损效果。方法本研究共选取拇指指端缺损患者39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选择分别选择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8例经治疗痊愈,植皮区与皮瓣均存活,指端恢复保护性感觉,1例失败,治愈率为97.4%。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在治疗指端缺损中效果理想,操作简单,临床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光;刘壮;金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及血肿周围组织的临床病理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血肿块及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稳定型出血血肿块易于清除,不稳定型出血血肿块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出血较不稳定型血肿多,清除困难;对血肿进行活检,25例稳定型出血中,4例有异常血管团。23例不稳定型出血患者18例血肿内有异常丰富血管团。异常血管团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型脑出血患者,P<0.01;所有活检组织镜下均观察到不同程度水肿和充血、出血点,且毗邻血肿越近,水肿越严重,充血、出血点越多;48例送检标本中,40例观察到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坏死和脑组织软化灶。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可出现异常血管团而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包括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韦滟玟;廖开历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入院的胎膜早破患者680例,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分娩方式等情况对产妇的影响。结果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孕周、产后出血、孕妇感染、分娩方式等情况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的孕妇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延长孕周天数,降低产后出血量,孕妇感染率有所降低,可以明显改善母婴的预后,对母婴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利颜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通过整理近些年洋金花的研究资料,尤其是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本文就洋金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整理,为洋金花的研究发展提供基础。
作者:孙超;于海食;贾强华;宋雨婷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护理宣教指导。结果30例内瘘手术患者通过正确的护理,29例保持良好,1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护士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正确合理护理,使血管通路维持良好,减少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在血液透析内瘘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邢春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别探讨缬沙坦与卡托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有25例。将A组患者每次给予缬沙坦约60mg,B组患者每次给予卡托普利24mg,两组患者每天给药3次,治疗5周以后,通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来进行二者疗效的对比。结果5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较为明显,缬沙坦组总有效率约为84%,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约为76%。二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卡托普利)较高。结论缬沙坦与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治疗作用,但相比之下,缬沙坦的降压效果更突出,同时,缬沙坦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成为治疗高血压的必备良药。
作者:袁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髌骨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利用锁定钢板的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髌骨骨折的一个手术切口,在不剥离骨膜的情况下把骨折复位后用锁定钢板直接行良好的固定,从而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效果良好。
作者:李晓华;李广程;王宏家;郑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伴发心律失常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心力衰竭时伴发的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是导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在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时需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行综合治疗。
作者:刘洋;陈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利用正交试验优化香菇多糖热水浸提工艺,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醇析乙醇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L9(34)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香菇多糖的佳工艺为:浸提时间为90min、时间为80℃、料液比为1∶45、醇析乙醇量为1∶3,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4.88%。
作者:李博;朱俊访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相关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剖宫产患者7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董莹;李帮钰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