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文
目的:鉴别山药真伪,进一步了解山药,防止市场上误售、误用,确保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方法介绍山药及其混伪品的经验鉴别、原植物比较和显微鉴别。结果山药与其混伪品在一般性状比较接近,但是在山药商品经验鉴别与显微鉴别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此方法可以正确辨别山药真伪。
作者:陈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经皮肾造瘘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作用。方法对50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型引流导管经皮肾造瘘术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行针对性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50例患者共行55侧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置管引流,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无严重出血,感染性休克,周围脏器损失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都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指导对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珍;王欢;魏晓文;彭佳;冯明朗;刘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试验组30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对照组10例,口服正天丸6g,每日3次,疗程28天。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NPRS评分变化值为-3.33±0.77,对照组NPRS评分变化值为-1.67±1.5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证偏头痛有效。
作者:朱铁英;高铎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全面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SCI)膀胱功能障碍早期干预的临床观察,为今后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本组SCI伴神经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护理即膀胱引流;对照组全面康复护理施以心理护理、呼吸肌及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间歇性清洁导尿、盆底肌刺激仪应用,治疗前后检测膀胱容量和残余尿,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治疗1~3个月,膀胱容量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残余尿治疗后明显减少(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全面康复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排尿功能,降低并发症,缩短康复期,免除了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所造成的忧郁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尚淑梅;任玉芹;樊丽援 刊期: 2013年第31期
本研究采用体内染毒法对昆明种小鼠染毒,以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DBA对小鼠DNA的损伤效应,以评价其遗传毒性。通过精子畸形试验、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检测DBA对小鼠损伤效应,发现DBA对小鼠DNA具有较大损伤作用,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孙毅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临床上的常见的高血压病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在我国占所有脑卒中的15%~30%,30d内的病死率为30%~52%[1]。目前认为,高血压是一种全身疾病,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一旦发生HICH,其对脑组织的破坏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血肿本身直接的占位和压迫。第二血肿周围半暗带区的继发性损害,主要体现在半暗带内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所及其导致的损害,具体表现为血脑屏障的破坏、局部脑血流量下降及其导致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多效性前炎性细胞因子,在触发炎性反应引起的脑水肿及血脑屏障的破坏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目前的研究表明TNF-α与高血压及HICH后继发性损伤密切相关,为了在更好地了解TNF-α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服务临床治疗,下面就TNF-α及其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吴建恒;蒋广元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的培养方式和方法。方法从医院和临床药师的培养对象两个方面探讨临床药师的培养。结果医院需从五个方面培养临床药师,临床药师的培养对象需具备良好的药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知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交流能力和甘愿奉献的精神。结论培养临床药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医院和临床药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婷;李文斌 刊期: 2013年第31期
β-葡聚糖又称右旋糖酐,是食物纤维的组成部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麦中β-葡聚糖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作用功效和机制已有部分确切性的结论。由于β-葡聚糖来源众多,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溶解性、黏度、剂量、分子结构均存在较大差异;将其提取加工后,添入不同食物介质如面包、谷物、饮料当中,观察β-葡聚糖对健康人群和代谢性疾病患者的保健和预防作用。本文就β-葡聚糖对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如肥胖或超重、血压、血糖、血脂及肠菌群等的作用效果及相关机制做综述。
作者:何笑丛;王洁;蔡东联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做好心理护理,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正确的置管并严格无菌操作。结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轻疼痛,预防感染。结论护士要加强责任心,要多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并加强临床护理培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到明确原理,操作熟练,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关艳丽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析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45例肺炎患儿,分析所有新生患儿的患病原因及严重程度,对新生患儿治疗后进行护理。结果45例肺炎新生患儿中,15例出现咳嗽现象,23例出现痰多现象,7例出现呼吸困难。经过对肺炎新生儿进行护理后,患儿病情均有所改善,24例肺炎新生患儿完全康复,18肺炎新生患儿病情明显好转,2肺炎新生患儿病情有所好转,预后较好。结论通过对肺炎新生患儿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患儿病情好转。
作者:赵金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为了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控意识,注意感染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方法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宣传防感染的重要性,同时要积极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检测,反馈。结果医院的感染率有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在感染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做好护理工作。
作者:李毓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为了帮助临床实习护士能够更好适应临床工作,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探讨进行实习护士岗前培训的价值和重要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实习的86名实习护士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名护士,其中观察组护士进入临床前先进行实习护士岗前培训,而对照组护士直接进入临床工作,对比和分析两组护士对临床工作技能及相关文书书写的能力。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护士对基本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工作前实行岗前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护士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而且能够协助护士更快的进入角色,值得推广。
作者:桂冠;丁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肾移植、肾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和血管外科的主动脉修补术等早期功能恢复和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肾脏缺血/缺氧引起的病理变化,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缺血后处理防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概况。
作者:迪里拜尔?阿不都瓦热斯;乔振奎;张锐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法对弱精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弱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用中药汤剂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五子衍宗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精子活率、活力等。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精子活率、b级精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a级精子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提高受孕概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博;袁轶峰;贺菊乔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眩晕患者根据眩晕的辨证分型实施护理。结果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护,65例眩晕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对眩晕患者实施辨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痊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阻生牙的正畸治疗。方法根据临床检查及医学影像检查,对23例患者26个阻生牙应用早期阻断性治疗、正畸治疗、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手术拔除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6个阻生牙中,早期阻断性治疗3例,正畸治疗2例,手术导萌与正畸联合治疗14例,拔除7例,其中23例治疗效果良好,3例需进一步修复治疗。结论阻生牙的治疗需要对患者全面检查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能取得患者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阳飞;周丹;徐宏志 刊期: 2013年第31期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两个概念在药理学教材上多通用。本文从两者发生的水平、特异性和选择性、表现的可能不一致性及量效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介绍,避免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产生混淆。
作者:叶少剑 刊期: 2013年第31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肺癌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5%,其中大概有30%是鳞状细胞癌(SQCC)亚型。尽管分子靶向治疗大大改善了腺癌患者的预后,但目前依然没有针对鳞癌的特异靶向治疗药物。已有大量文献报道肺鳞癌细胞中基因分子发生明显变化。本文综述了肺鳞状细胞癌中相关基因分子的变化,其中某些分子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鳞癌临床治疗的靶向分子。
作者:丁矢;张艳平;杨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肺结核抗结核组合药治疗肺结核疾病的安全性与效果,确定肺结核抗结核组合药的治疗意义。方法以我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74例肺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抗结核组合药进行治疗。结果抗结核组合药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9%),不良反应患者2例。传统药物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8%),不良反应患者6例。结论使用肺结核抗结核组合药患者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成员 刊期: 2013年第31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01月收治的11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抽液注入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胸液消失的时间、抽液的次数以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干泳华 刊期: 201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