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洋金花的现代研究

孙超;于海食;贾强华;宋雨婷

关键词:洋金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摘要:通过整理近些年洋金花的研究资料,尤其是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本文就洋金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整理,为洋金花的研究发展提供基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鱼腥草稳定性实验中挥发油变化情况的研究

    目的:研究鱼腥草药材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确定鱼腥草适宜的贮藏条件及期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加速和长期稳定性实验考察鱼腥草的稳定性,测定不同贮藏时期鱼腥草中挥发油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结果经加速试验,鱼腥草挥发油含量降幅低于3.85%,甲基正壬酮含量下降4.06%~4.76%。经长期稳定性试验,甲基正壬酮含量下降3.25%~4.76%,挥发油下降1.20%~1.28%。结论经稳定性实验,鱼腥草中挥发油量和甲基正壬酮含量在考察期内均略有降低,但未发生显著变化。

    作者:何俊婷;王晓博;曹爱兰;翟帆;惠选柱;王景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CT及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进展探究

    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冠动脉血管成像的两个重要过程。目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主要经历三个阶段,除了CT和磁共振阶段之外,还有数字减影阶段。目前CT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说非常广泛,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辐射较大等缺点,因此研究一种低辐射的CT成像方式非常必要。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使用的不是很广泛,但是却潜力无穷,至于数字减影阶段则已经成为一种金标准。本文主要对CT以及磁共振两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技术,从而更好运用于实际。

    作者:管莱琪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肺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肺癌是中国北方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是该病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为促进术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围术期有计划、有目标地施行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生活指导,达到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的目的。现将肺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陈淑芹;马丹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经阴道彩超诊断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探讨

    目的:对经阴道彩超在盆腔瘀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进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盆腔瘀血综合征78例,对其采取阴道超声进行检查,并对诊断结果展开统计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证实,78例患者中,子宫后位者62例,子宫前位者16例;盆腔瘀血综合征为轻度者44例,中度者25例,重度者9例。所有患者均可观察到典型征象。结论采取阴道超声检查对盆腔瘀血综合征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且在病情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云秀;潘永寿;秦蕾;熊思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黄药子的现代研究进展

    本文就通过查阅近10年有关黄药子的文献,综述黄药子的化学成分,毒性及机制,减毒方法,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为黄药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俊萱;于海食;宋雨婷;贾强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用依那普利单药治疗和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94.87%)大于对照组(87.1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5.13%)小于对照组(12.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适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秋生;张龙秋;王国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消痔灵基底部注射法治疗肛门尖锐湿疣50例

    消痔灵注射液是治疗内痔的一种药物,我们根据其治疗原理用于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经临床观察50例,总有效率100%。具有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法简便,疗程较短,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易于在基层推广的特点。

    作者:庞志;王振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脊柱骨折的临床护理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创伤,手术治疗期间需要预防脊柱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执行各项基础护理,给患者正确的体位,勤翻身,调动患者积极能动地配合护士做好功能锻炼,才能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郭婷婷;王晓芹;张楠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40例

    目的:观察缴师自拟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倍他司汀止晕,尼群地平降血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眩降压汤,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眩晕治愈率9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60%,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血压治愈率7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眩晕伴高血压患者加用缴师自拟清眩降压汤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红霞;李明霞;孟建荣;王婷婷;缴秀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疼痛量表在农村疼痛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疼痛量表在农村疼痛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管理。方法对268例疼痛患者疼痛量表临床应用和护理管理进行探讨。结果268例疼痛患者疼痛初始量化分级平均为2.55级。经规范止痛治疗后,疼痛量化分级:24h平均为0.57级、48h平均为0.34级、72h平均为0.24级、一周后平均为0.15级。重度疼痛止痛处理后30min量化分级为0.83级。24h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142例,占52.99%;部分缓解102例;轻度缓解21例;无效3例。结论疼痛量表能直观地反映患者疼痛变化过程、疼痛部位及性质,同时对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晓红;吴芳;胡秋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感染天数及术后妊娠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可以减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加快患者恢复速度,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郑智;陈海迎;郑晓洁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0例,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相应的抢救治疗以及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改善。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在使用传统熊去氧胆酸胶囊基础上联合腺苷蛋氨酸及前列地尔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25g每天3次口服,共3个月。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每天静滴腺苷蛋氨酸针1g联合前列地尔针20IU治疗,共10d,每月一次,共3次。结果随访3个月,按肝功能改善情况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为82.68%,对照组优良率为65.12%,经统计分析,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可比传统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取得更为良好的疗效。

    作者:赖爱云;吕昭萍;徐健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特殊类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的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特殊类型胆囊结石的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方法技巧。方法对209例腹腔镜下特殊类型胆囊结石(包括充满型胆囊结石、萎缩型胆囊结石、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等)的胆囊切除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在腔镜下手术绝大多数顺利成功切除胆囊,仅发生3个中转开腹案例。结论准确掌握和灵活运用LC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的手术方法,特殊类型胆囊结石行LC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侯宝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全程干预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测、输血补液、输入各种药物的重要通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已经成为多数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的常规办法。尽管在中心静脉导管的材料应用、操作方式、护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经外周血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所伴发的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1]。因此,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进行全程的干预来减少相关性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聪梅;刘瑞芳;张桂仙;丁怀兰;焦德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腹腔镜下成功抢救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合并休克1例报道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63岁,因反复恶心,呕吐,5d加重伴剧烈腹痛1d,意识不清4h于2012年12月13日11:10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9年,高血压达210/100mmHg,口服降压药。脑梗死病史9年,遗留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咖啡样物,无胆汁,无发热。于当地医院诊断“胆囊炎”,静点药物(具体不祥)治疗,症状无好转。入院前1d,进食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难以忍受,高声喊叫。腹痛持续约8h,不能进食,周身大汗。入院前4h,家人呼之无反应。急送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要求患者家属转诊我院治疗。家属将患者送往神经内科门诊,考虑“休克,泛发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静点升压药后收入普外科。发病来,精神萎靡,进食少,大便正常。近1d尿少。入院查体:脉搏测不到,血压测不到。四肢湿冷。意识模糊。慢性消耗性病容。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34次/分,心音弱,A2>P2。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肌呈板样强直。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未引出病理征。腹部穿刺:抽搐淡黄色液体。急查血常规:WBC 13.85×109/L,中性细胞比率80%,RBC 2.69×1012/L,Hgb94 g/L。床头超声:腹腔积液。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休克,泛发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脑血管病后遗症期。入院后,立即予吸氧,扩容,抗休克,抗炎,监测生命体征等抢救治疗。血压逐渐升至130/80mmHg后,行急诊腹腔镜下探查术抢救治疗。术中探查见:腹腔内肝旁,右侧结肠沟,脾窝及盆腔内可见大量淡黄色炎性渗液,并见食物残渣。见右肝叶,膈面有脓苔覆盖较明显,与周围组织粘连。探查胃体前壁,胃窦部未见异常,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约有1.0cm穿孔,周边充血,水肿。吸除炎性渗液,肝脏,胆囊,结肠,阑尾,小肠等脏器未见异常。术中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腹腔大量积液。决定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洗净腹腔内脓苔,胃内容物,炎性积液。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反复彻底冲洗腹腔。放置防腹腔粘连液。于盆腔、穿孔修补旁及脾窝各放置引流管一枚。术中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2日查血生化:ALT 588U/L,GGT 9U/L,AST 328U/L,TP 44/L, ALB 23g/L,GLB 21g/L。BUN 20.6mmol/L,CR 279μmol/L。HDL-L 0.68mmol/L,LDL-L 0.34mmol/L,CHO 1.6mmol/L,TG 0.62mmol/L。术后第2日,腹腔引流出淡黄色液体共约200mL。生命体征平稳,排气。腹腔引流液逐渐减少,至术后第5日,无明显引流液流出。拔出腹腔引流管。术后第2日开始输注人血白蛋白。排气后进食流食。抗炎,扩容,对症治疗。患者术后第3日下床活动。术后第9日。无不适主诉,生命体征平稳。出院。腹腔镜下影像见图1。

    作者:刘志利;聂殿金;孙倩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50例中药面膜配合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根据观察50例中药面膜配合治疗临床痤疮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将50例痤疮患者随机根据自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基础治疗,口服维胺酯胶囊25mg,3次/d,阿奇霉素分散片0.25g,1次/d,连续服用4周,口服加减龙胆泻肝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制中药面膜,治疗时间两组均4周。结果对照组的25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的25例患者痊愈18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我科治疗痤疮在口服维胺酯胶囊和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基础上配合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但是痤疮多发于青年人,单从身体角度治疗,面部大多会留下色素沉着、痤疮坑等,采用自制中药面膜能消除痤疮遗留的色素,使皮肤变得细嫩有光泽,起到美容效果,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展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锁定钢板技术微创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的疗效

    髌骨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利用锁定钢板的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髌骨骨折的一个手术切口,在不剥离骨膜的情况下把骨折复位后用锁定钢板直接行良好的固定,从而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效果良好。

    作者:李晓华;李广程;王宏家;郑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与探讨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检验科接受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痰液样本共108例,对所有痰液样本分别采用金胺“0”荧光染色法与萋-尼染色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1+、2+、3+、4+的检出率,以了解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于结核病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结果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可得,两种方法的总阳性率,2+、3+、4+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1+的诊断阳性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P<0.05.结论采用金胺“0”荧光染色法对结核病进行细菌学检验,其检出率与萋-尼染色法相比相似,但1+检出率明显优于萋-尼染色法。因此本文认为该方法对于病变较轻的结核病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苏新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4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及血肿周围组织的临床病理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血肿块及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稳定型出血血肿块易于清除,不稳定型出血血肿块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出血较不稳定型血肿多,清除困难;对血肿进行活检,25例稳定型出血中,4例有异常血管团。23例不稳定型出血患者18例血肿内有异常丰富血管团。异常血管团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型脑出血患者,P<0.01;所有活检组织镜下均观察到不同程度水肿和充血、出血点,且毗邻血肿越近,水肿越严重,充血、出血点越多;48例送检标本中,40例观察到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坏死和脑组织软化灶。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可出现异常血管团而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包括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韦滟玟;廖开历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