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宋美茹

关键词:健康教育,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另取75例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HBV的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的疗效,总结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62例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给予抗感染、扩血管、氧疗、强心利尿、维持电解质平衡、平喘祛痰治疗,部分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加用微量泵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低分子肝素钠10000 U,Bid,7 d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BPC、全血高切黏度、FEV1、Fbg间差异显著( P<0.05),治疗期间均未有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在对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微泵治疗,可改善心肺功能;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莫裕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探讨产时教育引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身心健康的作用

    目的探讨产时教育引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分娩三产程护理;观察组产妇从入产房至产后2 h,依据产程不同时段给予不同教育引导。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 HAD)、分娩知识问卷表、服务态度满意率问卷及产后抑郁量表( EPDS)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服务态度满意分值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时教育引导有利于帮助产妇掌握分娩知识及技巧;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分娩结局,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江秀敏;郭胜斌;金丽珠;刘秀武;陈起燕;黄欣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将2010年1~12月的29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1~12月的308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对照组患者的筛查工作中查找并分析问题,对观察组患者筛查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重视人文关怀,加强护患有效沟通,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1年后,观察组患者结核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的筛检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周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氧性脑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54例,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在常规护理、吸氧及高压氧舱治疗的基础上,给患儿一系列早期干预措施,从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运动、肢体运动及俯卧运动及水疗法对患儿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重度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较中度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缺氧缺氧性脑部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儿体内的SOD活性升高,降低MDA水平。

    作者:李永莲;邱燕碧;邱晓敏;劳彩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有机磷中毒性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有机磷中毒性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家庭关怀度问卷( APGA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对64例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肌病患者进行评估。根据APGAR评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比较2组的生活质量;根据GSES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家庭关怀度好组患者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家庭关怀度差组( t=4.18、12.26、8.7810.46,P<0.01),而低自我效能组患者的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明显低于高自我效能组(t=4.79、11.96、7.78、10.86,P<0.01)。结论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效能感对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庞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医院聘任制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医院聘任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本地区医院709位聘任制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及SCL-90测评,经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学历、医院体制、职称、薪水待遇对护士的躯体化因素影响(P<0.05),医院体制、学历、职称晋升、薪金待遇(包括福利)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存在着影响,公立医院上述情况对护士的影响较小;民营医院对护士的影响较大,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水平较差(P<0.05),心理影响因素较多。受心理因素影响使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患者满意率。结论本研究就当前民营医院聘任制护理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作者:杨丽霞;应文娟;黄海星;刘丽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04例晚期癌症临终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疗效、心理状态、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邱惠玉;丁少冰;傅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废弃静脉留置针肝素帽的再利用

    持续静脉输液时因为输注时间较长,患者的肢体较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致使患者自感不适,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多数患者会活动肢体,这就很容易导致液体的渗漏。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液体渗漏,来不及到治疗室端盘,拔针后直接将污染的一次性头皮针头连同输液器一并悬挂于输液架上,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经过改良,我们利用废弃的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来防止此类针刺伤,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晓芳;张娟;傅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住院时间>2周的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测量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勤;唐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肌无力患者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治疗均采用激素阶梯疗法,必要时加用溴吡斯的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随访1年时的临床疗效,并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出院1月、6月及1年时各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出院1年后干预组临床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赵娅君;孙欣;刘乃英;张敏;田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内科治疗室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66例留取清洁中段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33)和改良组( n=233);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改良组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前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应用自制长柄套及镂空式坐椅等辅助用具留取清洁中段尿;统计对照组及改良组清洁中段尿标本污染例数,比较2组的污染率。结果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后,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后,可以明显降低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

    作者:姚瑶;王桂玲;李琴;尹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6例住院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评价患者的自我认知状况。结果干预后,除自我批评因子外,TSCS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秦华;王秀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期预警评分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 EWS)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和死亡的预测,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14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EWS分值在1~3分区间、4~6分区间、≥7分不同区间患者病情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EWS不同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1~3分区间1.30%,4~6分区间12.50%,≥7分死亡率高达68.75%。各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②EWS评分各分值区间病情程度分辨:1~3分区间病情相对稳定,有潜在病情变化风险;4~6分区间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快;≥7分病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结论 EWS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及死亡的预测有较强的分辨力,是护士快速判断病情变化的实用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伟玲;陆皓;苏娟;王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压电位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电位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天津唐邦TB-6800 A型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疏导,授以合理情绪疗法知识,患者同时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等综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阴性对照研究,以HAMD量表作为评定量化指标。结果对2010年4~9月88例抑郁症患者采取高压电位配合药物的综合性治疗,97%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自诉躯体症状改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2%患者未见明显疗效。 HAMD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患者总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电位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作者:朱蔼;时德菊;孙秀媛;庄二阳;周勤;王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祛痰治疗在COPD缓解期患者家庭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综合祛痰治疗在COPD缓解期患者家庭护理中的疗效。方法120例于本院治疗的COPD患者,出院后被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沐舒坦片及复方鲜竹沥祛痰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加复方鲜竹沥祛痰治疗,一年后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症状评估对照组mMRC分级0~1患者34例(57.0%),观察组47例(7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评估GOLD1~2对照组39例(65.0%),观察组46例(77.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6);每年急性加重次数评估≤1次对照组15例(25.0%),观察组28例(4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评估,两组家庭治疗一年内均无死亡患者,观察组在代谢综合征、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P=0.03);综合评估,对照组A组11例(18.3%),观察组21例(35.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0.04),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D组25例(46.7%),观察组11例(18.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口服复方鲜竹沥化痰治疗在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推广使用。

    作者:许传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应用90项症状自评表( SCL-90)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GQOLI-74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能消除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廖少玲;曾三梅;周晨慧;刘梅;李小林;杨伟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鲜土豆片对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鲜土豆片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的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预防,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湿敷预防,比较二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静脉输注化疗药外渗患者及早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可以常规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便秘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6个月后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刘玉珍;龚华庸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出院时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复查,不加家庭护理干预;实验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和定期回院复查外,以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程度及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鼻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血压,从而预防鼻出血的复发。

    作者:苏文婷;张子平;张幼恋;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ICU护理因素致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ICU护理因素所致院内感染的情况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10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另外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ICU住院患者10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 n=41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n=635例)按照前面所总结的护理对策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2011年3月以前,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医院内感染的ICU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主要比例,而<35岁所占比例明显较小;发生感染的基础疾病中以多发性创伤和脑血管病为主;而发生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8例(1.26%)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8.74%的比例;613例(96.54%)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觉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84.47%的比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和护患关系的融洽,可以作为ICU常规护理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