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的分析

梁晓辉

关键词:产后出血, 预防, 处理, 分析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目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如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虽可救治,会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席汉氏综合征.为确保产妇的生命及身体健康,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将近年来笔者接触到的30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分析,为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在校274名学生中,发病58 例,罹患率20.3%,其中男生29 例,女生29 例,大年龄12 岁,小年龄6 岁,病例主要集中在7 岁组27 例,占47.37%.结论 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健康教育及季节性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赵庆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按压内关穴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按压内关穴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化疗前后应用止吐药)和观察组(在化疗前后应用止吐药的同时正确按压内关穴),观察两组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63.33%)和观察组(94.4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按压内关穴可减轻对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

    作者:吴翠荣;王芹;周秀芹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为有效防制与降低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对2010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间住院患者病历3865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发生医院感染386 例次,感染发生率为3.69%;感染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胃肠道;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92 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52%.结论 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和特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对重点科室加强监测等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玉洁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Drainobag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术后引流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在乳腺手术后引流中使用Drainobag 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4 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 组患者手术后给予Drainobag 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引流,II 组患者给予双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I 组患者手术后引流量较少,患者发生皮下积液较低,手术后皮瓣坏死率较低,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使用Drainobag 真空高负压引流瓶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谭浩明;磨鹏诗;何暖坚;李慧瑜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与护理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分析2009 年2 月至2011 年8 月在本院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收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 60 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及护理,痊愈后出院,3 个月内随访未复发.结论 将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经验有效应用于临床,对避免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发生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避免感染扩散和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作者:云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某地区产科急诊输血的临床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产科临床急诊输血高危因素调查分析,探讨血源缺乏与紧急用血矛盾的人为因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 我院(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 年2 月至2011 年10 月期间产科住院患者需要实行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孕产妇共841 例,对其输血原因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结果 出现产科急诊情况而急诊住院为独立高危因素.急诊与平诊入院实施紧急输血或紧急备血的发生率为10.95% 与3.2%,P<0.05.研究组急诊输血病因排序前5 位按产科意义的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所占比例分别为:6.62% 与67.3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所占比例为:67.27% 与6.6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因前五位按急症与非急症分类比较为:57.8% 与12.1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分娩前可以明确诊断及不能明确诊断分类比例为:41.91% 与28.02%,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输血与产科急症不平行,患者无危险意识导致大量住院时机延迟是急诊输血的高危因素,通过科学的孕期保健及卫生宣教使存在急诊输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早诊断治疗、计划分娩可有效解决用血安全与血资源缺乏的矛盾.

    作者:余舒恩;周竞旭;关娜;毛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1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外科手术病例120 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单用药占92.5%,二联用药占7.5%,不合理用药71 例次,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疗程过长、药物选择不当、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无指征用药.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师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温冬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6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非那雄胺片联合中药脐疗,对照组口服非那雄胺片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IPSS 评分、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PSS 评分明显下降,残余尿量及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保列治联合中药脐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疗安全有效.

    作者:辛涛;赵爱莲;胡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4 月至2011 年4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 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52 例患者均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Ⅰ期植入.结果 全部患者中,术后3 个月矫正视力< 0.5者21 例,0.5~1.0 者24 例,> 1.0 者7 例.术后29 例出现角膜反应,12 例出现不同程度葡萄膜反应,均经药物治疗消退.人工晶状体移位4 例,因未影响视力,均未处理.玻璃体积血1 例,应用止血药物吸收.结论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目的 在于早期恢复双眼视功能,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尽快恢复有用视力疗效确切,但植入术要掌握好手术时机,同时要处理相关并发症.

    作者:宋纬同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多胺结构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多胺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小分子,在正常的生理过程和各种病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与合成带有多胺结构的药物,即多胺类似物或多胺缀合物,既可以利用细胞上的多胺转运系统,提高药物分子的选择性,也可利用多胺特有的正电荷分散分布的结构,作用于体内多个靶点,提高药物分子的亲和性和作用效力.本文着重综述了多胺结构在设计抗肿瘤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王子昱;梁承远;姚其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对400株致病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前在医学上,临床常联用阿莫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来作为抗生素解决病理问题.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在众多文献中都对克拉维酸和舒巴坦与阿莫西林联用进行了相对的实验,来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而对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未多做研究.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采用某院400 株致病菌株进行实验来研究阿莫西林与他唑巴坦联用之后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张亮;余嘉锐;叶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86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 年7 月至2011 年7 月所收治的86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路行椎管减压后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4~18 个月,Frankel 分级均有明显提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椎管狭窄程度及Cobb 角均得到纠正.结论 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内固定牢靠,复位满意、融合率高,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谭祐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术中脑棉片放置盘的使用

    神经外科手术时,脑棉片作为常规止血材料,使用数量大,频率高,节奏快,并且使用时要求完全浸湿,传统配合方法是当医师需要时,洗手护士将脑棉片从生理盐水中取出,逐片置于手背上由医师取用,可能出现护士传递不够及时,延误操作时间;分散手术医师注意力;脑棉片中的生理盐水滴落浸湿无菌台造成污染;误伤手术护士等问题,我院手术室自制术中脑棉片放置盘使用于400台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珂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浅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导致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因此,关注VAP 的研究,对提高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艳;张嘉鸿;朱长虹;刘艳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子宫收缩乏力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性和处理

    子宫收缩乏力可分为2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段,间歇期长不规律,当子宫收缩达到极限时,子宫体不隆起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子宫收缩极性倒置,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放松,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常常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发现不及时,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致产妇体力衰竭、缺氧,此时再进行处理,不但效果不佳,产妇亦无力承受分娩负担,大部分孕妇皆以手术助产结束分娩,甚至做剖宫产手术,术时、术后的并发症也增多.根据临床观察体会,现将宫缩乏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作者:王冬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西红花酸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体内外抗氧化作用,以探讨其抗AS 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体系产生O2-,观察西红花酸对O2- 的清除作用;分离LDL,观察西红花酸对铜离子诱导的LDL 氧化的影响;大鼠灌胃给予西红花酸,观察其对血清TAC 及SOD、GPX 等抗氧化酶活性、血清氧化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西红花酸能有效清除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体系产生的O2-,抑制铜离子诱导的LDL 氧化修饰.西红花酸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GPX 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结论 西红花酸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能明显提高血清及LDL 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其抑制AS 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石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胆囊结石行胆囊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行胆囊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接受胆囊切除术的68 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68 例患者手术顺利,1 例患者出现轻度胸部皮下气肿,经积极护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 通过对68 例胆囊摘除术的护理观察,加强对术后疼痛、腹胀、呕吐等常见但有潜在危险的症状的护理和T 型管引流等关键环节的护理,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

    作者:谢桂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浅析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对42例食道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避免便秘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55例,女47例,年龄为48~76岁;其中食管上段癌11例,中段癌12例,下段癌79例;均采用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留置营养管时间短8d,长15d,平均l1.5d,其中有1例发生吻合瘘,经过延长肠内营养的时间,患者愈合良好.

    作者:李毓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关于新时期临床教学的思考

    进入新时期,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我国高等医学临床教育面临很多现实困难.文章分析了当前临床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作者:杨丹;方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心肺复苏术中行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探讨心肺复苏术中行气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起搏及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确诊收治的45 例慢性心率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5 例行气囊漂浮电极床旁心脏起搏,对照组20 例行无创性经皮体外心脏起搏.随访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5.0%,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气囊漂浮电极在心肺复苏术中行床旁心脏起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患者死亡,具有安全、及时、有效地临床特点.

    作者:刘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