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对葡萄糖筛查异常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李伟容;翟锦娣;罗艳

关键词: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 葡萄糖筛查, 口服糖耐量试验,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对糖筛查异常孕妇妊娠结局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孕24~28周、50g糖筛查异常而75g口服糖耐量试验正常的100例孕妇分为1、2两组各50例,1组除孕期常规营养宣教外,制定个体化营养膳食计划实施管理干预;2组只进行孕期常规营养宣教。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实施管理干预后,1组平均出生体质量、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平均体质量增加量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剖宫产率、早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筛查异常而糖耐量正常的孕妇管理干预过程中,合理的个体化营养膳食治疗对改善其妊娠结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当代医学生应具有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临床、科研问题的能力。面对新的需求,针对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层出不穷,如以案例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班教学和以研究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模式等。它们各具所长,各有不足,医学院校应该根据实际科学选用不同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赵万红;朱克刚;龚应霞;潘龙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祛瘀解毒法联合替吉奥治疗体力评分较差或老年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瘀解毒法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74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中西医治疗组(祛瘀解毒法+替吉奥胶囊口服)28例和中医治疗组(祛瘀解毒法)46例。比较二组的瘤体大小、无进展生存期、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的临床受益率、半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中医治疗组,统计学差异明显;生活质量方面,中医和中西医治疗组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前差异明显;治疗后二组间治疗无明显差异。结论祛瘀解毒法联合替吉奥口服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有一定近期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周京旭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5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0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VC及PEF水平较治疗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好,对于控制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秀传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分析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检测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组)和98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治疗前、治疗后HCY水平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前男性为(23.18±9.26)μmol/L,女性为(20.87±9.87)μmol/L。男性患者HCY水平高于女性患者,两者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后男性为(21.84±9.67)μmol/L,女性为(20.11±10.16)μmol/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健康正常人对照组男性为(13.16±8.13)μmol/L,女性为(12.31±8.22)μmol/L。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清HCY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为39%,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抗精神病药物不能降低患者HCY水平。

    作者:张云飞;马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β-葡聚糖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β-葡聚糖又称右旋糖酐,是食物纤维的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麦中β-葡聚糖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作用功效和机制已有部分确切性的结论。由于β-葡聚糖来源众多,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溶解性、黏度、剂量、分子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将其提取加工后,添入不同食物介质如面包、谷物、饮料当中,观察β-葡聚糖对健康人群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保健和预防作用。本文就β-葡聚糖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如肥胖或超重、血压、血糖、血脂及肠菌群等的作用效果及相关机制做综述。

    作者:何笑丛;王洁;蔡东联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二级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与策略

    目的: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相对的措施,以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拒绝职业暴露。方法通过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的管理;加强职工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档案的管理;各项工作均与绩效考核挂钩。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报告率明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只有不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瑞红;张淑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对照组10例,口服正天丸6g,每日3次,疗程28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NPRS评分变化值为-3.33±0.77,对照组NPRS评分变化值为-1.67±1.5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偏头痛有效。

    作者:朱铁英;高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观察骨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我科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了如下措施:统一思想转变护理观念、强化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优化护理环境、合理调整排班方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正确指导术后的功能锻炼。结果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后护理满意98.00%、健康教育知晓率82.00%高于实施前的86.00%、60.00%;呼叫率43.00%、护理投诉和护理并发症0.00%低于实施前的84.00%、10.00%(P<0.05)。结论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是护理模式的转归,使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顺应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蒋美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指导、运动疗法等,确保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护技能,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措施。于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臧永运;邱银玲;杨乐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护理业务查房形式的研究与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护理业务查房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中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3年五月间在我院的内科科室开展规范化业务查房,并在开展后对科室内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并与开展前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对患者病情观察能力、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专科护理水平、评判思维能力、及时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热情及求知要求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业务查房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作者:付桂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531例,其中401例行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报警提示,130例无报警提示,同时对标本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RBC、WBC、PLT、HB、MCV镜检阳性率均较高,而报警提示标本中镜检阳性率为69.08%,无报警提示标本白细胞分类镜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符合性均较高(P>0.05),嗜碱性粒细胞符合性较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率,对细胞异常阳性结果检出具有较高的效果,适合临床检验推广应用。

    作者:韩临凤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助产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了解助产士的职业压力源,为减轻其工作压力提供建议。方法对广州市5家医院27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担心工作差错和护理纠纷、工作负荷大、职业暴露与风险、社会地位低、专业技能压力是助产士主要压力源。结论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减轻助产士心理压力,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春妮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肾移植、肾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和血管外科的主动脉修补术等早期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肾脏缺血/缺氧引起的病理变化,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缺血后处理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迪里拜尔?阿不都瓦热斯;乔振奎;张锐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AIDS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名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收治的109名AIDS患者中合并神经系统病变21例,3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21名患者中隐球菌性脑膜炎8例,结核性脑膜炎7例,AIDS痴呆综合征4例,脑梗死及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各1例,放弃治疗5例,病情好转5例,死亡11例,病死率68.75%。结论艾滋病神经系统病变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临床中应加强重视,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苏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门诊人工流产术中护理对话的方法策略分析

    目的:对门诊人工流产术中护理对话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门诊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100例,对照组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增加护理对话,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对话,有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医治疗儿科哮喘患儿85例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儿科哮喘患儿85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哮喘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平喘、止咳化痰以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中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45例,无效1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2.4%;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50例,无效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4.1%。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理想,辅以精心的护理,临床中能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清秀;糜均桃;陈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性胰腺炎治疗组)23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液组)23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与阳性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统计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状态的影响较大,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

    作者:李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66例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患者发病4周后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周内开始给予高压氧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GSC评分、ADL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GSC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后的第一时间采取高压氧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中文;张晶;唐克诚;李子龙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髌骨骨折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9岁,因左膝跪地伤后肿痛伴活动受限4h入院。入院查体:精神好,营养中等,左膝肿胀,左髌骨上囊丰满,皮下淤血膝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扪及髌骨分离槽,浮髌试验阳性。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左髌骨横形骨折,明显分离,积极术前准备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清除关节积血,髌骨复位、记忆合金髌骨爪固定术,术后复查膝关节X线提示:复位、固定良好。术后常规托马氏架抬高患肢,预防感染、镇痛、活血化瘀等综合治疗。术后因膝部疼痛,患肢一直平放,未曾抬离过托马氏架,术后第11天,患者进食下午饭后坐在病床上,家属将患肢抬离托马氏架后为其按摩,按了几次后患者突感恶心、胸闷、胸痛。疼痛部位在双侧乳突连线上缘;背心痛,不能平卧,呕出约500mL胃内容物,无血丝,均为进食的面食;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湿冷,双侧桡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听诊:双肺呼吸音弱,无啰音;心电监测提示:SpO2进行性下降,脉率120次/分,急诊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立即给予吸氧、扩容、溶栓、镇痛、镇静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恶化,于发作后7min左右呼吸、心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双瞳散大,静脉推注“可拉明、洛贝林、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双人交替胸外心脏按压,抢救约40min后呼吸、心跳及大动脉搏动仍未恢复,意识无恢复,心电图显示水平线,进入临床死亡。死亡原因: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病情进展快,从发生到死亡仅7min,未来得及做相关检查,拟行尸检,但因患者家属拒绝而未能采取。

    作者:肖志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过程中全程护理干预对放疗的效果。方法对42例鼻咽癌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患者入院及放疗前(健康评估、入院及放疗前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放疗中(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放射性中耳炎及鼻腔黏膜反应护理)、放疗后(张口锻炼、预防感染、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及院外随访)。结果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7.62%、遵从医护建议皮肤、口鼻腔清洗,张口锻炼95.24%,出院后能够坚持口鼻腔清洗及张口锻炼达85.71%,患者对护理满率达100%,随访35.71%病情好转;52.38%病情平稳。结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鼻咽癌疾病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减轻放疗副反应,从而顺利完成放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茸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