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对1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病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均P<0.01),慢性病患者TSC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P<0.01),TSCS值与SDS、SAS值均呈负相关性(均P<0.01)。结论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水平较差,焦虑抑郁情绪能够降低自我评价,临床治疗中应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成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并发糖尿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98.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并发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入院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止血对症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出血量、满意评分等。结果治疗组的心理、社会、担心焦虑、躯体不适、满意程度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住院期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戴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一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对Cobbs角超过90°的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内固定矫形系统都无法取得满意疗效,且一次性矫正角度过大,有发生脊柱损伤导致截瘫的危险。我科应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是通过头盆环持续、缓慢地撑开牵引,既避免了脊髓不可逆损伤,又取得了单纯内固定矫形所无法取得的疗效。
作者:黄小敏;苏冰梅;罗爱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管理循环方法制定年度护理质控方案,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卫医发[2008]27号)要求,自行设计病区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标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科室2008年至2011年的年度评测结果进行四个方面评测。结果以2008年为年度评测基点,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年度PDCA管理循环护理质量评测分数分别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尤以各年度基础护理质量和安全质量提高显著。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制定临床护理操作流程及监督评估标准,可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并可推动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合理地发展。
作者:赵艳晶;纪秀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尿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导尿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9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2月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22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HFMEA方法,通过组建HFMEA团队,绘制妇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流程图,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并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过程中及时校正与调整。结果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指数( RPN)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护士对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能力满意度及患者对防范尿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质量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优化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护士护理风险应对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敏;郭爱华;陈敏;于桂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 EWS)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和死亡的预测,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14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EWS分值在1~3分区间、4~6分区间、≥7分不同区间患者病情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EWS不同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1~3分区间1.30%,4~6分区间12.50%,≥7分死亡率高达68.75%。各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②EWS评分各分值区间病情程度分辨:1~3分区间病情相对稳定,有潜在病情变化风险;4~6分区间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快;≥7分病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结论 EWS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及死亡的预测有较强的分辨力,是护士快速判断病情变化的实用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伟玲;陆皓;苏娟;王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舒适护理对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检查老年患者焦虑情绪、图像质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4例行MSCTA检查且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3.58±6.71),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率波动率(>10次)和图像合格率为11.82%和96.4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MSCTA 检查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6%和100%,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消除MSCTA检查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心率波动,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秀梅;毕纯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内科治疗室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66例留取清洁中段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33)和改良组( n=233);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改良组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前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应用自制长柄套及镂空式坐椅等辅助用具留取清洁中段尿;统计对照组及改良组清洁中段尿标本污染例数,比较2组的污染率。结果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后,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后,可以明显降低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
作者:姚瑶;王桂玲;李琴;尹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聘任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本地区医院709位聘任制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及SCL-90测评,经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学历、医院体制、职称、薪水待遇对护士的躯体化因素影响(P<0.05),医院体制、学历、职称晋升、薪金待遇(包括福利)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存在着影响,公立医院上述情况对护士的影响较小;民营医院对护士的影响较大,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水平较差(P<0.05),心理影响因素较多。受心理因素影响使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患者满意率。结论本研究就当前民营医院聘任制护理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作者:杨丽霞;应文娟;黄海星;刘丽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随访模式,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周,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产妇SAS与SDS在入院前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周后再次评定,观察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褥期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燕;周梅娟;黄宇松;李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孕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柔性管理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对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之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使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还能够显著地降低在临床护理中的差错率。
作者:徐金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某医院选择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7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1.05)天,(15±1.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8%,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对于改善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病区环境,护理服务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病区环境进行评估,找出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好实施前的必备工作,运用五常法,改进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优化护理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法并进行管理。结果经过1年的实施,泌尿甲乳外科和骨外科病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病区环境整洁、有序、舒适、安全、安静,清洁责任分工明确,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又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医院对护士工作效率和业务素质的考核成绩达优率,由“五常法”实施前63.46%、51.92%分别达到90.38%、86.53%以上,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服务和科室环境卫生的满意度,由“五常法”实施前77.20%、69.52%分别达到93.98%、95.43%,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五常法”的应用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忠玲;方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产时教育引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分娩三产程护理;观察组产妇从入产房至产后2 h,依据产程不同时段给予不同教育引导。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 HAD)、分娩知识问卷表、服务态度满意率问卷及产后抑郁量表( EPDS)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服务态度满意分值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时教育引导有利于帮助产妇掌握分娩知识及技巧;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分娩结局,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江秀敏;郭胜斌;金丽珠;刘秀武;陈起燕;黄欣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鲜土豆片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的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预防,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湿敷预防,比较二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静脉输注化疗药外渗患者及早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可以常规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将2010年1~12月的29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12月的30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对照组患者的筛查工作中查找并分析问题,对观察组患者筛查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重视人文关怀,加强护患有效沟通,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年后,观察组患者结核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的筛检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周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总结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62例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抗感染、扩血管、氧疗、强心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平喘祛痰治疗,部分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加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钠10000 U,Bid,7 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BPC、全血高切黏度、FEV1、Fbg间差异显著( P<0.05),治疗期间均未有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在对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微泵治疗,可改善心肺功能;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莫裕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本院的18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9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生存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情况、健康知识知晓度、生存质量、菌斑指数( PI )、龈沟出血指数( SBI )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出现显著的变化,且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述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SAS及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护理前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101±8)分,观察组得分为(129±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初诊时,PI及SBI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PI及SBI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状况转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生存质量也有明显提高,PI与SBI值也有明显地下降,效果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敏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的模式下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22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糖尿病肾病药物常规治疗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教育告知其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依从性的必要性及治疗过程中的难度等,经常对患者进行各种鼓励,树立健康信念模式,出院后以家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教育延伸服务,出院8个月后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出院8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由于对病情,对健康意识的强化与了解,其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饮食治疗依从性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5)。结论恰当的组织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信念教育,不但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而且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作者:何诚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