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王淑玲

关键词:中职护理, 基础护理, 实训基地, 建设
摘要:本文针对我校学生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校基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与研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建设措施,提高了基础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了基础护理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对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中等护理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9例临床观察

    观察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疗效。选取我院4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方法治疗组21例,卡维地洛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组28例。其中,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联合治疗组为常规治疗方法加用卡维地洛。每隔2周随访一次,共随访7个月,用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评价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于治疗前,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相比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于新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临床护理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亦称热性惊厥,惊厥发生时体温在38℃以上,发作时间在几秒钟至几分钟之间,惊厥出现在发热后12h内,以暂时性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为主要表现(与体温不呈正比),伴有对称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或伴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两便失禁等表现[1]。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发作时间过长或多次复发可因严重脑缺氧而损伤脑组织[2],进而影响智力发育或癫痫发作,若不及时采取止痉措施,可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甚或死亡。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及时采取得当的急救和临床护理措施,对于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总结高热惊厥患儿的护理措施及其体会如下。

    作者:卜淑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分析分层带教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工作在医疗单位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的考评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护士的专业能力,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各方面的质量做了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分层教学在护理教学和业绩中的重要性。

    作者:周舫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目的: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进而使临床诊断概率以及临床疗效得到提高。方法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286位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对其临床疗效以及临床诊断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儿都治疗有效,没有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结论引起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应该对其疼痛的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相关检查相结合进行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作者:徐苹苹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78例ACI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未予溶栓治疗的ACI患者8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近期预后。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 NIHSS评分(7.68±4.62),mRS评分(3.28±0.41),治疗后7d的NIHSS评分(5.25±4.43),mRS评分(1.11±0.6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患者齿龈出血58例(74%),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4例(18%),症状性颅内血肿3例(4%),死亡4例(5%)。非溶栓组齿龈出血2例(3%),7d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5例(6%),症状性颅内血肿2例(3%),死亡3例(4%)。结论在ACI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不增加病死率,有效安全。

    作者:丁红;刘梅;刘庆萍;许正强;吴岩峰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某三甲医院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基本情况问卷、护士工作压力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SCL-90自评量表心理健康因子得分高于常模,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护士工作压力源影响其心理健康,应为其进行相应干预。

    作者:吴秀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PDCA循环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对临床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在降低术后患者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成效。方法以QC小组活动形式开展一轮PDCA循环,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181例)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和运用后(342例)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发生的脱管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前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针的脱管率与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的脱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对采用无针密闭连接针头置针有效降低术后患者输液的脱管率,避免了脱管的不良护理事件,保证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少颜;肖秀英;程梅;李海鸥;曾晓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重度颅脑损伤的麻醉处理

    目的:讨论重度颅脑损伤的麻醉。方法针对我院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全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术中无兴奋、躁动,无血压剧烈波动,无严重心律失常,术毕患者各项反射恢复良好,全部带气管导管送至重症病房,待意识好转拔管,意识不好者不能长期带管行气管切开。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护,严格掌握输液、输血及药物用量是抢救患者生命,保障安全的关键。

    作者:夏永春;张彦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支气管炎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支气管炎片对于CVA的治疗效果,从而为有效治疗CVA提供建议。方法根据病情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支气管炎片进行治疗;每天服药3次,每次2~5片;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开始得到缓解时,可以减少用药剂量;当症状消失时,需继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患者8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为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6%。在治疗的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炎片不仅起到清热化痰的作用,还能够定喘止咳,因此可以有效治疗CVA患者,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廖炜;陶蕾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普瑞巴林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疼痛的缓解,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1、2、3、4周VSA评分均为显著降低(P<0.01),但A、B两组的VSA评分与C组相比较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C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单独使用普瑞巴林和单独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宣立宗;叶莉;金钟;雷光虎;阿孜古丽?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36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9.4%,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和推广。

    作者:字锦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

    加强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对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对应措施。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较多,通过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宣传、加强对其监管、加强中药理论研究、逐步完善中药标准等措施提高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既能保证人民群众的药用安全,又可以将我国中医药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张群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精神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过程中,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护理对策,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的,本文对有可能发生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的阐述: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覆行告之义务,熟悉患者病情,重视几个特殊时段的护理,加强护士的自身安全管理,从而真正确保了住院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职工的自身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黄仕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对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的妇产科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未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妇产科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建立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前后孕产妇及其围生儿医疗安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医疗干预时间更短,母儿结局更为良好,P<0.05。结论建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提高了临床医疗的安全性,更为有效的保障孕产妇以及围生儿的生命健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银芝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浅谈呼吸机依赖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呼吸机依赖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方法本组病例采取了严格的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严防气道损伤、强有力的气道湿化、有效的排痰、加强营养管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15例呼吸机依赖患者有9例顺利脱离呼吸机,4例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呼吸机依赖患者因带机时间长、长时间机械通气、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缺乏等原因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对呼吸机依赖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工作大的难题,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的措施。

    作者:仇春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关节镜在膝部疾病诊治中的发展及运用

    关节镜技术已逐渐成为膝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简要地对关节镜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膝关节疾病(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断裂、关节清理等)的诊治、临床运用做了相关的介绍和分析,使我们对关节镜技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其在膝部疾病治疗上的优点及不足,从而指导医疗工作者在以后的临床上更加有选择性的应用关节腔镜技术。

    作者:杨明智;宗龙泽;刘志斌;高新星;张建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催产素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与催产素合用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产妇186例并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催产素肌内注射防治产后出血9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催产素肌内注射可以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疗效确切,能降低孕妇的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辉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酵母单一亚单位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定点突变对酶活性及泛醌结合部位的影响

    目的:采用定点突变方法探讨突变体对酵母Ndi1的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泛醌结合部位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方法将Ndi1的His残基(His193、His252、His301)突变为丙氨酸,转染大肠杆菌后表达蛋白,测定光谱特性,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活性和米氏常数Km及大反应速度Vmax。结果各突变体蛋白H193A、H252A、H301A吸收光谱显示均在383nm和448nm处出现两个FAD峰与野生型一致;各突变体酶活性显示,突变体对UQ1的Vmax均明显减小,但仅H301A对UQ1的Km增加约3倍,对UQ亲和力明显减小。各突变体蛋白对NADH的Km未见明显增大,但Vmax均出现明显减小。结论酵母Ndi1中H301点突变可能是参与形成UQ结合位点所需的氨基酸残基之一,该位点突变影响了UQ与酶的结合及电子向UQ的传递。

    作者:杨宇;石丽娟;张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科各种细菌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2例细菌性感染患儿和75例无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CRP和白细胞(WBC)联合检测。结果感染组CRP、WBC阳性率较无感染性疾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CRP阳性率较WBC阳性率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和WBC的联合检测对儿科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监察治疗效果,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

    作者:林华峰;杜豪伟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心炎平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心炎平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心炎平胶囊中西洋参、赤芍、丹参和红花四味药材;采用ICP-MS测定心炎平胶囊中有害元素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良好;微波消解ICP-MS法分析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6~1.0000,检出限为0.01~0.20μg/g,标准物测定回收率均在84.4%~102.0%,样品中有害元素含量符合有关规定。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为该制剂质量控制建立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作者:王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