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秀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是伤员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急危重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前急救效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对急救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甚至医疗态度等提出很高的要求,再加上院前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医疗实践中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在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的同时尽量减少纠纷是我们关心的话题.现将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存在的医疗纠纷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总结,供同行们探讨.
作者:杨灿菊;李自芳;杨素斌;石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我们使用自行设计的胫骨结节骨牵引防滑脱装置治疗下肢骨折、脱位2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28~68岁.髋关节中心性脱位2例,髋关节前脱位5例,髋关节后脱位1例,股骨粗隆骨折19例.
作者:魏海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了解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2 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中的良好率为48.8%,植物状态和病死率共为23.8%,而对照组中的良好率为25.7%,植物状态或病死率共为42.9%.两组患者的良好率和植物状态或生存率比较均存在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 > 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中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手术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云南白药含药血清制备的实验条件,提高血清分离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SD 大鼠200 只,连续4d 进行云南白药溶液灌胃给药,第4 天给药后1h 腹主动脉采血.拟设37℃水浴15min 后常温下3000 r/min 离心15min 为参考条件.实验条件设为:水浴时间:静置5 min;37℃水浴5 min;37℃水浴15min;37℃水浴30min.离心转速:1000 r/min;3000r/min;5000r/min.离心时间:5min;15min;30min.离心温度:常温;低温(4℃).进行血清分离实验.结果 水浴时间15min 组成功率100%,其余各组均未达到50%;离心转速3000r 组分离血清效果好;离心时间15min 组血清全部成功分离,其余成功率均未达到50%;离心温度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分离血清37℃水浴15min 后常温下3000 r/min 离心15min 的条件是较为合适的,其余实验条件搭配均在一些方面存在瑕疵,应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和注意.
作者:张莹;李玛琳;罗敏;周轶平;张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已从病理组织学的研究,发展到了细胞学的研究、细胞因子及其分子水平的研究.在致肝损伤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纤维化的形成和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结果.尽管机制极为复杂,但已有几个方面的研究较为明确.文章从细胞学基础、细胞因子、MMPs 及TIMPs 三个方面对肝纤维化形成作用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卢丽莎;罗纯;陈泽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纳米制剂在抗肝癌药物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8 年3 月至2010 年5 月诊治的肝癌患者50 例,对其进行不同的治疗手段来治疗肝癌,其中男性有30 例,女性20 例,年龄45 岁~78 岁之间,平均年龄56.4 岁,根据不同的患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其中选取的患者有25 人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手段是化疗,另外25 人则采取新的纳米制剂抗肝癌.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各组的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2 年以上,对患者的各种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得到较为直观的对比.结果 化疗治疗组1 个月存活患者有23 例,占92%,6 个月存活患者18 例,占72%,12 个月存活患者10 例,占40%,2 年以上存活患者5 例,占20%,而纳米治疗组的1 个月存活患者有24 例,占96%,6 个月存活患者21 例,占84%,12 个月存活患者17 例,占68%,2 年以上存活患者11 例,占44%.结论 纳米制剂在抗肝癌中针对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作者:陈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西药联合中医辨证疗法对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00 例,并平均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止痛药西比灵胶囊加乙酰氨基酚合用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72.0%,实验组疗效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偏头痛患者采用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明显的增强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治疗偏头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炳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分析了本科住院患者外出的各种原因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问卷调查,对本科2009 年4 月至2010年4 月有外出史的240 位患者住院患者外出的原因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外出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也同时维护了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韩美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骨科又是疾病治疗残疾率高的科室,为了配合医师的治疗,使伤残率降低,我院骨科通过人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术前、术后两个方面,为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冯伟;马致远;王晓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有胃黏膜平坦型病变者入组,共120 例,入组患者首先完成常规内镜检查,根据普通白光内镜下病变特点分析病变性质并完成内镜诊断,然后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病变周围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后做出诊断,并根据黏膜像取病理组织检查,将普通白光内镜下诊断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分别与病例诊断结果相比较,观察符合率.结果 120 例平坦型病变病理证实慢性炎症68 例,炎症伴肠上皮化生24 例,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8 例,早期胃癌10 例,普通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为69.2%,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诊断总病理符合率92.5%,两种情况下总病理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尤其在诊断早期胃癌、炎症伴不典型增生、炎症伴肠上皮化生,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明显优于普通白光内镜.结论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诊断和组织病理学上较普通白光内镜有更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提高胃平坦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
作者:龙靖华;陈耀华;梁浓亮;智发朝;梁健;张国安;周光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7 例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本组127 例患者,治愈98 例(77.17%),好转29(22.83%),总有效率100%,患者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视野清楚、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创伤小,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总结老年人腹股沟疝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0 例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均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n=30)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n=60)给予精心护理包括围术期护理、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干预,术后随访6~18 个月,总结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并发症、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对老年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张基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佳治疗药物,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关于梅毒对青霉素耐药的报道.我科发生1 例早期梅毒经青霉素治疗失败,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不规则使用抗生素,进而导致梅毒螺旋体抗药性增强.
作者:冯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当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致①颅内血量增加脑疝形成致死;②阻塞性脑积水智力低下及致死;③化学性脑膜炎;④下丘脑功能系统紊乱引起高血糖、发热等;⑤交通性脑积水;⑥正压脑积水.等诸多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设置不足( 如CT 及MRI) 及经验不足,极易导致误诊,引起法律纠纷,造成患者残废或终身残疾,本院就2001 年至2006 年对20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治的经验作一综述并进行推广.
作者:杨淑娟;阮晓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物理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本校同一年级临床专业的学生120 名,随机分为两组,配备相同数量,教学经验与水平相当的教师各四名.实验组60 名,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包括教师近距离示范、学生查体操作和PBL 形式讨论;对照组60 名,采取课堂教师讲授理论并统一示范操作的方法.一个月后进行理论测试和操作检测.结果 实验组的学生理论成绩与操作本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教学实践中融入师生互动及PBL 讨论可以有效提高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院人口密集流动性大,且大多是老、弱、病、残、孕,行动不便的人群,且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如果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更好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针对医院常见的危险因素,我院通过对加强消防宣传及培训、进行重点监控,加强易燃易爆物的管理、配备消防设施及各种标志、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电气线路的管理来预防医院火灾的发生.
作者:李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将80 例UA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阁各40 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不稳定型心绞痛一种较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岳华;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川芎嗪微乳凝胶,并考察微乳凝胶的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Frans 扩散池法对川芎嗪微乳凝胶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研究.结果 微乳凝胶在前6 小时内释放较快,后18 h 缓慢释放,体外释放度经一级、零级和Higuchi 方程 3 种常用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川芎嗪微乳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一级释放模型.结论 川芎嗪微乳凝胶体外释放性能良好,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作者:黄桂红;杨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患者72 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 组)、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 组).A 组于微波消融术前静注氟比洛酚酯 50mg;B 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 0、1、4、8 和12h 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 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术后 VAS 各时点B 组均高于A 组;术后24 h 总体VAS B 组高于A(P <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周围型肺癌微波消融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霞;叶欣;郑爱民;黄广慧;舒晓莉;韩明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45 度高速涡轮手机拔除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的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了198 例下颌中低位阻生智齿患者,患者均无拔牙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锤凿劈开法和45 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观察拔牙时间的长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锤凿劈开法相比,45 度角高速涡轮钻拔除法拔牙时间较短(u=5.04,P < 0.05),疼痛程度较轻(u=4.79,P < 0.05),张口受限程度较轻(u=3.35,P < 0.05),干槽症的出现机会相同(校正χ2u=0.28,P > 0.05).结论 应用高速涡轮牙钻加骨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施力准确、易于保护,可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作者:胥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