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笑丛;王洁;蔡东联
目的:观察比较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择本院择期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80例, ASAⅠ或Ⅱ级,年龄54~72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和地佐辛+芬太尼组(Ⅱ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二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结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及镇静评分(Ram-say)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荣;杨红湘;施海珊;辛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后勤人员手卫生实施干预措施后,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的效果。方法对32名手术室后勤人员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后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室后勤人员,经过有效干预措施,手卫生依从性从31.9%提高到79.79%。结论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手术室后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宋国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结合纤维蛋白原(Fg)测定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临床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进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并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栓塞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测定D-二聚体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8%和42.5%;单独测定纤维蛋白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2%和34.2%,而两者联合测定对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上升,分别为95.4%和56.8%。结论血浆D-二聚体结合纤维蛋白原测定对诊断肺栓塞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
作者:王雯;刘志娟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肌间血肿的原因及机制。方法报道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肌间血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在未接受任何局部外伤,凝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自发性的肌间血肿,经患肢制动,停用活血化瘀药物,2周后自行吸收。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自发出血倾向,应积极预防。
作者:李莹;欧三桃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HepG2细胞中miR-145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肝癌诊治探索一条新方法。方法分别以siRNA-NC-FAM和shRNA-GFP为转染物,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效率,进行转染效率评价。结果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较好;各实验对照组相比,miR-145-5p模拟物转染组的miR-145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miR-145抑制HepG2细胞生长;转染后48h模拟物转染组过表达的miR-145可明显降低OCT4蛋白水平及干细胞标志物CD90mRNA的表达。结论以Lipofectamin2000为转染试剂,使用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优于低、高剂量,同时明显优于转染shRNA者;过表达miR-145可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miR-145可能通过下调OCT4基因表达抑制HepG2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的肝癌“保护性”miRNA。
作者:何涛;李国庆;谢娟;陈宏辉;陈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指导、运动疗法等,确保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护技能,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措施。于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臧永运;邱银玲;杨乐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头痛作为临床上的症状极为常见,从中西医对头痛的认识来浅谈头痛的治疗和用药。分析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头痛的预防和护理。
作者:张军;刘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肝疾病超声诊断与表现。方法从肝疾病肝脓肿、肝囊肿及肝包囊虫病、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等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肝脏超声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结论超声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黄莉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眩晕患者根据眩晕的辨证分型实施护理。结果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护,65例眩晕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眩晕患者实施辨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痊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为了帮助临床实习护士能够更好适应临床工作,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探讨进行实习护士岗前培训的价值和重要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实习的86名实习护士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名护士,其中观察组护士进入临床前先进行实习护士岗前培训,而对照组护士直接进入临床工作,对比和分析两组护士对临床工作技能及相关文书书写的能力。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护士对基本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实行岗前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护士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而且能够协助护士更快的进入角色,值得推广。
作者:桂冠;丁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一般治疗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生命体征和神经症状稳定后48h,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早期康复组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FMA和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康复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能显著提高疗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的预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戚玉娟;殷乐;庄娜;卞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及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药剂学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LBL教学法,可以应用其他的多元教学法,如PBL教学法、PLTL教学法、SBL教学法、GBL教学法等,主要目的在于深化药剂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综合性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
作者:时念秋;张秀荣;崔佰吉;张宏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个性化教育是在对学生知识储备及理解能力等全面了解基础上,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来学习。本文对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个性化教育进行分析和展望。
作者:安英;徐博;沈楠;赵丽晶;陈雪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采取相对的措施,以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少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拒绝职业暴露。方法通过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加强对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的管理;加强职工健康档案和职业暴露档案的管理;各项工作均与绩效考核挂钩。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降低,报告率明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及能力均明显提高。结论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只有不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才能有效的预防职业暴露和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瑞红;张淑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人文素养应用于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将人文素养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主要是开展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在教学中与学生多沟通,多听取学生的看法和感受。结果学生通过教科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习,使学生的整体素养有明显的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老年护理学教学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必须加强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张冠如;那娜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两个概念在药理学教材上多通用。本文从两者发生的水平、特异性和选择性、表现的可能不一致性及量效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介绍,避免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产生混淆。
作者:叶少剑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鉴别山药真伪,进一步了解山药,防止市场上误售、误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方法介绍山药及其混伪品的经验鉴别、原植物比较和显微鉴别。结果山药与其混伪品在一般性状比较接近,但是在山药商品经验鉴别与显微鉴别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方法可以正确辨别山药真伪。
作者:陈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随着社会水平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健康观念的认识。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深,并且现代医学水平的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疗养和保健有着更高要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年轻子女,这时就需要相关人员要全面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的要求,提高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水平。因此全文主要分析老年人的疗养和保健,以此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孙艳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发药效率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方法,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并实施,终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后,门诊发药效率大幅度提高,窗口满负荷时每小时配发处方张数增加47.4%,说明对策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同时,药师们学会了应用品管手法解决问题,凝聚力也得到了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排队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史华慧;豆大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为更有效治疗疝气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56例疝气患者,给予中药治疗,结束治疗后观察及记录疗效。结果56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痊愈37例,占66.07%;好转18例,占32.14%;无效1例,占1.79%。结论中药治疗疝气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勇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