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珠;唐红玫
对外中医专业学生进行全英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接受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提升使用英文思维的自学能力,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趋势,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中医药人才,有利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国际领域的快速发展。
作者:赵飞兰;李中华;范蓉;何国珍;岑妍慧;黄荣师;陈青 刊期: 2013年第34期
阿莫西林是一种青霉素药物,在临床中使用比较广泛,本文主要是对阿莫西林这种药的特性和药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在临床中的使用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作者:付丽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10年7月共有4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病例。本组48例25例腰椎置管持续引流,18例侧脑室外引流鞘内注射及全身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30例全身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结果3例放弃治疗,因严重感染衰竭死亡5例,40例病情稳定。脑积液多次化验正常后因颅压高再次分流。结论早期诊断、去除病因、合理应用抗菌素是治疗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基本原则;严格的无菌外科操作是预防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根本。
作者:李革军;吴恒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基础护理的方法和提升方式。方法对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提升,于不同阶段都进行改进,以问卷的方式,定期向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调查,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完善工作程序,以奖惩来鼓励护理人员积极的投入工作。结果开展神经外科基础护理,效果比较好,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降低了,护理质量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的肯定也比较多。结论神经外科基础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是为了让基础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能够发挥出作用,病情基础护理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感受,促进他们的恢复,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韩丽娜;阚荣;孙桂娟;刘红策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的对新生儿硬膜下出血进行诊断和治疗,为以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新生儿硬膜下出血患者,对其诊疗措施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过早期诊断和对其有针对性的进行止血、降低颅内压和前囟门穿刺抽吸术治疗,7d后6例血肿完全消失,2例血肿有所缓解,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新生儿硬膜下出血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硬脑膜下穿刺抽吸术是其首选方法。
作者:张本金;唐国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本文阐述了“快乐因子”的概念、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和“快乐因子刺激法”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快乐因子刺激法”在妇产科护理应用中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作者:龙春兰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后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40例,随机进入尿激酶10万组、25万组,使用微量泵泵入治疗导管功能不良。结果尿激酶25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平均1.45次成功,尿激酶10万组20例置管患者使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平均2.05次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尿激酶泵入剂量为25万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者成功率高,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雪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对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72例伴抑郁焦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干预措施。分别比较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的SAS、SD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性下降;观察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伴抑郁焦虑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合并心理疏导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段姬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预后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朱雪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慢性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均为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二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具有遗传易感人群在自身肠道和(或)非病原微生物因素作用下,肠道免疫反应亢进,造成黏膜损伤终治病。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抗炎和调节免疫反应的方法,尚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为此,笔者总结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保守治疗措施如下,以使患者得到积极治疗并早日康复。
作者:田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通过总结急诊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评价效果,为急诊纠纷事件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搜集以往急诊科出现的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将急诊科2011年全年收治的118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2012年收治的12000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针对案例的分析结果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都较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针对急诊科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有效的防范措施。
作者:张红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探讨开腹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腹治疗组和腹腔镜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腹腔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3.6±10.0)mL,明显的少于开腹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08.0±16.5)mL,腹腔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5±2.0)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0.0±1.5)d(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的17.5%(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好,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安全性较好,成为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之一。
作者:陈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两组都进行交锁髓内固体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用中医治疗,三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按照胫腓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在实验组31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中,21例疗效达到“优”,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8例疗效达到“良”,不影响正常生活,优良率达93.5%;在对照组31例只采用交锁髓内治疗的患者中,15例疗效为“优”,10例疗效为“良”,优良率为80.6%。结论在胫腓骨中下段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针治疗中,结合中医治疗,能使骨折愈合情况更好,恢复程度更高,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钟久斌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DR下经高压注射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运用于外来工妇女群体中不孕症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因不孕症就诊的外来工妇女共计517例,均采用一次性双腔子宫造影导管及碘佛醇进行DR下经高压注射器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517例不孕患者中,子宫形态及发育正常者474例(91.68%),子宫异常者43例(8.32%);除有16例已切除一侧输卵管,其余501例患者输卵管接受统计,输卵管通畅109例(21.76%),输卵管梗阻348例(69.46%),输卵管通而不畅74例(14.77%),输卵管积水108例(21.56%),对比剂逆流31例(6.19%),盆腔粘连143例(27.66%)。结论 DR下经高压注射器子宫输卵管造影,采用了数字化X机及高压注射器恒速注射,操作中应注意操作手法并避免假阳性结果,是一种简便、安全、高效、费用低廉的了解子宫、输卵管病变的方法,可作为腹腔镜检查前的初筛项目,为指导后续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尤其对外来工女性不孕症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高飞;卢晓艳;杜绪仓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工作效能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工作的40名药学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组)20名和观察组(人性化管理模式组)20名,然后将两组干预前后的工作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工作效能感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医院药学工作人员工作效能感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揣丽丽 刊期: 2013年第34期
外科术后患者常因治疗需要而留置多种管道,如:尿管、胃管、胆道引流管、各种静脉管路等,这些管路如护理不当易引起意外拔管也称非计划性拔管(UEX)。简单说。UEX是指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自行拔管或在护理和搬运患者不当时导致的意外脱管[1]。UEX轻者影响患者疾病预后,重的可导致死亡。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每天都要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与患者接触为密切,临床风险事件也容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2]。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我院普外脑外科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术后留置2根及以上管道的897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华 刊期: 2013年第34期
贴心的心理护理,正确的注射技术,妥善的后续处理等护理措施是安全、有效进行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的保障。
作者:幸建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析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及细胞免疫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38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观察组,并以38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人员的红细胞及细胞免疫指标,另将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及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均差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明显差于缓解期,P均<0.05,上述比较结果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红细胞及细胞免疫较差的情况,且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表现更为突出。
作者:杨成双 刊期: 2013年第34期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患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HPA的基因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6)、糖尿病6周组(DM6周,n=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周, n=10)。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HPA的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蛋白尿的相关性。结果①DM组HPA基因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01)。②HPA基因表达与大鼠尿蛋白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r=0.595,P<0.001)。结论HPA基因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
作者:王玉华;唐琳;秦林燕;刘章锁 刊期: 2013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