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红花酸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石磊

关键词:西红花酸, 活性氧, 抗氧化剂,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 研究西红花酸体内外抗氧化作用,以探讨其抗AS 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体系产生O2-,观察西红花酸对O2- 的清除作用;分离LDL,观察西红花酸对铜离子诱导的LDL 氧化的影响;大鼠灌胃给予西红花酸,观察其对血清TAC 及SOD、GPX 等抗氧化酶活性、血清氧化易感性的影响.结果 西红花酸能有效清除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体系产生的O2-,抑制铜离子诱导的LDL 氧化修饰.西红花酸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GPX 等抗氧化酶活性,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结论 西红花酸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能明显提高血清及LDL 抗氧化能力,这可能是其抑制AS 主要机制之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注重教学连贯性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

    病理学是医学本科教育中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开展病理学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医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教学连贯性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内涵,以及实现教学连贯性的方法,为病理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赵东海;钟秀宏;张以忠;赵丽微;杨宁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与护理

    目的 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分析2009 年2 月至2011 年8 月在本院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收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 60 例患者均顺利接受治疗及护理,痊愈后出院,3 个月内随访未复发.结论 将医院获得性肺炎诱发因素与护理经验有效应用于临床,对避免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发生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避免感染扩散和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作者:云秀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泛昔洛韦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目的 考察泛昔洛韦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研究其释放特点.方法 照释放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二部附录XD 第一法),采用转篮法,以0.1mol/L 盐酸溶液750mL 为溶剂,1.5h 后,加入37℃的0.2mol/L 磷酸钠溶液(调pH 至6.8±0.05)250mL,转速为100rpm/min,温度为(37±0.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为305nm.结果 在10~50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和精密度均符合标准,在1.5、3、8h 的累积释放度为21.4±1.69、53.8±2.00、88.7±1.15.释药模型为一级释放,拟合方程为ln(1-Q)=-0.354t+0.2188.结论 泛昔洛韦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作者:吴起娟;王亚娜;郭骥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计算机信息化在医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在我院药剂科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药剂科在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前后的工作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在药剂科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处方的书写质量,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服务质量、工作作风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结论 应用计算机网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效益大化.

    作者:马修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24h 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标准选取65 例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比较其阳性检出率.结果 实验A 组结果为阳性22 例,阴性11 例,阳性检出率为66.67%,实验B 组结果为阳性26 例,阴性6 例,阳性检出率为81.25%,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实验A 组低于实验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冠心病中运动平板试验更为有效,但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作者:陆洋;井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自体骨软骨移植柱大小对移植软骨组织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system,OATS)修复软骨缺损术后骨软骨移植柱大小对移植软骨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18 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 组,每组各8 只.A 组:使用骨软骨移植工具(Arthrex,Naples,FL )从右膝股骨内髁获取一圆柱形骨软骨柱(直径7 毫米,深度5 毫米),然后再将其植回原位.这些模型曾被设想为骨软骨移植柱与周围关节面几何形状完全匹配,但是实际上骨软骨移植柱与缺损部位之间存在和环形钻厚度一样的环形缝隙.B 组:使用跟A 组同样的方法获得右膝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的模型,然后从左膝股骨髁同样部位取直径加大1mm 的骨软骨柱(直径8mm,深度5mm)移植至缺损部位,以获得紧密匹配.分别在术后4、12、24 周获取样本,然后使用蕃红O/ 固绿染色,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在A 组里,组织学检查显示在移植期间软骨厚度、细胞密度均增加,移植的关节软骨周围可见到圆形和多边行的簇状过度增生的软骨细胞,以及增生的纤维组织.相反,在B 组里,移植的关节软骨的厚度、密度和周围正常软骨的几乎一样,没有明显的增厚,也没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本实验提示骨软骨移植柱的大小在保留移植软骨的组织学特性上起重要的作用.临床参考:本研究提示骨软骨移植柱的稳定性可能影响修复软骨的组织学特性,因此建议在自体骨软骨移植中用稍大的骨软骨柱(直径约增大1m)植入缺损区域.

    作者:马泽涛;曾晖;熊奡;康斌;辛风;陶可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病情凶险.临床上以感染、出血、贫血、浸润四大特征为主要表现,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1].化疗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往往会继发重症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患者死亡[2],因此在白血病长时间的整个化疗过程中,各种护理措施至关重要,适宜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生活质量,是保证化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现将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秋团;葛晓华;李兰英;阮林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临床医学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必须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80%左右[1].因此,做好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患者准备、采集标本、标本运送及其保存等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赤芍、白芍凉血作用比较研究(Ⅰ)-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赤芍、白芍各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致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不同时间段活性的影响,比较赤芍、白芍各醇提物的凉血作用的异同.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 (MTT)法检测LPS(1μg/mL)对NR8383 细胞不同时间点的抑制率及赤芍、白芍(10μg/mL)对LPS 诱导NR8383 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 1μg/mLLPS 刺激NR8383 6h 之前抑制率为负值之后逐渐转为正值,即先诱导其过度激活后促进其凋亡;观察到川赤芍、赤芍、白芍给药组能够在3h 时显著抑制NR8383 的过度活化,与LPS 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4h 时各药物组均能够显著抑制NR8383 的异常凋亡,与LPS 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4h 时川赤芍、赤芍组与白芍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赤芍、白芍是在共同具有凉血功效的前提下有所偏重.

    作者:宋玉超;连超杰;崔秀荣;李强;雷海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应用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14 例根据POP-Q 分度达Ⅱ度及Ⅲ度较年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将子宫固定于骶骨岬表面骨膜上,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及直肠阴道间隙放置网片.结果 14 例患者手术全部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0.15±18.15)min,术中平均出血(50.15±25.17)mL,平均住院时间(3.5±2.16)d,术后随访平均为10 个月.根据POP-Q 分度发及问卷评价手术效果,14 例患者手术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全部得到纠正,盆底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 上述方法是治疗较年轻中盆腔组织缺陷致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使之恢复盆底解剖、缓解症状、维持术后性生活质量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晓芳;王丽玲;邢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应用激光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进展

    人们运用激光治疗神经系统肿瘤已经走过几十年的历程.在神经外科,医师常应用的激光为CO2激光与Nd:YAG激光,此外,还有Devaux激光、KTP激光、Ho:YAG激光等[1].其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相比较常规激光器而言,体积更轻便、使用更简单,而且汽化、凝固等功能也更佳.但每种激光器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手术用不同的激光器,扬长避短,更好的为我们所用.通过不断的应用与完善,激光治疗神经系统肿瘤正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人性化,逐步成为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现将激光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的应用现状与常用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徐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加强供应室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 加强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管理.方法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重视建筑布局的科学合理及再生物品各环节处理质量,加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操作管理、监测、无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发放等.结果 强化专科理论学习,提高供应室人员素质,规范操作规程,加深对供应室工作重要性认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结论 建立和完善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黄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系统化管理探讨

    本文通过对目前糖尿病社区信息化管理、糖尿病医院- 社区- 体化管理方法,以及自我管理、群体管理、知己管理的形式、内容、效果的阐述,说明建立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系统化管理,合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的深度,是做好糖尿病2、3 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作者:陆燕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管理

    目的 优化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实现病房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完善护士责任制管理;改良排班模式;强化其他部门对护理的支持;简化信息记录;完善绩效考评.结果 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入院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护士的工作态度、效率、护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创造优质、和谐的医疗环境.

    作者:刘紫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喜疗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40 例给予喜疗妥外涂进行治疗法;对照组给予用50% 硫酸镁外敷静脉处.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喜疗妥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娟;李岩;王洪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在校大学生发热128例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发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0 年3 月至2011 年11 月我校医务所收治的128 例发热大学生患者,配合药物治疗给予以下护理措施:采用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给予降低体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补充营养和水分,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128 例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36.4 ~ 37℃),咽部充血、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喷嚏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无1 例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结论 对在校大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疾病预后、加快疾病痊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泽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浅析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对42例食道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避免便秘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55例,女47例,年龄为48~76岁;其中食管上段癌11例,中段癌12例,下段癌79例;均采用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留置营养管时间短8d,长15d,平均l1.5d,其中有1例发生吻合瘘,经过延长肠内营养的时间,患者愈合良好.

    作者:李毓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1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外科手术病例120 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单用药占92.5%,二联用药占7.5%,不合理用药71 例次,主要表现为预防用药时机不当、预防疗程过长、药物选择不当、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无指征用药.结论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师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温冬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椎管内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4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椎管内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临床、影像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鹰潭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收治的4例椎管内ASSEH 病例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康复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 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基本恢复,1 例双下肢截瘫及排尿困难未改善.结论 MRI 能准确诊断该疾病,及时手术及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进朝;谢冬根;杨崇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无张力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疝环充填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因腹股沟疝住院手术患者200 例临床资料行比较分析.结果 传统术式组平均手术时间较新型术式组短(11±4)min,新型术式组术后疼痛率较传统术式组低21%;新型术式组术后复发率较传统术式组低7%.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情况满意、复发率低、疼痛性少、患者接受度高,是腹股沟疝良好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周长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