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李伟勤;唐文波

关键词:心理干预, 青壮年, 急性心肌梗死,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住院时间>2周的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测量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废弃静脉留置针肝素帽的再利用

    持续静脉输液时因为输注时间较长,患者的肢体较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致使患者自感不适,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多数患者会活动肢体,这就很容易导致液体的渗漏。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液体渗漏,来不及到治疗室端盘,拔针后直接将污染的一次性头皮针头连同输液器一并悬挂于输液架上,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再次穿刺时发生针刺伤,经过改良,我们利用废弃的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来防止此类针刺伤,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晓芳;张娟;傅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新鲜土豆片对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鲜土豆片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的需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预防,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湿敷预防,比较二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静脉输注化疗药外渗患者及早应用新鲜土豆片外敷,可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可以常规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谵妄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ICU住院谵妄患者的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个体化优质护理模式。方法对本院ICU住院的176例谵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及分型护理,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采用CAM-ICU量表、APACHEⅡ评分表及谵妄筛选检查表( ICDSC)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谵妄状态较前明显改善,( ICDSC)、CAM-ICU评分表、APACHEⅡ评分表各种平均分值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强化护理干预配合分型护理、个体化优质护理等措施,能有效改善谵妄患者多种症状,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缩短谵妄持续时程,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映红;杨本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入院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止血对症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出血量、满意评分等。结果治疗组的心理、社会、担心焦虑、躯体不适、满意程度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住院期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戴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ICU护理因素致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ICU护理因素所致院内感染的情况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10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另外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ICU住院患者10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 n=41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n=635例)按照前面所总结的护理对策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2011年3月以前,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医院内感染的ICU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主要比例,而<35岁所占比例明显较小;发生感染的基础疾病中以多发性创伤和脑血管病为主;而发生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8例(1.26%)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8.74%的比例;613例(96.54%)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觉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84.47%的比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和护患关系的融洽,可以作为ICU常规护理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期预警评分在神经内科监护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 EWS)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和死亡的预测,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14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EWS分值在1~3分区间、4~6分区间、≥7分不同区间患者病情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EWS不同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1~3分区间1.30%,4~6分区间12.50%,≥7分死亡率高达68.75%。各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②EWS评分各分值区间病情程度分辨:1~3分区间病情相对稳定,有潜在病情变化风险;4~6分区间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快;≥7分病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结论 EWS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及死亡的预测有较强的分辨力,是护士快速判断病情变化的实用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伟玲;陆皓;苏娟;王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6例住院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评价患者的自我认知状况。结果干预后,除自我批评因子外,TSCS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秦华;王秀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干预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住院时间>2周的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测量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勤;唐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方式对老年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本院的18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9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生存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情况、健康知识知晓度、生存质量、菌斑指数( PI )、龈沟出血指数( SBI )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出现显著的变化,且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述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SAS及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护理前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101±8)分,观察组得分为(129±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初诊时,PI及SBI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PI及SBI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状况转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生存质量也有明显提高,PI与SBI值也有明显地下降,效果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敏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柔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孕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柔性管理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对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之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使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还能够显著地降低在临床护理中的差错率。

    作者:徐金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间歇性导尿术在骨科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在骨科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导尿;实验组患者在经诱导排尿无效情况下,采用间歇性导尿术。比较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 h)、发生尿道疼痛、重新留置尿管及实验室检查的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发生尿道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发生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术对骨科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能够缩短患者自行排尿时间,减少患者尿道疼痛的发生。

    作者:李晓莲;叶慧婕;张虹;肖育卿;侯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压力及其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住院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房普通护理;研究组则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观察时间4w。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研究组的心理压力总分、紧张感、失控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除偏执、精神病性外,研究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问题,有助于患者心理康复。

    作者:田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型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自控型镇痛泵剖宫产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镇痛;观察组116例,给予自控型镇痛泵镇痛。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显效率为37.07%,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的比例;观察组无效率仅为4.31%,明显低于对照组20.24%的比例;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开奶时间分别为(18.93±5.21)h、(24.08±5.04)h和(26.45±4.2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31.03%的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1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采取自控型镇痛泵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式,有利于产妇早期康复。

    作者:许巧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负性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对1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病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均P<0.01),慢性病患者TSC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P<0.01),TSCS值与SDS、SAS值均呈负相关性(均P<0.01)。结论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水平较差,焦虑抑郁情绪能够降低自我评价,临床治疗中应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成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使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陕西省某医院选择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70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1.05)天,(15±1.0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8%,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过敏性紫癜患儿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科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路径的思维方式对癌症知情的住院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的2010年1月至12月176例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对照组),与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2011年1月至12月176例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情绪变化( P<0.01)、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面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科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悲观等负性情绪、提高化疗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对提高肿瘤科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汪新菊;潘谷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内科治疗室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466例留取清洁中段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33)和改良组( n=233);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改良组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前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在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应用自制长柄套及镂空式坐椅等辅助用具留取清洁中段尿;统计对照组及改良组清洁中段尿标本污染例数,比较2组的污染率。结果按照传统方法留取清洁中段尿,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改良后,对比对照组和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对照组和改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清洁中段尿的留取方法后,改良组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清洁中段尿留取方法后,可以明显降低清洁中段尿的污染率。

    作者:姚瑶;王桂玲;李琴;尹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后抑郁症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应用90项症状自评表( SCL-90)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SCL-90评定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GQOLI-74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能消除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康复,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廖少玲;曾三梅;周晨慧;刘梅;李小林;杨伟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随访模式,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周,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产妇SAS与SDS在入院前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周后再次评定,观察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褥期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燕;周梅娟;黄宇松;李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作用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将1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4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妹二;符爱民;陈彩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