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丁兰
目的:对门诊人工流产术中护理对话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门诊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0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100例,对照组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增加护理对话,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门诊人工流产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对话,有利于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常用的降脂类药物,能够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其中研究和应用为广泛的就是辛伐他汀。尽管辛伐他汀能够带来显著的临床收益,但不正确的使用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同时,他汀类药物经常会与其他药物合用,如果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够了解的话,也会给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增加风险。
作者:范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肝疾病超声诊断与表现。方法从肝疾病肝脓肿、肝囊肿及肝包囊虫病、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等超声声像图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肝脏超声有助于帮助诊断肝脏疾病。结论超声检查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黄莉祥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HepG2细胞中miR-145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肝癌诊治探索一条新方法。方法分别以siRNA-NC-FAM和shRNA-GFP为转染物,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的效率,进行转染效率评价。结果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较好;各实验对照组相比,miR-145-5p模拟物转染组的miR-145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miR-145抑制HepG2细胞生长;转染后48h模拟物转染组过表达的miR-145可明显降低OCT4蛋白水平及干细胞标志物CD90mRNA的表达。结论以Lipofectamin2000为转染试剂,使用中剂量的siRNAoligo转染HepG2细胞效果优于低、高剂量,同时明显优于转染shRNA者;过表达miR-145可抑制HepG2细胞株增殖;miR-145可能通过下调OCT4基因表达抑制HepG2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是一种潜在的肝癌“保护性”miRNA。
作者:何涛;李国庆;谢娟;陈宏辉;陈汶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肌间血肿的原因及机制。方法报道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肌间血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在未接受任何局部外伤,凝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自发性的肌间血肿,经患肢制动,停用活血化瘀药物,2周后自行吸收。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存在自发出血倾向,应积极预防。
作者:李莹;欧三桃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鉴别山药真伪,进一步了解山药,防止市场上误售、误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方法介绍山药及其混伪品的经验鉴别、原植物比较和显微鉴别。结果山药与其混伪品在一般性状比较接近,但是在山药商品经验鉴别与显微鉴别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方法可以正确辨别山药真伪。
作者:陈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营养指导、运动疗法等,确保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自护技能,指导预防疾病复发措施。于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臧永运;邱银玲;杨乐刚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原因、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对45例2000~2012年我科收治的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因家属强烈要求“无症状”钛板取出的有30例,占66.67%,因感染、钛钉松动、钛板移位、断裂、外露及局部疼痛或麻木等“有症状”钛板取出的有15例,占33.33%。结论因家属强烈要求“无症状”钛板取出是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主要原因,我们应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钛板取出的适应证和佳时机。
作者:王磊;吕改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近些年来,人类各方各面的技术都在飞速的发展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我们的医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医疗卫生质量管理项目更是在不断地细化着,而临床检验的结果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来自于室内质控的影响。那么,接下来,笔者就将针对室内质控对临床监测结果的影响方面的相关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从临床检验结果和室内质控的角度出发,仔细地研究室内质控对临床检验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希望所得的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赵隆梅 刊期: 2013年第3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头晕、头痛伴有鼻出血1个月,在外院于2008年1月行副鼻窦CT提示:两侧额叶病灶,伴前中颅窝骨质缺损;全组副鼻窦炎,鼻息肉形成。于2008年1月28日全麻下行开颅前颅底肿瘤切除术,术中切除大部分肿瘤,术后病理:(前颅底)嗅神经母细胞瘤。免疫组化:EMA(+),Syn(+),CgA(+),CK(-), CK7(-),CK19(-),GFAP(-),Des(-),SMA(-),Vim (-),S100(-),MIB-1:2%。术后偶有少量无色透明液体从鼻腔内流出,有夜尿增多,3~4次/晚。于2008年2月来我院进一步治疗。患者既往史无特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前额见手术瘢痕,愈合好,眼球活动自如,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良好,乳突及鼻窦无压痛,鼻中隔居中,鼻甲肥大,嗅觉几乎消失,口角无歪斜,伸舌略偏右,巴氏征等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头颅增强MRI:额叶直回、筛窦异常表现,考虑肿瘤残留。患者入院后排外放疗禁忌后予CT/MRI定位后行术前瘤床、颅内和筛窦残留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初次剂量予DT5600cGy,200cGy/次,常规分割,完成后复查头颅CT提示肿瘤较前明显退缩,再次定位、缩野照射,推量至6600cGy,总剂量DT6600cGy/33次,放疗完成后予全身化疗3周期,方案为足叶乙甙100mgd1-3+顺铂40mgd1-3,3周重复,放化疗期间除少量脑脊液从鼻孔中漏出外,无明显不适症状。现随访6个月,患者夜尿增多症状不明显,无肿瘤复发、转移迹象。
作者:罗伟明;陈剑;王洪林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针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组织氧耗及灌注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外科ICU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早期目标复苏后血乳酸(Lac)>4mmol/L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多巴酚丁胺针、左西孟旦针。所有患者均行持续有创动脉及中心静脉监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入组第6、12、24、48、72h行中心静脉血气分析。记录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记录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多个时间点CVP及MB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Lac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SCVO2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ICU住院天数和ICU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有6例出现明显心律失常,试验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左西孟旦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组织氧耗及灌注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湛元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通过社区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培养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探讨提高社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方法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在社区临床护理实习中,将20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两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调查,收集资料,评估并找出社区服务对象中存在的主要健康教育问题,制定健康教育的合理计划,组织护生分组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前的讨论;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反复演练;护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结果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后,200名护生社区的健康教育理论考试成绩、模拟讲课评分、模拟情景对话的评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实习护士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1)。结论护生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其健康教育能力的良好途径。对社区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学生树立了以预防为主的护理观念,培养并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提升了社区及实习护生的形象和价值,同时,为建立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蒲豪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强生Vitros350生化分析仪的分析项目从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参考范围五个方面进行性能验证,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EP6-A、EP9-A2文件和强生公司提供的性能评价方案,性能验证涉及ALT、AST、GGT、ALKP、CK、LDH、AMYL等生化指标。结果ALT、AST、GGT、ALKP、CK、LDH、AMYL的批内精密度评价<1/4CLIA88要求的范围内,批间精密度评价<1/3CLIA88要求的范围内;准确度试验低、中、高三个值的相对偏倚均<1/2CLIA88的允许偏倚范围;线性范围验证显示,ALT、AST、GGT、ALK、CK、LDH、AMY的r2>0.95,斜率均b在1.00±0.03范围内;参考范围验证除ALKP有一个值超出该参考区间外,其他结果均在参考范围内。结论强生Vitros350生化分析仪已通过系统的验收和验证。
作者:徐坚;熊怀民;盛建华;蒋廷旺 刊期: 2013年第31期
颅内压增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监测,是观察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其监测方法分为有创伤性和无创性两种。本文就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国瑛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对输尿管结石治疗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患者,甲组患者40例,采用冲击波体外碎石;乙组患者52例,采用经尿道内镜下进行取石;丙组患者58例,采用钬激光碎石(LL)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丙组患者的成功碎石率、术后一年复发率、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患者成功碎石率、术后一年复发率、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为发生因治疗和操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碎石率较高、1年复发率低、术后2周结石排净率较高,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住院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较高;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成功碎石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生活和经济负担。
作者:马志文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析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45例肺炎患儿,分析所有新生患儿的患病原因及严重程度,对新生患儿治疗后进行护理。结果45例肺炎新生患儿中,15例出现咳嗽现象,23例出现痰多现象,7例出现呼吸困难。经过对肺炎新生儿进行护理后,患儿病情均有所改善,24例肺炎新生患儿完全康复,18肺炎新生患儿病情明显好转,2肺炎新生患儿病情有所好转,预后较好。结论通过对肺炎新生患儿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儿病情好转。
作者:赵金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并评估髋关节置换(HA)治疗髋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6月以来收治的髋关节损伤患者4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HA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疼痛、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日常活动作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通过统计患者的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来对HA的具体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6例,良13例,一般3例,差1例,评分优良率90.7%。所有43例髋关节损伤患者,术中出现肺栓塞1例,占2.3%,行翻修手术1例,占2.3%。术后脱位2例,占4.6%,术后深静脉血栓3例,占6.9%。结论HA治疗髋关节损伤,手术成功率,安全可靠,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显著,是临床上较佳的选择之一,应该进行进一步推广。
作者:耿天勇;王恒;徐晓丹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有2种同工酶,即ADA1和ADA2。ADA催化腺苷和脱氧腺苷脱氨,从而使腺苷和脱氧腺苷减少。本文对ADA同工酶生化特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还有ADA同工酶在严重复合性免疫缺陷症、类风湿关节炎、结核性胸积液、类肺炎胸积液和艾滋病等疾病的诊断意义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方知;黄广雄;卢峰岳;江万航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法对弱精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弱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精子活率、活力等。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精子活率、b级精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a级精子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受孕概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博;袁轶峰;贺菊乔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心脏大小和心功能变化,选取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结果经过治疗后,20例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由(164±17)次/分降至(81±12)次/分(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前后径(LAD)、心胸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2年后,患者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通过控制心动过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相关参数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应坚持长期治疗和随访。
作者:赵永福;许丹焰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