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静;李明波;董翠霞;宋淑平;郭晓霞;杨静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 EWS)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和死亡的预测,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收治的149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EWS分值在1~3分区间、4~6分区间、≥7分不同区间患者病情与死亡率的差异。结果①EWS不同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1~3分区间1.30%,4~6分区间12.50%,≥7分死亡率高达68.75%。各分值区间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②EWS评分各分值区间病情程度分辨:1~3分区间病情相对稳定,有潜在病情变化风险;4~6分区间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快;≥7分病情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结论 EWS评分方法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对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患者病情及死亡的预测有较强的分辨力,是护士快速判断病情变化的实用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伟玲;陆皓;苏娟;王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产时教育引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身心健康的作用。方法选取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分娩三产程护理;观察组产妇从入产房至产后2 h,依据产程不同时段给予不同教育引导。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 HAD)、分娩知识问卷表、服务态度满意率问卷及产后抑郁量表( EPDS)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服务态度满意分值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时教育引导有利于帮助产妇掌握分娩知识及技巧;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分娩结局,有利于母婴健康。
作者:江秀敏;郭胜斌;金丽珠;刘秀武;陈起燕;黄欣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舒适护理对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检查老年患者焦虑情绪、图像质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34例行MSCTA检查且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3.58±6.71),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率波动率(>10次)和图像合格率为11.82%和96.4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愿意再次接受MSCTA 检查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06%和100%,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适护理消除MSCTA检查老年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心率波动,可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秀梅;毕纯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ICU护理因素所致院内感染的情况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ICU住院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10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另外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ICU住院患者10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 n=41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 n=635例)按照前面所总结的护理对策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在2011年3月以前,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医院内感染的ICU患者中年龄>60岁者占主要比例,而<35岁所占比例明显较小;发生感染的基础疾病中以多发性创伤和脑血管病为主;而发生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8例(1.26%)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8.74%的比例;613例(96.54%)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感觉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84.47%的比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取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和护患关系的融洽,可以作为ICU常规护理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对护士临床进行血糖监测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442名从事血糖监测操作的护士进行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及实施1年后血糖监测理论和操作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全院68.55%的护士没有参加过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检测的知识培训,37.78%的护士知道血糖仪的适用范围,15.16%的护士知道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的原理,12.67%的护士知道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用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73.76%的护士知道当采血量不足时用力挤压手指增加血量。实施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1年后,护士对血糖仪检测范围、应用价值、影响因素、原理、简单维护、储存及操作等认知与规范化管理实施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对院内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护士血糖监测知识及操作水平,规范院内血糖监测的管理。
作者:黄玉容;杨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对36例住院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SCS)评价患者的自我认知状况。结果干预后,除自我批评因子外,TSCS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矫治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秦华;王秀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5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住院时间>2周的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集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等措施为一体的综合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测量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伟勤;唐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聘任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本地区医院709位聘任制护士进行一般情况及SCL-90测评,经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学历、医院体制、职称、薪水待遇对护士的躯体化因素影响(P<0.05),医院体制、学历、职称晋升、薪金待遇(包括福利)对护士的心理健康存在着影响,公立医院上述情况对护士的影响较小;民营医院对护士的影响较大,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水平较差(P<0.05),心理影响因素较多。受心理因素影响使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从而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降低患者满意率。结论本研究就当前民营医院聘任制护理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作者:杨丽霞;应文娟;黄海星;刘丽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的模式下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的相关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22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糖尿病肾病药物常规治疗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教育告知其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饮食依从性的必要性及治疗过程中的难度等,经常对患者进行各种鼓励,树立健康信念模式,出院后以家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教育延伸服务,出院8个月后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出院8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由于对病情,对健康意识的强化与了解,其饮食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进行回归性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饮食治疗依从性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5)。结论恰当的组织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信念教育,不但可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而且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品质。
作者:何诚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高压电位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天津唐邦TB-6800 A型高压电位治疗仪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疏导,授以合理情绪疗法知识,患者同时继续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等综合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和阴性对照研究,以HAMD量表作为评定量化指标。结果对2010年4~9月88例抑郁症患者采取高压电位配合药物的综合性治疗,97%患者经过1~2个疗程治疗后,自诉躯体症状改善,抑郁情绪明显好转;2%患者未见明显疗效。 HAMD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患者总分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电位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作者:朱蔼;时德菊;孙秀媛;庄二阳;周勤;王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理药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34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名)进行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救治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照组(18名)采用传统授课方法。比较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考核总体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药理学中开展高仿真模拟教学是可行的,通过采用“3P”高仿真模拟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陈沁;王桂平;钟丽强;阳小雅;周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采用自控型镇痛泵剖宫产后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84例,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镇痛;观察组116例,给予自控型镇痛泵镇痛。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显效率为37.07%,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的比例;观察组无效率仅为4.31%,明显低于对照组20.24%的比例;观察组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开奶时间分别为(18.93±5.21)h、(24.08±5.04)h和(26.45±4.27)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31.03%的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1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采取自控型镇痛泵治疗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式,有利于产妇早期康复。
作者:许巧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对提高癫痫病人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癫痫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4 w的希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癫痫病人GSES评分低于国内常模( 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希望理论应用于癫痫病人中,能帮助病人增强自信,提高自我效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周玉珍;张晓艳;潘沙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入住本院的180例老年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n=9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通过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生存质量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情况、健康知识知晓度、生存质量、菌斑指数( PI )、龈沟出血指数( SBI )进行对比,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前后SAS及SDS得分出现显著的变化,且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述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SAS及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护理前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健康知识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101±8)分,观察组得分为(129±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患者初诊时,PI及SBI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2,4个月的随访,观察组PI及SBI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状况转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同时生存质量也有明显提高,PI与SBI值也有明显地下降,效果尤佳,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敏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6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黄恒洁;黄冬梅;陈万莉;曾凤微;谭耀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以及相应对策。方法选取髋膝关节置换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并使其具有可比性。对照组( n=3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n=34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统计观察组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疼痛持续时间、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得知,在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以前,患者对疾病以及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很少,而经过护理则明显提高,患者自认为具备自理能力在护理前仅为14.71%,经过护理后高达94.12%,不良情绪也得到明显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疼痛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指导可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姚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尿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插导尿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在我科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19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至12月实施妇科手术并留置尿管的221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HFMEA方法,通过组建HFMEA团队,绘制妇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流程图,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并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实施过程中及时校正与调整。结果实施HFMEA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指数( RPN)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护士对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能力满意度及患者对防范尿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质量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 HFMEA在妇科术后患者尿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可优化护理管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护士护理风险应对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敏;郭爱华;陈敏;于桂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柔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孕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采用柔性管理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对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之中应用柔性管理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使患者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及护理的质量得到提高,还能够显著地降低在临床护理中的差错率。
作者:徐金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8例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出院时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院复查,不加家庭护理干预;实验组除常规出院指导和定期回院复查外,以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程度及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鼻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变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的控制血压,从而预防鼻出血的复发。
作者:苏文婷;张子平;张幼恋;吕丽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入院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止血对症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焦虑评分、生活质量、出血量、满意评分等。结果治疗组的心理、社会、担心焦虑、躯体不适、满意程度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住院期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
作者:戴惠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