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刘学义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症, 中西医结合, 对症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C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CN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加行中医疗法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N,可明显改善疗效,值得深究推广。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32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24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术眼眼压都下降,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4.38±1.56)mmHg,术后平均眼压(15.16±1.38)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t=25.0415,P<0.05),除1例因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无提高外,其余患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χ2=29.0714, P<0.05)。所有患眼术后前房均加深,平均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1±0.65)mm,增加到术后的(3.26±0.72)mm,二者差异有显著性(t=9.6225,P<0.05)。术后前房角宽度均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洪文;谭耀坤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和鼻侧切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9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和鼻侧切术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每组分别为41例、35例33例。结果术后,发现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组中Ⅲ级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率(14.3%)明显低于鼻内镜组(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中Ⅱ级、Ⅲ级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率(10.5%,22.2%)明显低于鼻侧切术组(27.8%,28.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现三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内镜组中Ⅱ级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明显低于鼻侧切术组患者(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组中Ⅱ级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5%)明显低于鼻侧切术组患者(2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组中Ⅲ级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明显低于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组(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在I~Ⅱ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对于Ⅲ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进行治疗,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效果良好。

    作者:王海瑞;刘伟杰;赵俊亭;许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90后不同知识层次实习护生个性化护理带教

    为了使实习护士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未来形成其优良的工作作风,同时提升工作能力的目的,针对90后这一群体的特性,在实习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实习教学,采取个性化护理带教、有效的言传身教、有目的的因材施教及结合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更深地领悟护理工作的真谛和专业魅力。

    作者:杨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某地区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与结肠息肉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开封地区结肠息肉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与该地区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开封地区三级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4468例,对确诊为结肠息肉患者1246例患者采用固定问卷模式,调查受试者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均获得完整资料,并对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封地区结肠息肉总检出率27.88%,男多于女,年龄集中在50~69岁,城市居民多于农村居民,肥胖、吸烟、饮酒者结肠息肉多发,饮食成分变化和当地农作物种类也明显影响当地结肠息肉的发生。结论结肠息肉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肥胖、吸烟、饮酒关系密切,与当地饮食成分变化及农作物种类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杨文义;韩大正;闫春晓;朱彦红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胎儿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

    目的:讨论在妊娠期内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标比值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产科诊断后的80例晚期妊娠孕妇,其中正常妊娠者42例,作为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者3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S/D值,并对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各项指标比值进行计算。结果观察组中胎儿脐动脉阻力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1),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标则均较对照组偏低(P<0.05),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标比值较正常组高(P<0.01)。若以脐动脉S/D值>4,阻力指数>0.7,大脑中动脉S/D值<4,阻力指数<0.6的标准来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利用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指标比值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

    作者:杜建文;万辉;刘文博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穿心莲内酯速释片的制备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了穿心莲内酯的固体分散体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了一种穿心莲内酯的速释片剂。结果表明该制剂可以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情况,并显著降低该药物口服的不良口感。

    作者:陈美仪;陈倩萍;黎凤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干预现状及对策

    目的:综述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的干预现状,发现我国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采用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进行文件检索,检索2007年至今国内外关于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文献,通过文献阅读、归纳整理、分析提炼重要信息写成论文。结果西方国家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使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降低,我国老年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服药依从性差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老年冠心病的康复,而基于“知信行”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结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对策是健全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体制,加大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力度和形式。

    作者:杨阳;季梅丽;常芸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C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CN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加行中医疗法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N,可明显改善疗效,值得深究推广。

    作者:刘学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AECOPD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其中常规组37例,干预组2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住院时间。结果两组AECOPD患者对比中,干预组护理有效率为84.6%,治疗组护理有效率为45.9%,干预组优于治疗组,两组护理有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AECOPD患者的护理观察研究中,实施有效地护理,对于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效果显著,大大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亚静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良反应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他汀类药物对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此进行观察和防范。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100例高血脂症患者,所有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后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主要有用药指导、特殊不良反应处理以及心理干预等。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之后都没有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等等严重后果,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严格的掌握他汀类药物的适应证,并且严密观察患者在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于高脂血症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成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将我院2006年9月起至2008年9月止攻击62例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并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结果治愈患者的人数为46人,病情改善的患者人数为14人,无效患者的人数为2人,总的有效率为96.6%,由此可见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结论按照中药治疗的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疗治,治愈率非常高,复发率较低,副作用相对减少,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对于广大医院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余鸿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微创小切口截骨术治疗拇外翻

    目的:一种微创小切口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共40例,男6例,女34例: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近节趾骨近端内侧、第1跖骨远端,跖骨头下做微型切口,行骨赘切除、截骨,用“8”字绷带通过踝部在1~2趾间固定,后用胶布粘牢。结果本组优36例,良4例。结论微创小切口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效果较好。

    作者:陈秀林;孙刚;李克;冯雷;孟显举;邓存宁;王中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病史,常规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分析以探讨此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红,可见坏死。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肿瘤的主要部分区域主由立方和梭形细胞形成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部分呈条索状,肿瘤间可见大量嗜碱性黏液。部分区域黏液不明显,细胞体积较小,梭形,核级别低。但肾门淋巴结可见转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7(-), CK(H)-,CK(L)-,CK19(++)、CK20-,Vimentin+,广谱CK(+++)、CEA-,EMA+,Villin-,CD10-,TTF-1-,Ki67(+,1%)。结论文献报道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异型性小,Ki67指数不高。但此例患者肿物较大,且有肾门淋巴结转移,考虑为病程较长所致。

    作者:唐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物理药剂的现状及分析

    药剂学的持续发展推动其进入到现代伦理的发展过程中来,作为药剂学重要分支的物理药剂学也逐渐受到各大研究机构的充分重视并被作为高校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一些医学院校将物理药剂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科在医学院校中专门开设。由于我国针对物理药剂学的研究较少,未来在这样一个新型的领域中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探索和研究。本文通过对物理药剂意义和性质的分析来深入了解物理药剂的现状。

    作者:徐龙;邹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含洁尔灭类消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探讨

    目的:建立含洁尔灭类消毒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薄膜过滤法,采用2%硫代硫酸钠的1%氯化钙溶液作中和剂0.1%蛋白胨水溶液作为冲洗剂,消除洁尔灭的杀菌性。结果与结论本方法能有效的检出检品的微生物状况。

    作者:邢亚非;张健;黄波;沈莉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小儿外科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评价并探讨小儿外科手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小儿外科患者,在手术后的护理方法以及治疗的基本状况,进行总结其护理的经验和体会。结果调查的患者中治愈27例,出现并发症3例,其治愈率达到了90%。结论由于小儿外科手术后具有独特的病理特点与护理的需求。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临床护理的方法,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耐心与细心,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王敏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与相关度。方法从2010年5月5日至2013年5月5日,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共有300位,其中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90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110位,然后对他们进行询问,询问的方式是:试卷问答。之后,通过他们所做的试卷,总结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结果由于社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支持,他们的生活质量都随之提升,并且病症也加快了康复的速度。结论社会支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生活中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度以及相关度都很高,社会支持能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情变好,心境开阔,生活安定,进而增强他们的心脏的恢复度以及诊疗心肌梗死的有效度。

    作者:吕晓鹏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谈临床药师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

    临床药学是指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即是在患者身边开展药学服务[1]。而临床药师是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安喜峰;赵成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体外生命支持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

    胃肠外科近年来在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众多突破和进展,如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微创外科等,都为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目前临床实践来看,制约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围手术期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现象以及手术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随着体外生命支持即替代治疗理念的提出和临床研究实践的进展,这些替代治疗技术为胃肠外科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起了积极作用。下面我们以其中较为典型的三种替代治疗方式为例,对近年来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李伟邦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6例临床资料。结果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阳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