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药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陈新

关键词:山药, 混伪品, 鉴别
摘要:目的:鉴别山药真伪,进一步了解山药,防止市场上误售、误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方法介绍山药及其混伪品的经验鉴别、原植物比较和显微鉴别。结果山药与其混伪品在一般性状比较接近,但是在山药商品经验鉴别与显微鉴别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方法可以正确辨别山药真伪。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一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并影响其生活质量的脑血管疾病。合理的术前、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对策,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冉龙梅;荣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PFNA-Ⅱ与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进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2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71例患者行LPFP治疗为对照组,71例患者行PFNA-Ⅱ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Ⅱ与LPFP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PFNA-Ⅱ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炯;平立君;葛维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眩晕辩证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眩晕患者根据眩晕的辨证分型实施护理。结果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护,65例眩晕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眩晕患者实施辨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痊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影响高龄疗养员疗养安全的因素与安全风险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疗养员疗养安全的因素与安全风险管理措施。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0名高龄疗养员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疗养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其疗养安全的影响因素,接受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安全风险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疗养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高龄疗养员疗养护理的安全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高龄疗养员疗养安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针对其疗养安全的影响因素实施相应的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患者疗养效果的改善。

    作者:孟庆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40例经口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术前认真做好心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口腔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做好口腔护理与饮食指导。结果40例患者住院时间4~11d,术前住院平均1d,术后住院平均4.5d,均无声音嘶哑、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0d,患者未诉不适,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经口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不仅需要医师熟练的手术技巧,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口腔的准备、术后重点做好口腔护理及饮食指导,及对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和预防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作者:鲁铁华;陈丽娟;吴国洋;邱木菊;吴盈琦;傅毓玲;Thomas Wilhelm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精神病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目的:对安全护理在精神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8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分成两组,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则为20.45%,其差异显著,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则为79.55%,其差异显著,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实施安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商品名:瑞通立)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患者均首次静脉推注瑞通立18mg,30min后再静脉推注18mg,每次应在2min以上缓慢静脉内推注。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及心肌酶等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溶栓成功率87.5%。急性期病死率5.2%。结论瑞通立是治疗STEM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降低病死率,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董永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个性化教育是在对学生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等全面了解基础上,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学习。本文对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安英;徐博;沈楠;赵丽晶;陈雪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原因、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对45例2000~2012年我科收治的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因家属强烈要求“无症状”钛板取出的有30例,占66.67%,因感染、钛钉松动、钛板移位、断裂、外露及局部疼痛或麻木等“有症状”钛板取出的有15例,占33.33%。结论因家属强烈要求“无症状”钛板取出是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主要原因,我们应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钛板取出的适应证和佳时机。

    作者:王磊;吕改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miR-145对HepG2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HepG2细胞中miR-145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肝癌诊治探索一条新方法。方法分别以siRNA-NC-FAM和shRNA-GFP为转染物,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效率,进行转染效率评价。结果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较好;各实验对照组相比,miR-145-5p模拟物转染组的miR-145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miR-145抑制HepG2细胞生长;转染后48h模拟物转染组过表达的miR-145可明显降低OCT4蛋白水平及干细胞标志物CD90mRNA的表达。结论以Lipofectamin2000为转染试剂,使用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优于低、高剂量,同时明显优于转染shRNA者;过表达miR-145可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miR-145可能通过下调OCT4基因表达抑制HepG2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的肝癌“保护性”miRNA。

    作者:何涛;李国庆;谢娟;陈宏辉;陈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临床回顾分析

    肝内胆管癌是胆管恶性肿瘤,约15%~25%的肝癌是ICC。而ICC的病因学目前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导致ICC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有报道提示:约1/3的ICC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因而认为结石对肝内胆管黏膜慢性刺激是导致ICC的病因之一。我们报道1例此类肿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对该肿瘤诊断及预后的认识与经验。

    作者:张春宏;李秋静;刘海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手术室降低关节置换感染的策略

    随着人工关节工艺、材料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使用受命越来越长,人工关节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关节疾患的标准性手术。但是假体置换术后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尤其术后感染为严重,引起感染的原因较多。我院手术室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控制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率是手术室护士长及手术室相关人员的管理重点,经过严格检查、监督、组织培训学习等手段来保证其实施到位)可使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明显下降。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行人工关节置换例253例,仅有1例出院1个月后进行二次同侧非计划手术,其他无一例任何感染现象发生。

    作者:李玉琴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指导、运动疗法等,确保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护技能,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措施。于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臧永运;邱银玲;杨乐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双原发肺癌的胸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探讨

    目的:探讨双原发肺癌的胸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双原发肺癌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采用胸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结果通过治疗,120例患者在手术后40d内无病死,手术后病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双原发肺癌采用胸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赵献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附58例报道

    笔者对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58例中非手术治疗38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5.2%,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应激性溃疡1例。手术治疗20例,2例死于MODS,病死率10%,1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切口感染2例,胰瘘1例,腹腔脓肿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须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对于非梗阻性SAP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指针,一旦手术指针明确,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干预。对于有明显梗阻的SAP和(或)伴有重症性胆管炎、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者、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1~3d仍无好转,则应早期手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乔能斌;熊春;韩卫;乔红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采取了如下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动员与培训、进行护理评估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建立整体护理责任制、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护理服务、修订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结果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8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满意98.81%、健康教育知识掌握90.48%高于实施前的89.29%、64.29%;住院时间(14.32±2.98)d、护理纠纷0.00%低于实施前的(17.38±3.45)d、5.95%(P<0.05)。结论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石明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高端健康体检护士的培训及管理体会

    随着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的理念也逐步得到高端人群的认可,他们在进行健康体检时,需要更高更新的需求及服务,我们通过有计划的对高端体检护士进行多方面培训及管理,有针对性制定个性化体检服务项目,并逐步建立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给予高端客户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作者:庞军;赵燕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山药及其混伪品的鉴别

    目的:鉴别山药真伪,进一步了解山药,防止市场上误售、误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方法介绍山药及其混伪品的经验鉴别、原植物比较和显微鉴别。结果山药与其混伪品在一般性状比较接近,但是在山药商品经验鉴别与显微鉴别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方法可以正确辨别山药真伪。

    作者:陈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的分析

    通过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预防压力的对策,从而减轻护士的压力,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滕凤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血浆D-二聚体结合纤维蛋白原测定诊断肺栓塞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结合纤维蛋白原(Fg)测定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测定D-二聚体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8%和42.5%;单独测定纤维蛋白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2%和34.2%,而两者联合测定对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上升,分别为95.4%和56.8%。结论血浆D-二聚体结合纤维蛋白原测定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

    作者:王雯;刘志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