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县督导组介入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成效

宋发芬

关键词:督导组, 介入, 乡镇卫生院, 护理质量管理
摘要:目的:通过县医护质量督导组介入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管理,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方法①以卫生部、省卫生厅医院管理评价细则(护理管理)为依据,制定县《一级医疗机构护理考核标准》,按照县《一级医疗机构护理考核标准》制定每季度督导专项检查内容;②每半年对全县乡镇卫生院进行护理专项内容督导检查,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笔者经过连续3年介入乡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管理,全县12所乡镇卫生院均能以护理管理为先导,以培训护士为基础,以护理质量为核心,基本达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结论护理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减少心血管内科静脉炎发生率的管理方法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炎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至11月份随机采取的628例患者,分为对策前和对策后两组采用随时登记记录的方法,对临床资料采用表格式统一登记,统计对策前后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对策前一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未予特殊干预,对策后组给与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差异。结果对策后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小于对策前组。结论在心理干预、注射用具选择、防止感染、穿刺部位选择、留置针维护,加强巡回及交接班等几个方面实行系统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沈艳敏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控制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临床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为有效的护理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总结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及临床对剖宫产术后疼痛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的护理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为有效的护理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何素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针刺合并中药治疗54例呃逆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呃逆54例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4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双侧}等三组穴位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654-2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33.33%。经统计学检验表明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呃逆临床有显著疗效。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孕期保健宣教及护理指导

    妊娠是生命过程中重要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如何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已被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增多,科学育儿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孕育一个身心健康,头脑灵活聪明的宝宝,这是孕妇对孕期保健需求的普遍性,也是未来母亲们学习孕期知识的本能。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孕妇,提供相应的保健知识和护理指导,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使孕期顺利安全渡过,是妇产科护士的职责。

    作者:张兆梅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43例宫腔镜、腹腔镜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在治疗不孕不育症方面,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的应用更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妇产科宫腔镜、腹腔镜的应用使得患有不孕不育症的患者得到治愈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宫腔镜、腹腔镜的使用也减少了患者检查的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痛苦。本文将结合目前临床上的具体例子,对宫腔镜、腹腔镜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多导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导视频脑电监测在颞叶内侧型癫痫手术治疗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7例难治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在术前行多导脑电视频监测并对其定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9例在长程同步多导视频脑电监测中捕获到癫痫发作,44例可明确定位而行手术治疗。8例未捕获到临床发作,不能明确定位,未行手术治疗。结论视频脑电监测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及发作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对许多难治性颞叶内侧型癫痫可以提供可靠的致痫源信息。

    作者:胡军吉;李红星;高国栋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对护患沟通在护理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沟通组则在护理中增加护患沟通项目,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沟通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沟通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作者:文桂芳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对心脏外科双向Glenn分流术的意义

    目的:选择双向Glenn分流术患者,利用超声心动图对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检测,为心脏外科双向Glenn分流术提供信息。方法对28例先天性复杂型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包括二维对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分支内径及上下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内径测量,并用多普勒对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口之间分流速度检测。结果通过对28例手术后患者的复查,1例再狭窄属未及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其他患者吻合口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及动静脉瘘形成。结论通过二维对肺动脉及腔静脉内径和多普勒对分流速度的测量,证明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心外科双向Glenn分流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崔明霞;纪淑娇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毒性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毒性中药是中医“治病克邪”的常用药物。本文通过对毒性中药在治癌、止痛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提示中药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中药学基础知识,运用药理学与毒理学知识,正确认识毒性中药的毒性,合理使用毒性中药,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刘晓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在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在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5例中晚期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需要终止妊娠者进行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应用利凡诺尔和米非司酮引产治疗。结果29例孕妇于栓塞术后10~132h,平均(32.5±5.53)h娩出胎儿及附属物,术后及产后24h出血平均(198±13.5)mL。5例孕妇因产前出血多急诊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例介入后立即剖宫取胎。无1例子宫切除。35例引产后平均(46±3.45)d恢复月经。结论在中晚期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状态引产前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预防和减少出血的一个安全、可行的新途径。

    作者:武继承;王永红;魏明珠;刘淼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镇静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镇静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应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咪唑地西泮联合芬太尼进行镇静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24h血糖、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以及胃液pH值上存在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治疗应用于ICU危重患者中,能够有效降低其应激反应,具有安全、可靠性。

    作者:孔德华;张泽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青光眼术后的浅前房情况以及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所收治的60例行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浅前房的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比较患者在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青光眼患者在术后经过密切的观察以及相应的护理后,其前房深度以及眼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5%,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在术后对其浅前房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在对青光眼患者行手术治疗后,一定要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以便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张传芳;赵艳;王秀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浅谈日本医院对孕产妇的科学管理

    通过一年的赴日研修经历,深感日本在孕产妇管理领域有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产前检查,到分娩各期的科学照顾,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现通过文章介绍给大家,希望我们在妇产科诊疗及护理方面能有所提高,带给孕产妇朋友在围产期更好更多的科学理念。

    作者:史晓霞;许雁云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骨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

    骨科作为临床工作中为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对骨骼及肌肉的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治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骨科的治疗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结核等常见疾病,而多集中在由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创伤患者,且患者数目逐渐增多。现笔者针对骨科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常见风险进行分析与总结。

    作者:李荣杰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非那雄胺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增生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临床76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非那雄胺和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联合治疗,进行2个月的治疗后,分别分析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结果经两个月的治疗,患者IPSS评分明显降低,大尿流率相对增加,前列腺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每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增生采用非那雄胺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的方法,可改善患者前列腺功能,明显延缓了前列腺的继续增生。

    作者:张志军;付淑琴;乔羽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半喉切除术后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半喉切除术后患者使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入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间断注入湿化法组), B组100例为实验组(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组),然后观察湿化效果。结果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注入湿化法。结论气道湿化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主要的气道湿化仍然使用间断注入湿化法,拔管后塑料气管导管容易堵塞。采用微量泵进行气道湿化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文冬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在校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在校大学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学生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心理干预护理,并在治疗过程中,仔细研究大学生患病后的心理特点,探讨解决措施,同时,对本组大学生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护理,可以深切感受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大学生患病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有焦虑、恐惧、孤独、羞怯、依赖、自卑等,这些心理问题也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生理功能。结论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患病后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能够保持患者处于佳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大学生病情的好转。

    作者:韩旭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原料叶黄素固体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考察光、空气、温度、湿度等对原料叶黄素固体稳定性的影响,为叶黄素及其固体类制品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叶黄素固体分别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有无空气和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测定叶黄素的吸光度值。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取样,称重,确定叶黄素的临界相对湿度(CRH)。结果叶黄素固体在暗处、真空和-20℃条件下吸光度值变化小。叶黄素固体的临界相对湿度(CRH)为85%。结论叶黄素固体应在真空下低温避光保存和使用,并且环境湿度控制在85%以下。

    作者:郭金娟;陈奇;孙璇;杨志民;龚莉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某院2009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的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2009~2011年各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逐年增加,但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在2011年大幅下降;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均占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55%以上,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类的DDDS排序一直居前三位。结论我院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和其他β-内酰胺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正在改观,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合理使用。

    作者:王亚峰;马全明 刊期: 2013年第32期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观察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利托君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显效时间、延迟妊娠时间、保胎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时间为(55.4±9.7)min显著少于对照组(124.5±10.3)min,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46%显著低于对照组(30.19%),P<0.05;观察组延迟妊娠时间(24.2±8.9)d显著高于对照组(13.7±5.6)d,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71.70%),P<0.05。结论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具有起效快、延长孕期的时间长、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周玉珍 刊期: 2013年第3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