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杰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总结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62例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抗感染、扩血管、氧疗、强心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平喘祛痰治疗,部分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加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钠10000 U,Bid,7 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BPC、全血高切黏度、FEV1、Fbg间差异显著( P<0.05),治疗期间均未有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在对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微泵治疗,可改善心肺功能;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莫裕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舒适护理对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检查老年患者焦虑情绪、图像质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4例行MSCTA检查且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3.58±6.71),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率波动率(>10次)和图像合格率为11.82%和96.4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MSCTA 检查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6%和100%,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消除MSCTA检查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心率波动,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秀梅;毕纯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鲜土豆片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的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预防,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湿敷预防,比较二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静脉输注化疗药外渗患者及早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可以常规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采用自控型镇痛泵剖宫产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镇痛;观察组116例,给予自控型镇痛泵镇痛。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显效率为37.07%,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的比例;观察组无效率仅为4.31%,明显低于对照组20.24%的比例;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开奶时间分别为(18.93±5.21)h、(24.08±5.04)h和(26.45±4.2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31.03%的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1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采取自控型镇痛泵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式,有利于产妇早期康复。
作者:许巧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内科治疗室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66例留取清洁中段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33)和改良组( n=233);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改良组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前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应用自制长柄套及镂空式坐椅等辅助用具留取清洁中段尿;统计对照组及改良组清洁中段尿标本污染例数,比较2组的污染率。结果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后,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后,可以明显降低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
作者:姚瑶;王桂玲;李琴;尹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某医院选择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7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1.05)天,(15±1.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8%,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高压电位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天津唐邦TB-6800 A型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疏导,授以合理情绪疗法知识,患者同时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等综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阴性对照研究,以HAMD量表作为评定量化指标。结果对2010年4~9月88例抑郁症患者采取高压电位配合药物的综合性治疗,97%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自诉躯体症状改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2%患者未见明显疗效。 HAMD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患者总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电位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作者:朱蔼;时德菊;孙秀媛;庄二阳;周勤;王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在骨科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导尿;实验组患者在经诱导排尿无效情况下,采用间歇性导尿术。比较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 h)、发生尿道疼痛、重新留置尿管及实验室检查的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发生尿道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发生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术对骨科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能够缩短患者自行排尿时间,减少患者尿道疼痛的发生。
作者:李晓莲;叶慧婕;张虹;肖育卿;侯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与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残留症状的影响。方法为避免沾染效应,收集2011年1月至6月对照组资料50例,2011年7月至12月实验组资料50例。实验组是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每周给予2次心理干预,包括20 min的动机访谈和20 min的健康指导;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1次为期15 min的电话指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实验组抑郁复发率、焦虑( SAS)、抑郁( SDS)、症状自评( SOL-90)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应对方式、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认知行为转变、自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动机访谈与健康教育的综合应用,对抑郁症残留症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魁灵;庞爱华;曹起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的思维方式对癌症知情的住院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的2010年1月至12月176例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对照组),与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2011年1月至12月176例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情绪变化( P<0.01)、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科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提高化疗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对提高肿瘤科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汪新菊;潘谷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实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12周(每周3次),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医嘱加常规模式,予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知晓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健康理念形成率,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2BREF)分别在教育前和出院时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2周末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理念形成率高于对照组,12周末NOSIE、WHOQOL2 BREF 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行动研究法可减轻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侯秀梅;韩凤珍;胡春风;魏秋菊;高晓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出院时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复查,不加家庭护理干预;实验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和定期回院复查外,以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程度及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鼻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血压,从而预防鼻出血的复发。
作者:苏文婷;张子平;张幼恋;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持续静脉输液时因为输注时间较长,患者的肢体较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致使患者自感不适,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多数患者会活动肢体,这就很容易导致液体的渗漏。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液体渗漏,来不及到治疗室端盘,拔针后直接将污染的一次性头皮针头连同输液器一并悬挂于输液架上,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经过改良,我们利用废弃的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来防止此类针刺伤,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晓芳;张娟;傅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随访模式,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周,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产妇SAS与SDS在入院前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周后再次评定,观察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褥期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燕;周梅娟;黄宇松;李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供应室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重视质量督导全过程,重视全过程质量控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健全、完善和改进各项工作。结果在质量持续改进实施后,供应室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灭菌质量以及发放质量的不合格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上午常规物品送达科室、下午常规物品送达科室、临时急需物品送达科室的时间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供应室服务态度、及时供给、收送工作、有效沟通的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供应室集中管理模式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曾燕;吴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对护士临床进行血糖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442名从事血糖监测操作的护士进行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及实施1年后血糖监测理论和操作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全院68.55%的护士没有参加过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的知识培训,37.78%的护士知道血糖仪的适用范围,15.16%的护士知道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原理,12.67%的护士知道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用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73.76%的护士知道当采血量不足时用力挤压手指增加血量。实施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1年后,护士对血糖仪检测范围、应用价值、影响因素、原理、简单维护、储存及操作等认知与规范化管理实施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对院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护士血糖监测知识及操作水平,规范院内血糖监测的管理。
作者:黄玉容;杨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另取75例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HBV的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宋美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入院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止血对症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出血量、满意评分等。结果治疗组的心理、社会、担心焦虑、躯体不适、满意程度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住院期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戴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6例住院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评价患者的自我认知状况。结果干预后,除自我批评因子外,TSCS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秦华;王秀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压力及其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住院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房普通护理;研究组则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观察时间4w。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研究组的心理压力总分、紧张感、失控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除偏执、精神病性外,研究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问题,有助于患者心理康复。
作者:田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