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原发肺癌的胸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探讨

赵献军

关键词:双原发肺癌, 胸外科手术, 长期生存率
摘要:目的:探讨双原发肺癌的胸外科治疗结局和长期生存率。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双原发肺癌患者120例。120例患者均采用胸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生存率。结果通过治疗,120例患者在手术后40d内无病死,手术后病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双原发肺癌采用胸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多重耐药菌实施监管、防控及改进分析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我院自2011年7月起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范有序,保障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方法开展细菌耐药目标性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分布、标本种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干预,建立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建立监督和处罚制度。把零宽容理念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结果通过开展监测对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干预,加强消毒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了患者及医疗安全。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手卫生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开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效预防了MDROs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范学英;段清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指导、运动疗法等,确保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护技能,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措施。于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臧永运;邱银玲;杨乐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有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中医理论基础,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7例。治疗组从脾胃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三七冠心宁胶囊进行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59.74%),总有效率89.61%;对照组显效31例(40.26%),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即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刘井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临床回顾分析

    肝内胆管癌是胆管恶性肿瘤,约15%~25%的肝癌是ICC。而ICC的病因学目前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是导致ICC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有报道提示:约1/3的ICC患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因而认为结石对肝内胆管黏膜慢性刺激是导致ICC的病因之一。我们报道1例此类肿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对该肿瘤诊断及预后的认识与经验。

    作者:张春宏;李秋静;刘海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观察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科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了如下措施:统一思想转变护理观念、强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优化护理环境、合理调整排班方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正确指导术后的功能锻炼。结果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满意98.00%、健康教育知晓率82.00%高于实施前的86.00%、60.00%;呼叫率43.00%、护理投诉和护理并发症0.00%低于实施前的84.00%、10.00%(P<0.05)。结论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蒋美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不孕症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012~2013年间选择在我院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的201例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于诊断患者的不孕不育症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201例不孕不育症的患者中,子宫先天畸形者4例,约占2.0%;单侧输卵管阻塞或合并积水者85例,约占42.2%;双侧输卵管阻塞或合并积水的62例,约占30.8%。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既能显示子宫腔大小及形态、输卵管是否通畅及提示输卵管阻塞的部位,也有治疗输卵管阻塞的功效;是诊断及治疗女性不孕症必不可少的方法,应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作者:夏继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二溴乙酸的遗传毒性研究

    本研究采用体内染毒法对昆明种小鼠染毒,以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DBA对小鼠DNA的损伤效应,以评价其遗传毒性。通过精子畸形试验、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DBA对小鼠损伤效应,发现DBA对小鼠DNA具有较大损伤作用,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孙毅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531例,其中401例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报警提示,130例无报警提示,同时对标本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RBC、WBC、PLT、HB、MCV镜检阳性率均较高,而报警提示标本中镜检阳性率为69.08%,无报警提示标本白细胞分类镜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符合性均较高(P>0.05),嗜碱性粒细胞符合性较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率,对细胞异常阳性结果检出具有较高的效果,适合临床检验推广应用。

    作者:韩临凤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泮托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目的:研究和观察泮托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泮托拉唑与曲美布汀联合治疗组)120例,对照组(泮托拉唑组)120例,比较这二组治疗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高于单纯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并且安全性高。

    作者:罗顺欢;关小筠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低剂量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

    目的:探讨孕产妇口服叶酸片预防子痫前期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孕产妇290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有规律服用叶酸片的孕产妇2036例,另一组为无服用叶酸片的孕产妇872例。对其各自的子痫前期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2908例孕产妇中发生子痫前期90例(3.1%),其中2036例口服叶酸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期43例(2.1%),872例无口服叶酸的孕产妇发生子痫前期47例(5.4%),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叶酸片的孕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比无口服叶酸片的孕产妇发生率低,口服叶酸片对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余立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提高病案信息利用率

    目的:探讨提高病案信息利用率的措施,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前后病案信息的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并对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后病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与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质量是基础的医疗质量,通过加强病案信息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其信息利用率。

    作者:尹巧莲;尹巧琴;谢婉芬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体会--附58例报道

    笔者对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58例中非手术治疗38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5.2%,3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应激性溃疡1例。手术治疗20例,2例死于MODS,病死率10%,1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切口感染2例,胰瘘1例,腹腔脓肿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须坚持个体化的原则,对于非梗阻性SAP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指针,一旦手术指针明确,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术干预。对于有明显梗阻的SAP和(或)伴有重症性胆管炎、化脓或坏疽性胆囊炎者、胆囊壶腹部结石嵌顿,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1~3d仍无好转,则应早期手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

    作者:乔能斌;熊春;韩卫;乔红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典型案例分享机制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病房新入科护士护理能力,避免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的培训方法。方法应用典型案例分享机制,采用典型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护理查房、不良事件分析、病历讨论、模拟演练等方法,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规范化培训管理,采用护士规范化达标量表测量护士的综合能力,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实验组22名护士与同期对照组16名护士相比,护士的专科理论成绩、模拟病例分析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典型案例分析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培训低年资产科护士的方法,可以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使新护士快速成长,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母婴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艳梅;庞厚雯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诊断不孕症中的价值与手术病理对比

    目的:分析与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对于不孕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不孕症患者共8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证实存在输卵管堵塞。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了解该方法对于不孕症的诊断价值,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存在一侧输卵管不通共25例,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共30例,两侧输卵管不通共25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诊断为一侧输卵管不通共24例,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共28例,两侧输卵管不通共24例,准确率为95.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具有无创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文波;江爱芳;董旭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全切组与大切组,各30例,两组都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手术。结果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有比较好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比较少,与全切有相当的治疗效果。

    作者:阿力木江?托合提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性胰腺炎治疗组)2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组)2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统计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较大,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

    作者:李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干泳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老年人的疗养与保健

    随着社会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健康观念的认识。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深,并且现代医学水平的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疗养和保健有着更高要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年轻子女,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要全面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的要求,提高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水平。因此全文主要分析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50例作为PD组,并根据H-Y分期分为早期组(PD1组)、中晚期组(PD2组)。选择同期一般资料匹配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PD组的PDS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D-1组的PDSS得分显著高于PD2组,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人,PD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其中,中晚期PD患者相比于早期PD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夜尿、入睡困难等。

    作者:朱晓莉;闵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某市农村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梅河口市农村中小学生身体检查情况,了解其体质和健康状况,为农村学校的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梅河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预防性健康体检资料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农村小学和初级中学各三所共1586名学生的体检表进行分析。结果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但视力低下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龋齿和肥胖等问题比较突出。结论梅河口市农村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身高体质量等形态指标有所提高,但肥胖率、近视率和患龋率等指标上升明显。

    作者:赵齐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