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梅;韩凤珍;胡春风;魏秋菊;高晓翠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对10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慢性病患者SDS、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均P<0.01),慢性病患者TSC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P<0.01),TSCS值与SDS、SAS值均呈负相关性(均P<0.01)。结论慢性病患者自我概念水平较差,焦虑抑郁情绪能够降低自我评价,临床治疗中应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成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效能感对有机磷中毒性肌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家庭关怀度问卷( APGA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对64例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肌病患者进行评估。根据APGAR评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关怀度差组和家庭关怀度好组,比较2组的生活质量;根据GSES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家庭关怀度好组患者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家庭关怀度差组( t=4.18、12.26、8.7810.46,P<0.01),而低自我效能组患者的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明显低于高自我效能组(t=4.79、11.96、7.78、10.86,P<0.01)。结论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效能感对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庞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ICU护理因素所致院内感染的情况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10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另外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ICU住院患者10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 n=41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n=635例)按照前面所总结的护理对策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2011年3月以前,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医院内感染的ICU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主要比例,而<35岁所占比例明显较小;发生感染的基础疾病中以多发性创伤和脑血管病为主;而发生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8例(1.26%)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8.74%的比例;613例(96.54%)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觉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84.47%的比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和护患关系的融洽,可以作为ICU常规护理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 EWS)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和死亡的预测,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14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EWS分值在1~3分区间、4~6分区间、≥7分不同区间患者病情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EWS不同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1~3分区间1.30%,4~6分区间12.50%,≥7分死亡率高达68.75%。各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②EWS评分各分值区间病情程度分辨:1~3分区间病情相对稳定,有潜在病情变化风险;4~6分区间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快;≥7分病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结论 EWS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及死亡的预测有较强的分辨力,是护士快速判断病情变化的实用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伟玲;陆皓;苏娟;王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本院的18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9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生存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情况、健康知识知晓度、生存质量、菌斑指数( PI )、龈沟出血指数( SBI )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出现显著的变化,且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述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SAS及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护理前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101±8)分,观察组得分为(129±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初诊时,PI及SBI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PI及SBI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状况转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生存质量也有明显提高,PI与SBI值也有明显地下降,效果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敏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住院时间>2周的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测量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勤;唐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管理循环方法制定年度护理质控方案,按照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卫医发[2008]27号)要求,自行设计病区管理质量评价标准、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标准、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科室2008年至2011年的年度评测结果进行四个方面评测。结果以2008年为年度评测基点,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年度PDCA管理循环护理质量评测分数分别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尤以各年度基础护理质量和安全质量提高显著。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制定临床护理操作流程及监督评估标准,可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并可推动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合理地发展。
作者:赵艳晶;纪秀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对提高癫痫病人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癫痫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 w的希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癫痫病人GSES评分低于国内常模( 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希望理论应用于癫痫病人中,能帮助病人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周玉珍;张晓艳;潘沙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产时教育引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分娩三产程护理;观察组产妇从入产房至产后2 h,依据产程不同时段给予不同教育引导。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 HAD)、分娩知识问卷表、服务态度满意率问卷及产后抑郁量表( EPDS)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服务态度满意分值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时教育引导有利于帮助产妇掌握分娩知识及技巧;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分娩结局,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江秀敏;郭胜斌;金丽珠;刘秀武;陈起燕;黄欣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心理压力及其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住院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房普通护理;研究组则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观察时间4w。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研究组的心理压力总分、紧张感、失控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除偏执、精神病性外,研究组其余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问题,有助于患者心理康复。
作者:田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对护士临床进行血糖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442名从事血糖监测操作的护士进行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及实施1年后血糖监测理论和操作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全院68.55%的护士没有参加过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的知识培训,37.78%的护士知道血糖仪的适用范围,15.16%的护士知道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原理,12.67%的护士知道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用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73.76%的护士知道当采血量不足时用力挤压手指增加血量。实施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1年后,护士对血糖仪检测范围、应用价值、影响因素、原理、简单维护、储存及操作等认知与规范化管理实施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对院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护士血糖监测知识及操作水平,规范院内血糖监测的管理。
作者:黄玉容;杨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产褥期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随访模式,在出院前及出院后6周,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分。结果两组产妇SAS与SDS在入院前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周后再次评定,观察组SAS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褥期妇女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海燕;周梅娟;黄宇松;李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在冠状面上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一个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通常还伴有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后突或前突的增加或减少,同时还有肋骨左右高低不等平、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和椎旁的韧带和肌肉的异常,它是一种症状或X线体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是一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疾病。对Cobbs角超过90°的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内固定矫形系统都无法取得满意疗效,且一次性矫正角度过大,有发生脊柱损伤导致截瘫的危险。我科应用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畸形是通过头盆环持续、缓慢地撑开牵引,既避免了脊髓不可逆损伤,又取得了单纯内固定矫形所无法取得的疗效。
作者:黄小敏;苏冰梅;罗爱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实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12周(每周3次),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医嘱加常规模式,予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知晓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健康理念形成率,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2BREF)分别在教育前和出院时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在12周末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健康理念形成率高于对照组,12周末NOSIE、WHOQOL2 BREF 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行动研究法可减轻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侯秀梅;韩凤珍;胡春风;魏秋菊;高晓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高压电位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天津唐邦TB-6800 A型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疏导,授以合理情绪疗法知识,患者同时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等综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阴性对照研究,以HAMD量表作为评定量化指标。结果对2010年4~9月88例抑郁症患者采取高压电位配合药物的综合性治疗,97%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自诉躯体症状改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2%患者未见明显疗效。 HAMD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患者总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电位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作者:朱蔼;时德菊;孙秀媛;庄二阳;周勤;王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尿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导尿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9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2月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22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HFMEA方法,通过组建HFMEA团队,绘制妇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流程图,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并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过程中及时校正与调整。结果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指数( RPN)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护士对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能力满意度及患者对防范尿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质量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优化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护士护理风险应对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敏;郭爱华;陈敏;于桂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多种教育方式对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连续系统的健康教育,另取75例常规治疗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患者HBV的转阴率。结果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宋美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将1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4周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应对方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妹二;符爱民;陈彩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的模式下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22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糖尿病肾病药物常规治疗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教育告知其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依从性的必要性及治疗过程中的难度等,经常对患者进行各种鼓励,树立健康信念模式,出院后以家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教育延伸服务,出院8个月后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出院8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由于对病情,对健康意识的强化与了解,其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饮食治疗依从性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5)。结论恰当的组织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信念教育,不但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而且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作者:何诚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在骨科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留置导尿;实验组患者在经诱导排尿无效情况下,采用间歇性导尿术。比较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 h)、发生尿道疼痛、重新留置尿管及实验室检查的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发生尿道疼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发生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术对骨科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无效的患者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能够缩短患者自行排尿时间,减少患者尿道疼痛的发生。
作者:李晓莲;叶慧婕;张虹;肖育卿;侯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