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P-HPLC法测定杜仲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李莉;孙夏荣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杜仲颗粒, 绿原酸, 含量
摘要:目的: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颗粒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并对此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迪马Platisil ODS C18(250×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结果在1.28~51.10μg/mL之间时,峰面积与进样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为0.9999,回收率为95.83%,RSD为1.8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杜仲颗粒中的绿原酸含量。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酶谱水平改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水平改变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儿共31例,中度患儿39例,重度患儿共10例,分别作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均为正常新生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新生儿均清晨取静脉血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酶(α-HBDH)。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酶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容易合并心肌损伤,而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心肌损伤可加重,检测心肌酶谱,有助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瑞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玄参研究资料的分析,重点对对玄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表明玄参含有环烯醚萜和苯丙素苷两类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实验表明这两类主要成分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是一致的,是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其中的苯丙素苷类成分有明显的抗炎、保肝、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因此,应该重视苯丙素苷类成分,才能更好地反映玄参的内在质量。

    作者:张召强;李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48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及血肿周围组织的临床病理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血肿块及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稳定型出血血肿块易于清除,不稳定型出血血肿块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出血较不稳定型血肿多,清除困难;对血肿进行活检,25例稳定型出血中,4例有异常血管团。23例不稳定型出血患者18例血肿内有异常丰富血管团。异常血管团发生率明显高于稳定型脑出血患者,P<0.01;所有活检组织镜下均观察到不同程度水肿和充血、出血点,且毗邻血肿越近,水肿越严重,充血、出血点越多;48例送检标本中,40例观察到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坏死和脑组织软化灶。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可出现异常血管团而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包括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

    作者:韦滟玟;廖开历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相关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剖宫产患者79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行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董莹;李帮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消痔灵基底部注射法治疗肛门尖锐湿疣50例

    消痔灵注射液是治疗内痔的一种药物,我们根据其治疗原理用于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经临床观察50例,总有效率100%。具有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法简便,疗程较短,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易于在基层推广的特点。

    作者:庞志;王振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之间收治的2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CABG的围手术期所给予的护理措施进行全面的总结。结果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护理,2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未出现死亡,顺利出院。结论在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围手术期,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怀芹;刘怀杰;付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3例宫颈肿瘤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全程用心高效护理,113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痊愈89例,明显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92%。结论通过对113例宫颈肿瘤患者的护理观察,做好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左佳;姜霞;钱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锁定钢板技术微创治疗髌骨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的疗效

    髌骨骨折合并胫骨上端骨折利用锁定钢板的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髌骨骨折的一个手术切口,在不剥离骨膜的情况下把骨折复位后用锁定钢板直接行良好的固定,从而减少骨折处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效果良好。

    作者:李晓华;李广程;王宏家;郑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血脂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采用血脂康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在对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观察组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显著,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真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5~65岁,平均56.5岁。左侧20例,右侧30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摔伤35例。按Frykman分型:Ⅰ型23例,Ⅱ型15例,Ⅲ型6例,Ⅳ型3例,Ⅴ型1例,Ⅵ型2例。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8 h内就诊。结果5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于8周内愈。本组未发生腕关节无力,僵硬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治愈45例,好转5例,未愈0例。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好、费用低,应作为治疗该类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国昌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丙戊酸钠薄膜衣片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薄膜衣片的制备方法。方法分别用全水型和醇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对该素片进行包衣,与该品种同规格糖衣片同时进行稳定性考察比较。结果用全水型和醇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对该产品素片进行包衣后,当增重达到(3.5±0.3)%时,本品6个月时的水分含量分别为6.3%、6.6%,糖衣片为8.9%,其他项目比糖衣片也显出一定的优势,且均符合规定。结论按该工艺生产的丙戊酸钠薄膜衣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大生产需要。

    作者:胡崇茂;陈佩英;胡晓晓;高磊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应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不能以器质性疾病解释而见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和食后饱胀、腹部胀气、暖气、早饱、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属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本病虽经客观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胃镜检查仅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但却可使部分患者痛苦不堪,甚至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大大降低生活治疗,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越来越被重视。本病多属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的范畴。

    作者:项光烨;李晓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全程干预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对危重症患者的监测、输血补液、输入各种药物的重要通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已经成为多数医院重症监护中心的常规办法。尽管在中心静脉导管的材料应用、操作方式、护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经外周血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所伴发的各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医院内常见的感染之一[1]。因此,对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进行全程的干预来减少相关性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聪梅;刘瑞芳;张桂仙;丁怀兰;焦德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78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阶段,医院78例胆囊结石患者,在手术之前由B超和CT将病情确诊。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照组接受胆囊切除术,观察组的患者接受胆道镜的微创保胆术。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一系列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手术时间等各项指标都比对照组要好。结论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效果良好,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强的有效性,是一种对患者生存质量能够显著提高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杨川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患者,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68例患者中满意率高达98.53%,不满意人数仅有1例。结论给予老年患者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使患者精神愉悦。

    作者:张丽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行T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33±0.52)、(1.83±0.7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67±0.82)分(P值<0.05)。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由术前的(70.67±9.61)%降为(20.67±6.15)%,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4例,良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外侧麻木,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薛双桃;夏太宝;戎祖华;艾田;郑张安;陈小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制定有计划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对策,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5例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操作方法和程序进行回顾总结,对置管期间发生的静脉炎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结果5例老年胃癌在PICC置管3d后,出现上臂沿PICC管走向处红、肿、热、痛现象,并且沿前臂静脉行走出现红色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等静脉炎的症状;经检查确定为血栓性静脉炎,遵医嘱使用静脉抗凝药物,同时给予聚维酮碘药膏外敷与红外线照射局部理疗,上臂红肿处1周后消失。结论保护静脉是老年胃癌患者能够顺利进行化疗的前提,为了预防老年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作为专科护士必须认真执行PICC置管操作规程,一旦发现血栓性静脉炎,应该立即采取应对护理措施,可以防止产生严重后果,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危害。

    作者:王金梅;刘春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CT及磁共振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进展探究

    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冠动脉血管成像的两个重要过程。目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主要经历三个阶段,除了CT和磁共振阶段之外,还有数字减影阶段。目前CT成像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说非常广泛,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辐射较大等缺点,因此研究一种低辐射的CT成像方式非常必要。当前磁共振成像技术使用的不是很广泛,但是却潜力无穷,至于数字减影阶段则已经成为一种金标准。本文主要对CT以及磁共振两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技术,从而更好运用于实际。

    作者:管莱琪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措施,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护理宣教指导。结果30例内瘘手术患者通过正确的护理,29例保持良好,1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结论护士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正确合理护理,使血管通路维持良好,减少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在血液透析内瘘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邢春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防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首要治疗方法。目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明确表明其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但是,在开通闭塞冠状动脉后,除外机械闭塞的情况下,出现血流减慢(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

    作者:汤占伟(综述);冯玉宝(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